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理論依據是指在不考慮會計信息本身所代表的經濟利益及其可能的經濟功效與影響,純粹從理論角度來推定應選用的會計信息加工、生成操作手段的主要內容———計量模式。
會計計量是建立在壹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結構的邏輯起點。會計目標對會計計量具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壹方面會計目標是會計計量的理論基石,不同的會計目標理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另壹方面,會計計量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側重點不相同。由此,決定了會計系統運行的終極目標不同。目前,有關會計目標理論存在兩種最基本的學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
1 受托責任學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時期發展並逐步完善的壹種思想流派,是以資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為經濟前提的,而資源的“委托———受托”關系的建立又是以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基礎的。只有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發生以後,作為經營者主體的受托者才有義務對所有者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而作為所有者主體的委托者才有必要對受托者受托經營責任的過程進行監督,對受托責任的結果進行評價,受托經營責任主要包括對委托者財產的保管責任,以及有效使用委托資源並使其保值增值的責任。受托責任學派主要強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因此,認為歷史成本是以資產取得時的交易價格並經交易雙方認可為基礎,能夠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主張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 2 決策有用學派。它是在證券市場日益擴大化和規範化的歷史經濟背景下發展的,即從20世紀60年代後開始得到迅速發展的壹種思想流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建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需要大量而且相關的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的供給又離不開會計信息系統,因此,會計系統必須以提供會計信息,服務於投資者決策為目標取向。由於會計持續經營假設的存在,經濟決策所需要的會計信息依照時間序列表現為: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歷史成本用來衡量經濟活動的歷史狀況,現行成本和現行市價用來衡量經濟活動的現實狀況,因此,決策有用學派在會計計量上主張多種計量屬性並存擇優,以便為現在的和潛在的投資者提供相關的且有用的會計信息。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受托責任學派是傾向於事實性基礎的,是從信息提供者的利益關系出發的,而決策有用學派則是更傾向於目的性基礎,是考慮從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