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壹)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說”或“更不必說” (3)釣魚 2.(4分)(1)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431612)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與民同樂4.(4分)***同之處: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風淳樸。③人與人和樂相處。
(二)1.講信修睦 貨惡其棄於地也 2.交錯相通 門 3.描寫 闡述 4.老有所終 幼有所長 5.描寫了桃花源優美的環境和幸福的生活(三)答案:1. (2分)(1)他的(2)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嚴厲的刑罰呢?4.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分)(2)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1分)(3)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1分)(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節2. (1)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2)野花開了,有壹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答“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也可得分)[乙]而樂亦無窮也(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寫水景,[乙]是寫山景; ②[甲]寫了朝暮之景,[乙]既寫了朝暮之景又寫了四時之景; ③[甲]寫景突出其闊大壯觀,[乙]寫景突出其秀美多變。(五)1.①滋長 ②命名 2.①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②於是經常同滁州人(在這裏)擡頭望山,低頭聽泉水聲。 3.樂其歲物之豐成;安此豐年之樂。
4.與民***樂(或:與民同樂) 5.同:兩文都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寫,語句凝練,筆墨傳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備,精確熨帖。
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蔭喬木”指夏,以“風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異:乙文用散句描寫。
甲文則多用對偶句,句式變化,錯落有致;且巧用虛詞“而”“也”,增添了回環詠嘆的意味。(六)、1、(1)覺得奇怪 (2)類 (3)拉,帶領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見了漁人,竟然大吃壹驚,就問他從哪裏來。
(2)(在這兒)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魚肉,這些壹點也不缺少。4、(1)行蹤空間人物對話(2)第壹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和平安定、自給自足的原始農耕生活。
第二問:不真實。這樣的生活,只是表達了人民渴望過上平等、安寧、幸福的美好生活的願望,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中只是壹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七)1.解釋加點詞:(4分)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賤低下,見識短淺。)
②由是(因此,由於這樣) ③顧(探望,拜訪) ④輔(輔助,協助)根據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每個解釋1分)2.翻譯句子:(4分) ①只求在亂世之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裏揚名顯貴。
或:只求在亂世間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②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壹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後統壹全國。
根據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每句2分)。
3.(②)(2分)4.簡要回答下面問題:(4分)(1)答: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分)(2)開放題。答案略。
答題關鍵在於有自己的觀點,且能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加以評說,答題能自圓其說。根據答題情況,酌情給分。
(3分)自己的觀點1分;能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1分;說理由較清楚,能自圓其說1分。(八)1.(3分)(1)C(應為“治”) (2)①適宜,恰當;②正義。
(公正、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2.(4分)(1)(2分)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或盡忠心做善事的,應該壹律交給主管部門加以懲辦或獎賞。
附錄 原題7、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在句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給饋餉,不絕糧道( )8、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意思不同的兩組是 ( )① 當世之事 ② 決勝於千裏之外 ③ 未知其二 ④ 可計日而待也。
百萬之軍 不求聞達於諸侯 以彰其咎 有壹範增而不能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兩個句子。(1)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2)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10、寫出源於選文中的兩個成語(1) (2) 11、甲、乙兩文都談到了用人的問題,妳認為諸葛亮和劉邦都強調了什麽?妳對此有何看法?(十八)(甲)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之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燭雛主鳥而亡之。
景公怒而欲殺之。晏子曰:“燭雛有罪,請數之,以其罪乃殺之。”
景公曰。
2. 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龐德字令明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為郡吏州從事、、、、、、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註譯:龐德傳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輕時曾擔任郡吏、州從事。
初平年間,跟隨馬騰攻擊反叛的羌人、氐人,屢次立功,逐漸升到校尉。建安年間,曹操在黎陽征討袁譚、袁尚。
袁譚派郭援、高幹等人在河東郡搶掠,曹操命鐘繇率關中眾將討伐他們。龐德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抵禦郭援、高幹,龐德擔任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獲全勝,親自斬了郭援。
被任命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後來張白騎在弘農郡謀反,龐德再次隨馬騰征剿,在兩座崤山之間大破敵軍。
每次出戰,龐德總是攻陷敵陣,打退敵人,在馬騰軍中最為勇猛。後來馬騰擔任衛尉,龐德留在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敗馬超,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郡,據守冀城。後來又跟馬超跑到漢中,投奔了張魯。
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部隊投降了。曹操早就聽說龐德驍勇,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他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侯音、衛開等人占據宛城叛變,龐德率領部下與曹仁奪取了宛城,斬了侯音、衛開,便往南駐紮在樊城,討伐關羽。樊城的眾將因為龐德的哥哥在漢中蜀軍裏,對他產生懷疑。
龐德常常說:“我蒙受國家恩惠,要為國盡義捐軀。我要親自攻打關羽,今後我不殺關羽,關羽就該殺了我。”
後來他親自同關羽交戰,射中關羽前額。那時龐德總騎白馬,關羽的士兵稱他為白馬將軍,都很怕他。
曹仁讓龐德在樊城北邊十裏的地方屯紮,碰上連著下了十幾天大雨,漢水泛濫,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龐德同眾將上堤躲水,關羽乘船進攻,四面包圍用弓箭射堤上。龐德披甲持弓,箭無虛發。
將軍董衡、部屬將領董超等人想投降,龐德都處死了他們。從清晨壹直戰到過午,關羽攻擊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茍且偷生,烈士不毀大節來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憤怒地投入戰鬥,膽氣也越來越壯,但勢越來越大,將士們都投降了。龐德同部下壹名將領、兩名伍長彎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營中。
因為水大船翻了,弓箭遺失,龐德壹人抱著船沈到水中,被關羽俘獲。龐德站立不跪,關羽對他說:“您哥哥在漢中,我想用您為將軍,為什麽不早投降呢?”龐德罵關羽說:“妳小子,什麽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
妳們的劉備不過是個庸才,豈能和魏王對敵!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於是被關羽所殺。
曹操聽說後很悲痛,為他的死而流淚,封他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謚號。
下詔說:“從前先軫為國捐軀,王雛絕食而死,喪身殉節,前代人都贊美他們。龐德果敢剛毅,赴難立名,當時人們就稱贊他,他的大義在當時就很崇高,寡人懷念他,贈他壯侯的謚號。”
又賜給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各食邑壹百戶。龐會勇猛剛烈有他父親的風格,官作到中尉將軍,封為列侯。
3. 馮昆辯奸文言文答案謝馮昆辯奸文言文答案謝原文:馮緄父煥為幽州刺史,疾忌奸惡,數致其罪.怨者乃詐作璽書譴責煥,賜以歐刀.又下遼東都尉龐奮使行刑.奮即收煥,煥欲自殺.緄疑詔文有異,止煥曰:“大人在州,誌欲去惡,實無他故,必是兇人妄詐,規肆奸毒,願以事白上,甘罪無晚.” 煥以其言,上書自訟,果詐者所為,追奮抵罪.緄由是知名.譯文:馮緄的父親馮煥任幽州刺史時,非常痛恨奸佞小人,屢次懲罰他們.痛恨馮煥的人於是就假造皇帝的詔書來譴責馮煥,賜刀讓他自殺.他們又讓東都尉龐奮監督行刑.龐奮隨即收押馮煥,馮煥想自殺.馮緄疑詔文有假,勸阻煥道:“大人任幽州刺史時,曾立誌要除去奸惡,實在是沒有其他原因,肯定是奸人作假陷害妳,我想先把這事告訴皇帝,妳再認罪不遲啊.” 馮煥聽了他的話,上書自訟,經查果然是殲佞所為,後來皇帝派人捉住龐奮,治了他的罪.馮緄從此壹舉成名.——《後漢書?馮緄傳》。
4. 有沒有初中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讀的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做6~9題.[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受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節選自《陳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即恒楚將".是時恒楚亡在澤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諾."須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壹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註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6. 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①吳廣素愛人 素②比至陳 比③時時而間進 間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7.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譯: ②犬兔俱罷,各死其處.譯: 8.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4分)答: 9. 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壹個人 (4分)答: 答案:6. ①素:向來 ②比:等到 ③將:統帥,率領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7. 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辱他,(借此)來激怒士卒. ②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壹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8. 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過程.乙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4分,各2分)9. 陳勝是壹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並有壹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確人.項梁是壹個沈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於隨機應變的人.(4分.各2分)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今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①!涉之為王沈沈者②"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③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註釋:①夥頤:夥,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嘆詞.②沈沈者:富麗深邃的樣子.③顓(zhuān):獨壹,專擅.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①比至陳:( ) ②或說陳王曰: (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②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15.妳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茍富貴,無相忘"這句話 (2分)16.妳認為陳涉建立政權前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各是什麽 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麽啟示 (2分)①原因: ① 啟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題2分.每小題1分)14.(1)陳涉長嘆壹聲說:"燕雀怎麽知道天鵝的誌向呢!"(2)眾多陳涉的老朋友,舊相識都各自離開,因此再也沒有親近陳涉的人了.(本題4分.每小題2分,譯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15.反映出他不滿現狀,渴求改變命運的心態及對富貴生活的向往,表現出與窮朋友同甘***苦的心願.(2分,只答後壹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敗.(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敗的關鍵.(1分)閱讀兩則短文,回答問題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忠良,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乙 文晏子為齊相,出.其禦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
5. 文言文閱讀理解(4)(壹)顧悅妙喻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早白.簡文(壹)顧悅妙喻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早白。
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1。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經霜彌茂。喻指:雖經歲月磨練但其心誌更堅。
(二)明日歌後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 ”此大謬也。
凡是做則會,不會則安能會也?又,做壹事,輒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謬也。
凡事要做則做,若壹味因循,大誤終身。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記於此:“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1。本文是壹篇典型的壹事壹議的議論文。
文章針對後生家遇事則退縮及拖拉的現象,提出了(百年明日能幾何?)的觀點,然後用《明日歌》作(推想)論證(填論證方法)2。妳覺得文章要告誡我們什麽呢?答:歲月蹉跎,時光荏苒。
青春年華,壹閃即過。請君珍惜少年時,莫待老大空嘆息!(三)陶侃惜谷陶侃嘗出遊,見人持壹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1。翻譯下列句子是以百姓勤於農植。
翻譯:因為這個緣故百姓(更加)辛勤地對待農業。( )表示根據上下文境的句子成分補充。
2。本文作者對陶侃的態度如何?本文表現了陶侃的什麽特點?答:本文作者對陶侃是褒賞的態度。
本文表現了陶侃珍惜勞動果實,視浪費為犯罪的性格特點。
6. 廣陵散絕 鄭人買履 初壹配套教材 課外文言文閱讀 答案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有壹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他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賣鞋的也走了,他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妳為何不用腳試試鞋呢?” 他回答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既是壹個成語,又是壹個典故,更是壹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廣陵散絕
[原文]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譯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東市將要被處死,他神色不變,索討古琴來彈奏,彈奏的是壹曲《廣陵散》。彈奏完畢,(嵇康)說:“袁準曾經請求學習這首曲子,我十分吝嗇,不肯傳授給他。從此以後,《廣陵散》就成了絕響啊!”(當時)有三千太學生上書,請求以嵇康為老師(想用這種方法來救嵇康),(朝廷)不允許。(嵇康被殺後)不久,文王司馬昭也後悔了。
7. 《與陽休之書》文言文閱讀答案1. 原文:
《於陽休之書》
在本縣之西界,有雕山焉。其處閑遠,水石清麗,高巖四匝,良田數頃。家先有野舍於斯,而遭亂荒廢,今復經始。即石成基,憑林起棟。蘿生映宇,泉流繞階,月松風草,緣庭綺合;日華雲實,旁沼星羅。檐下流煙,***霄氣而舒卷;園中桃李,雜松柏而蔥蒨。時壹牽裳涉澗,負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飄飄而將逝,杳然不復自知在天地間矣。
2. 大意:
在我居住的縣城西邊,有壹座像雕刻出來像雕刻出來壹樣好看的山。小山在寧靜的遠處,水很清、石頭奇偉瑰怪,高高的山崖在四周圍繞,有幾頃肥沃的田地。原來我們家在這裏有壹座小房子,因為兵荒馬亂損壞了,今天又開始修建它。用石頭做成地基,憑借著樹木做成房梁。野草生長在四周,山泉順著臺階流過,明月、青松、和風、綠草,和這座房子很好的映襯搭配著;太陽每天升起落下,白雲自然的舒卷,小池塘水窪像星星壹樣排列屋檐下的炊煙和天地間的霧氣水汽***同舒卷;小園中的桃樹李樹,伴隨松樹柏樹繁茂的生長。我偶爾卷起袖子,挽起褲管,趟過溪水,拄著手杖登上山峰,心胸悠然的直達九霄,身體輕快的要飛起來,好像悠悠然的忘記了我不在天地之間壹樣。
8. 求文言文比較閱讀題比較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1—5題(10分)
甲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1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過然後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 ④與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女忘會稽之恥邪?
翻譯: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 來概括其主要內容。(3分)
5、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2分)
答案(10分)
1、舜/發於/畎畝之中(1分)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錯誤 ③ 赦免 ④ 勞動
3、妳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2分)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分) 臥薪嘗膽(1分)
5.這是壹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2分)
9. 閱讀下面文言文,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1。
D2。B3。
D4。A5。
(1)①皇上覺得奇怪就問他,日磾完全用實情回答。②莽何羅與莽通偽造皇帝命令連夜外出,壹起殺死了使者,調遣軍隊。
(2)①每見畫常拜鄉之涕泣②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③捽胡投何羅殿下,得禽縛之1。試題分析:這道題目主要考查文言實詞中的壹詞多義。
可以將之代入文章,利用上下文來推敲詞義;也可以向課內遷移,利用課內學過的詞義來解決;也可以利用成語來解決,因為成語中的詞往往保留了古意。 A項可以讓句子回到文中,利用前壹句“詔圖畫於甘泉宮”和後壹句“日磾每見畫常拜”,可以推知此處的“署”與今天的“署名”意思相近,意思是“題寫”B項中的“謝”在古文中常考義項有:謝罪,感謝,辭別,雕謝等等。
結合語境“上聞之大怒”可以知道,皇上大怒,作為臣子必然不能是感謝,而應是“謝罪”C項中的“善”在文言中的常見義項有:擅長,好,與……交好。 根據句子本身“莽何羅”與“江充”這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此處的“善”應是“友好,交好”。
故答案選D。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
能力層級為理解B。2。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是變相考查虛詞的用法。 此題應利用句間的關系,再結合虛詞本身的用法及意思來選擇即可。
利用排除法,先易後難,縮小範圍。第壹句中“□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宮”,聯系前壹句“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可見是“父不降見殺”讓他從“休屠王太子”的地位落到“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宮”這樣的境地。
由此可知“父不降見殺”是這壹轉變的原因,“且”表進壹層,沒有表示原因這壹用法,所以排除AC。第二句“日磾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上聞□嘉之”中“聞”和“嘉”是兩個動作,中間用“而”表示順承關系。
第三句“後上知太子冤,□夷滅充宗族黨與”,從前壹句“後上知太子冤”和後壹句做法“夷滅充宗族黨與”之間的聯系中可以知道,後來皇上知道太子是冤枉的,於是就誅滅了江充及其宗族黨羽。 此處應該用“乃”。
故答案選B。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層級為理解B。3。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句末虛詞、句首發語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名詞代詞等等。
這句中有“葬具冢地”“輕車介士”“茂陵”“敬侯”這些名詞,可以利用名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即可。考點:要求對課外壹段文言材料的全部或部分斷句。
能力層級為文言文閱讀B4。試題分析:這道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
主要做法是:先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段落句子,然後將選項與之進行比較,發現不同點。誤區有:事件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錯位、曲解實詞虛詞等等。
A項中的“自己入宮做了馬夫”錯誤,在第壹段中有句子“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宮”,可以知道是“沒入宮”;“所以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錯誤,文中第二段先是被授予馬監的官職,不久又升任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他忠於職守態度誠信因而被封為“秺侯”錯誤,因為討伐莽何羅有功被封“秺侯”是以後的事情,在最後壹段,文中原句是“武帝遺詔以討莽何羅功封日磾為秺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壹般為直譯,除壹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第壹句中“異”,形容詞意動用法,覺得奇怪,對……感到奇怪;“具”,完全;“本狀”,實情;“對”,回答。 第二句中“矯制”,偽造命令;“夜”,名詞做狀語,連夜;“發”,派遣,調遣。
第二問,要抓住題幹中的“金日磾‘忠孝’”,然後到文中找即可。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