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比較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比較

(1)計算口徑不同。會計利潤是企業在壹段時期內收入、成本和費用的綜合反映,即會計利潤=收入-成本-期間費用(包括財務費用)。經濟利潤是企業投資資本收益超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價值,即經濟利潤=收益-成本(包括投資資本成本)-期間成本,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當企業的投入資本大於零時,經濟利潤總是小於會計利潤。

(2)成本內涵不同。會計利潤作為傳統的會計指標,主要考慮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壹種顯性成本,是企業從事壹項經濟活動的成本,即企業購買或雇傭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可以從會計賬簿上查到。經濟利潤作為現代公司企業管理會計方法的壹個指標,考慮了經濟成本。經濟學認為,成本是從事壹項經濟活動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總和。後者是企業所有者提供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是企業在經營某種產品時將時間、資產和金錢用於其他用途的最大收益。

(3)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不同。會計利潤以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為基礎,經濟利潤以現代公司制企業的組織形式為基礎。會計利潤是從所有者利益的角度來衡量經營成果的指標,而經濟利潤是從公司的角度來產生的,獨立於債權人和投資者。(1)會計利潤是經濟利潤的計算前提。會計利潤是經營財務成果的傳統指標,在此基礎上,是扣除投資者資本利息成本後的經濟利潤。因此,經濟利潤的計算必須依靠會計利潤。

(2)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是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的相同目標和方向。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都是正指標。可以說,在同壹企業,同壹會計期間,會計利潤越大,經濟利潤越大,企業價值越大。(3)經濟利潤是會計利潤發展的更高階段,與會計利潤壹脈相承。經濟利潤是根據社會制度和企業組織形式對會計利潤的替代和完善而發展起來的。是適應現代公司制企業組織形式的壹種新的、更加科學的經營成果和投資評價指標。首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某種程度上是協調的。管理會計確認和計量所有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然而,現行財務會計只確認和計量了表面成本,而對隱含成本視而不見。二者缺乏統壹性,不僅影響了會計學科的理論發展,也給其實際應用帶來諸多不便。投資項目確立後,按照管理會計的要求進行評估。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後,由財務會計進行評估和考核。由於評價標準的不壹致,人們在投資項目成立時無法知道在未來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實現了所要求的投資回報。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的區分,特別是經濟利潤概念的引入,解決了這壹無法回避的迫切問題。既統壹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利潤”口徑,又協調了投資項目的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協調了兩個會計分支。

其次,讓企業的凈利潤更經濟。經濟利潤的引入實現了會計利潤的經濟轉型,使會計利潤依賴於經濟利潤,也拓寬了會計的視野,將會計成本及其計量的概念引入產權領域。在現行的財務會計程序和方法下,凈收入包括權益資本和實際凈收入。把權益資本成本作為企業凈收益的壹部分。虛增企業凈收入,從而高估企業經營成果。經濟利潤還原本色,使企業的凈收益真實地揭示企業的經營成果。這樣核算的凈收入,其實就是現在經濟學流行的經濟增加值。經濟學家將利潤定義為“財富的增加”和“壹個人在保持同樣財富的前提下,這壹周可能花費的最大消費”。從而消除了會計和經濟學在理解企業經營成果上的差異。傳統財務會計不確認權益資本成本,計算的凈利潤包含權益資本成本。

因此,凈利潤指標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也缺乏應有的經濟意義。引入經濟利潤指標後,利潤表上的凈利潤是扣除權益資本成本後的凈利潤,這將更具有經濟意義,也是區分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