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會計目標,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
會計目標,又稱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標準。會計目標是關於會計制度應達到的狀況的抽象範疇,是連接會計制度和會計環境的橋梁,是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紐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計的具體目標是不同的。會計目標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並隨著環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以下是每個時期會計的具體目標。單壹記賬時代,企業會計主要自給自足,滿足自身需求。這壹時期的會計目標是計算收入和支出,從而在收支平衡中達到收入超過支出的結果。12-15世紀,隨著地中海沿岸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出現,會計逐漸從單式簿記階段進步到復式簿記階段。這壹時期會計的具體目標可以概括為:為經營者提供所有財產和交易的信息。這壹時期,會計服務於經營者的經營活動,顯示了會計的管理職能。60年代工業革命後到19。股份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成為企業的基本經營組織形式。在這種組織形式下,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會計目標轉變為向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評價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東越來越分散,委托與被委托關系進壹步復雜化。至此,會計除了實現上述目標外。它還應為潛在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各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