1959年5月,繼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決定廢除“壹長制”後,工廠開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1961年,根據殲-5 A飛機試制的需要,工廠建立了“四師壹長”、“兩級管理、兩級核算”的行政管理體制,即工廠設置總工程師、總電機工程師、總冶金師、總檢驗師、生產負責人;工廠車間兩級管理兩級核算。這壹管理體系對圓滿完成殲5 A飛機和殲5飛機的試制任務發揮了積極作用。1962年,部裏下發了《總會計師試行工作規定》,工廠開始實行以總會計師為首的經濟責任制。
1964 65438+10月,132工廠基本完工。全廠占地507.4公頃,建築面積300525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3349臺/件,總投資18000萬元,從業人員10485人。165438+10月,殲-5A飛機首飛成功。至此,國產第壹架高亞音速全天候戰鬥機在132廠誕生。1966年5月,該廠自行設計的第壹架戰鬥機教練機——殲5戰鬥機成功首飛,該廠軍品生產由測繪仿制轉為改裝試制。
1965年6月,三機部責成132廠進行殲5 A飛機的試制和殲5飛機的改型設計,決定對132廠進行技術改造。1966年,工廠進行了第壹次技術改造,到1968年底基本完成,總投資386萬元,具備了生產殲7飛機的能力。
從1966文革開始,由於廠裏的群眾組織紛紛奪權,工廠的黨委和行政組織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狀態。
1967年3月,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在132工廠成立第壹軍控委員會,接管工廠權力,實行軍控。1968年2月,工廠革命委員會成立,實行革命委員會統壹領導。在此期間,大多數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被派往車間工作。此舉造成了工廠生產、技術和管理的嚴重混亂。由於廠裏爭鬥不斷,派系紛爭不斷,廠子的局面長期混亂,企業連年虧損,成為全國知名的“老大難”單位,從1966到1976,廠子累計虧損高達5815000元。1972年,132廠成立了臨時黨委,結束了軍隊編制管理。
1976年,黨中央壹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132廠開始了從恢復、整頓到全面發展的新時期。1978撤銷廠革委會,恢復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同時恢復和整頓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內部管理。工廠臨時黨委對全廠體制和組織進行了調整,設立了裝配、機加工、鈑金夾具焊接、鍛造鑄造、工裝、機動等6個分廠和試飛站,實行廠部、分廠、車間、工段四級管理。工廠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科研生產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1970年3月,殲7I飛機成功首飛,殲7II飛機設計定型於1975年。第三機械工業部將其列為航空工業發展規劃中的新壹代飛機,工廠開始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造,以適應殲-7I飛機的需要。到1985,工廠* * *已建成廠房面積80642平方米,新增設備1045臺。綜合生產能力接近年產200架殲7飛機,比改造前提高150%。1978 12.30,經過10多年的發展,改進了殲7II飛機殲7我終於成功飛上了藍天。
1979、132工廠以成都飛機公司名義對外開放。工廠的軍品生產開始從軍品援助轉向外貿出口,產品結構逐漸從單壹軍品生產向軍民融合的多品種生產方向發展。65438年2月,工廠成立民品處,負責全廠民品的生產和開發,支柱民品摩托車生產初具規模。1980年,經機械三部批準,實行了廠內經濟責任制,工廠的管理開始由生產向生產轉變。
1982航空工業全面整改,132廠被列為第壹批重點整改企業。132廠在整體整改過程中,按照“統壹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了經濟核算體系和經濟責任制,加強計劃管理,擴大了工裝、機加工、民品、鍛造四個分廠的權限,開始組建生產經營、獨立核算的實體,調整了人員比例,實行定員定額。
1984年,國務院提出進壹步擴大國有工業企業自主權,試行廠長負責制的要求,132廠被確定為航空工業部試點單位。5月,國防科工委確定新型戰機總體設計單位為611研究所,新型戰機制造單位為132廠。65438+10月,部裏確認132廠和611廠組成科研生產聯合體,名稱為“成都飛機研制中心”。該廠結合“對外開放、對內搞活”、“保軍轉民”、“轉型改造”的原則,逐步調整企業內部經濟管理體制,將原有的8個分廠級單位逐步調整為14專業廠。為適應軍工生產需要,進入國際市場,該廠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快新機研制,先後研制生產了殲-7A、殲-7IIA、殲-7B、殲-7M、殲-7III等飛機,出口到10多個國家。這殲1984年研制生產的7M飛機,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輕型戰鬥機之壹,獲得中國大型復雜武器裝備第壹枚金牌。
從65438到0985,公司初步建立了軍工生產質量保證體系,產值和利潤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程菲公司進入了軍事生產的全盛時期。公司不斷挖掘潛力,開發新的支柱民品,初步確定輕型車、摩托車、幹洗機、千斤頂、鋁門窗、板式家具連接件、模具加工為企業的支柱民品。
1986,二廠名稱變更為“航空工業部成都飛機公司”。隨著國家戰略政策的調整,公司的軍事任務突然下降了66%。面對困境,公司開始實施“軍轉民,對內對外”的戰略轉型。至此,程菲公司開始了第二次艱苦的工作。
1987公司成立了千斤頂廠、幹洗機廠、摩托車發動機廠、模具廠、夾具廠、起落架液壓附件廠,初步為軍民兩用產品的生產經營創造了條件。程菲汽車模具中心的建立被列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工廠被列為全國19摩托車生產點之壹。
從65438到0988,公司開始涉足國際民機轉包生產領域,與美國麥道公司簽約轉包MD80耳麥生產。汽車模具制造中心開始實施第壹階段技術改造工程,工廠民品生產邁上了壹個新臺階。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該公司為西南輕型車合資公司指定裝配廠。65438年2月,汽車模型中心開發的依維柯汽車主力車型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我國制造高水平汽車模型的空白。1988,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技術自動化領域合作成員單位,CIMS應用實驗基地。
7月,1989、132廠與611所合並,組建航天工業部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實現了科研生產壹體化。
1990,公司晉升為國家二類企業。1991年,公司被國家批準為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以幹洗機、家具五金、千斤頂、MD頭熱處理為主要內容的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專項貸款技改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型號項目全尺寸金屬樣機完成總裝並通過國家評審,新機研制實現新突破;首架MD機頭成功交付,公司開始具備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年代民用飛機大部件的能力。
1992公司提出了以軍用飛機研制生產為主體,以麥道機頭和機電產品為兩翼的“壹體兩翼”發展戰略。4月,汽車模型中心法定代表人與公司簽訂《汽車模型中心承包經營責任書》,成為公司民品部第壹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經營實體。為適應市場需要,公司將千斤頂廠和摩托車廠劃歸民品部,再將民品部組建成機電產品公司,確立了機電產品的發展格局。1992,公司被認定為航空工業大型工業企業。
1993公司改革現行等級工資制,實行工資結構多元化的崗位技能工資制;打破工人和幹部的身份界限,實行企業員工制,實行幹部聘任制。改革後,公司人員編制減少22.3%,人員減少11.9%,部門人員由97人減少到68人。5438年6月+2月,汽車模具中心壹期技改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初步形成了從設計、制造到售後服務較為完整的汽車模具生產管理體系。
1994,公司名稱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變更為“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公司進壹步改革勞動用工制度,實行全日制勞動合同制,以法律形式規範企業和職工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從65438到0995,公司進壹步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轉包生產項目,先後與麥道、波音、大韓航空、新加坡航空航天簽訂了轉包生產合同,開創了轉包生產的新局面,為公司培養了壹批高素質人才。公司已進入國家特大型企業行列。公司在做好航空產品生產的同時,狠抓非航空產品的市場開拓和產品開發。在原有洗滌設備和汽車模具的基礎上,先後開發了包裝機械等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PVC低發泡板、光纖、光纜等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1996年,公司非航空產品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
1997期間,公司在型號項目、波音技改專項、洗滌設備和包裝機械“雙加成”項目、PVC等技改項目上投資近3億元,是建廠以來投資力度最大、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壹年。公司將人員、設備、車間等生產要素轉移到轉包生產和非航空產品生產,提高了轉包生產和非航空產品生產能力。公司被四川省經貿委批準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1998根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掛牌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大力理順內部管理體制,通過責權統壹的責任制,把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各種生產要素納入管理範圍,加大人事、用人、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崗位公開招聘制度,使壹大批有才能的年輕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建立全員勞動合同制,實行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全面推行資產經營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二級薪酬考核動態分配機制,將效益與員工貢獻掛鉤,更好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公司轉包生產進壹步發展,首批交付空客A320(後門)部件,首批交付波音757-200垂尾飛機,首批交付波音757-200平尾飛機。公司已進入國際民機轉包生產優秀分包商行列,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占據壹席之地。程菲機電產品公司獲得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獲得了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1998,型號項目首飛成功,標誌著公司掌握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研制技術。汽車模具中心被評為“中國名優產品推薦企業”,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汽車模具生產基地。
2000年,公司與浙江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成都航空儀表公司共同創辦了四川程菲集成技術有限公司。波音757-200飛機第48節實現首架交付;生產完成殲7E飛機。深化公司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改革,實行“考核排序、動態管理、合理流動、末端淘汰”;實施技術帶頭人技術津貼和科研開發項目責任津貼,逐步建立穩定、培養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新機制。
2001,殲-7E飛機高質量生產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四川程菲集成技術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理事單位,並被列為四川省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中的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機電產品公司榮獲“全國洗滌行業產品質量滿意、售後服務滿意示範單位1999-2001”、“四川省質量信得過單位”等稱號。新開發的技術合作項目——磁懸浮列車項目、柴油機電噴裝置項目、通用小型飛機項目——都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2002年,型號工程(即J -10)引領試驗批次實現軍檢交接,樹立了國產第三代戰鬥機裝備部隊的豐碑;與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新型戰鬥機超7/FC-1(梟龍)首架原型機完成部分機身段初裝,取得階段性成果。數字化設計/制造/管理技術在該型飛機研制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公司新機研制邁上新臺階。殲7G飛機實現首飛;與法國達索公司簽訂合同,分包生產“獵鷹-2000EX”公務機的3號油箱;柴油機電噴項目單泵樣機試制成功;美國磁懸浮列車項目被成都列為重點培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