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念範疇。
會計主體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處理時,在月末需要將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入賬,這時所做的會計分錄壹般稱為調整分錄。
審計分錄:註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審計調整的問題 當發現應當調整的事項時,註冊會計師就應當編制報表審計調整分錄,並且建議被審計單位對報表進行進壹步的調整。
主要是針對以往審計年度會計報表的調整分錄,被審計的單位並未在期後對賬簿進行相應調整而引起的現審計年度的審計調整分錄。審計調整是註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後,為使審計後的會計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達到合法性、公允性,而對審計中發現的審前報表中存在的會計誤差進行的調整。
二.調整原則。
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時,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需編制調整分錄:壹是編制現金流量表時;二是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但不少財會工作者對會計調整分錄和審計調整分錄這兩種調整分錄的概念及其具體的編制感到較為混淆。究其原因,這兩種調整分錄之間具備諸多的相似點、易混淆點,但從本質上說卻友有著明顯的差異。
從理論上講,在同時進行調整的前提下,審計調整分錄與會計調整分錄的目的和結果都應該是相同的,審計調整分錄的目的是為了使會計報表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使會計報表公允表達;在被審計單位接受調整的前提下,會計調整也是為了上述目的。不管是審計是壹期還是多期會計報表,在被審計單位接受調整的前提下,分別經會計調整分錄、審計調整分錄調整後最後壹期的財務狀況是壹致的。
即審計調整分錄與會計調整分錄從本質上看是壹致的。
會計調整分錄處理是關於對不涉及損益,不涉及利潤分配的事項,直接調整相關項目;對不涉及損益、但涉及利潤分配的事項,通過利潤分配、未分利潤,進行調整。對涉及損益,也}步及利潤分配的事項,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來核算,然後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項目(經過以上會計處理後)再調整報告年度企業對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通過會計估計發現的會計差錯以及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所做的調整,正確核算會計調整事項,對於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因為這些應調整事項發生變更的原因不同,變化的時間不定,調整的對象不壹致,采用的調整方法復雜,披露的情況不盡相同,使從事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工作者,在實際操作時難以準確把握,使會計信息利用者失去可靠性。因此,對會計調整事項的具體情況加以比較,有利於會計工作者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借鑒。
三.內容.方法及用途。
(壹)編制分錄的主體不同。
1、審計調整分錄是審計工作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註冊會計師在經過壹定的審計程序後編制的。它是審計成果的壹種體現,會計調整分錄是被審計單位會計工作的重要環節,雖然是對審計結果的壹種確認,但是卻是由會計人員編制的,是會計工作的壹種成果體現。
2、會計調整分錄中使用的借方、貸方名稱是會計科目“賬戶名稱 而審計調整分錄中所使用的借方、貸方名稱都是報表項目。會計調整分錄既影響有關賬戶的記錄,又影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關項目的數額。而審計調整分錄既不影響賬戶的記錄,又不會完全影響原已編制會計報表。
(二)調整分錄的用途不同。
審計調整分錄用於審計人員確定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匯總的錯報和漏報的嚴重程度,是壹種綜合的審計證據。會計調整分錄是被審計單位調整會計賬表的依據,是壹種會計記賬憑證。
(三)調整分錄的內容和表達形式不壹樣。
審計調整分錄是針對會計報表進行的調整,即為了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見提供依據,不使用會計報表上沒有出現的過渡性結轉會計科目 會計調整分錄是在審計的會計報表截止日以後會計期間對資產負債表項目會計賬簿進行的調整,並且也體現了對以後財務狀況的影響,會計人員編制的會計調整分錄必須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比如“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損益調整科目,在編制涉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的會計調整分錄時,必須用到此科目,因為以前年度的損益必須用此科目予以過渡。
對不會影響報表的實質內容調表不調賬的重分類調整是因企業未按有關會計制度規定編制會計報表而引起的誤差,屬於審計調整分錄的重要內容,但它不屬於會計調整分錄的範疇,對重分類調整事項,會計人員僅需調整被審計年度的會計報表,而不需調整下壹年的會計報表和賬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