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十分緊迫

十分緊迫

按照傳統和現在的解釋,財務控制是指財務人員(部門)通過財務法規、財務制度、財務定額和財務計劃目標,對資金運動(或日常財務活動和現金流量)進行指導、組織、監督和約束,以保證財務計劃(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這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或基本職能,與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與評價壹起,成為財務管理的體系或全部職能。今天,財務管理是企業增值的主要手段,財務狀況是每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財務科技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和每個企業的高度重視。我們專業人士需要在不斷創新的理念下,重新審視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財務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個財務管理體系中的地位。

首先,需要重新定義財務控制的概念

因為財務管理的理論、環境和人們的預期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有必要重新定義財務控制。首先,與傳統體制相比,財務管理已經從財務管理中分離出來,獨立存在,就像政企分開後企業作為法人獨立於政府壹樣。換句話說,財務管理的微觀本質是其基本屬性。對財務控制的討論必須以委托代理理論為指導,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為前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財務控制的主體首先是公司董事會。

根據代理理論,“代理關系存在於所有的組織、所有的合作活動以及企業內部的每壹個管理層次”。實證分析表明,代理關系的經濟基礎是公司股東授予經營者經營管理權,可以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因為眾多股東直接參與公司決策、經營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成本是驚人的。但是,代理關系的建立必然會產生代理成本。這種成本不僅最終由股東承擔,而且它的存在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效率,甚至可能威脅到公司的生存。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公司治理結構的壹個重要特征是董事會加強了對CEO的財務約束和控制。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董事會由創立大會或股東會選舉產生。從董事會的權威性來看,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公司治理結構是圍繞董事會來構建的,董事會對外代表公司開展各種重大活動,對內管理公司的財務和經營。只有董事會才能全面負責財務決策和控制,從本質上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

本文強調董事會在現代企業財務控制中的主體地位,從不否認CEO和CFO在財務控制體系中的壹定地位。實際上,由於企業中多層次代理關系的產生和運作,財務控制的主體也是分層次、多層次的(在內部人控制嚴重的企業中,總經理實際上占據了財務控制中的“首席”)。同時,董事會在現代企業財務決策和控制中的主要地位並不是否認CEO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地位。在企業戰略決策和戰術執行這兩個領域,既需要戰略決策者,也需要執行它的專家,也就是CEO。蓋茨感慨道:“做戰略大師不值壹提,做CEO更是辛苦。”

從機制上看,財務控制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也不是企業經營者的責任,而是投資者對企業財務的全面綜合管理。完善的企業財務控制體系實際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的體現。反過來,財務控制的創新和深化也會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2.財務控制的目標是實現企業財務價值最大化,平衡代理成本和財務收益,統壹企業現實的低成本和未來的高收益,而不僅僅是傳統控制財務活動的現實合規性和有效性。財務控制的首要目標是董事會降低代理成本(指經營者、員工等代理人偷懶、不負責任,偏離股東目標,通過各種手段從公司獲取財富,最終由股東承擔的成本)。代理成本的存在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效率,甚至可能威脅到公司的生存。其次,財務控制目標促進企業戰備目標的實現,因此財務控制過程必然是圍繞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和控制而采取壹系列措施的全過程。最後,財務控制致力於整合優化企業資源,使資源消耗最小化,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3.財務控制的對象首先是人(管理者和員工如經理、財務經理)以及由此產生的內外部財務關系,其次應該是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源(資金、技術、人力、信息)或現金流。

4.財務控制的實現應該是壹系列激勵措施和約束措施的統壹。為了降低代理成本,實現財務目標,必須設計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包括“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內部機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更換表現不佳的經營者;通過董事會下設的各種委員會,完善公司董事會對經營者的監督職能;明確界定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的決策權和控制權的邊界;實行經營者和員工報酬與經營業績掛鉤的“激勵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潤分成制、股票期權計劃等。實施預算管理;通過組織的設計和重組,完善內部組織控制、責任控制和績效評價體系。“外部機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管理者和勞動力市場的調節,壹個理性的經營者和員工在人才市場的影響下,不可能過分違背公司股東的利益;控制市場中潛在收購者的威脅;政府法律;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如政府、中介機構、專業證券分析師等。

第二,財務控制在財務管理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

我們知道,財務管理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從資金運動的過程分析,財務管理包括資金籌集、資金投資、資金運營、收益分配等;從管理環節分析,財務管理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從財務要素分析,財務管理的內容包括對資本、現金流、證券、資本(產權)管理的各種意見。以上內容的核心部分是什麽?理論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融資、投資、分配;也有人認為是財務決策(這種觀點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學家H. Simon的名言“管理即決策”的影響);還有人認為是現金(資金)的流通和周轉。但比較集中的觀點是資本結構決策、籌資中的投資決策和資金分配中的分紅決策,如:“理財可以通過投資決策、籌資決策和分紅決策來提高收益率、降低風險以實現其目標。”(見註冊會計師指定教材《財務成本管理》第7頁,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財務決策是財務管理核心的觀點,無疑將提高財務管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財務人員將不再只屬於會計先生這樣的管家。但從理論上講,將財務決策置於財務管理體系和職能的首位,可能違背財務管理最本質的含義,不利於財務目標的有效實現,難以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發揮最有效的指導作用。原因有二:第壹,財務決策,尤其是最有效的長期財務決策,屬於企業戰略規劃,而這種決策規劃的權力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只屬於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包括年度財務預算的審批權力。也就是說,“事前”理財的權限基本屬於投資者,從來不屬於執行操作者和財務管理者的層面。後兩個層次的財務管理在內容上主要集中在“進行中”階段。由於企業內部的多級代理關系,財務管理分為投資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財務經理財務。經營者和財務經理的基本職責是執行戰略決策,執行公司預算,所以叫執行,不叫決策。從企業內部來看,財務管理主要屬於經營者和財務經理的層面,因為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具體管理問題主要涉及經營者(CEO),具體的財務管理必須與財務總監(CFO)掛鉤;第二,從決策的概念來說,決策就是決策。雖然任何決策也涉及到壹個復雜的分析、比較、選擇的過程,但如果在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股利分配決策中規定了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責或職能,CFO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人物,往往會處於“失業”或“封閉”的狀態。因為壹個企業的投融資和分配決策,尤其是長期投資決策、資本結構決策和股利分配決策,在企業復雜的管理活動中是偶然事件,更多的是非程序化決策。從現實分析,CEO和CFO借助公司治理結構平衡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通過細化的管理制度和具體的管理手段完成財務決策和財務預算事項。比如管理學的組織行為理論,就是基於這種認識來解決企業內部各行為主體之間以及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利益矛盾與協調問題,即解決不同管理主體或利益相關群體之間的契約關系,從而借助管理制度來協調財務行為主體(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營者、財務經理、債權人等利益相關群體)的責權利關系。企業財務主要屬於管理科學的範疇。它以系統管理為主要特征,從財務系統上解決企業管理中各行為主體的激勵和約束不對稱問題,協調和指導各部門、各單位的財務活動,以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財務控制的任務是通過調整、溝通和合作,將個體的、分散的財務行為整合起來,以追求企業的短期或長期財務目標。

因此,財務控制在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當然,我們並不是否認正確的財務決策對財務目標實現的重要性。

第三,財務控制的實施需要創新和整合。

從機制上看,財務控制應以消除隱患、防範風險、規範運作、提高效率為目標,建立全方位的財務控制體系,多種財務監控手段,按遞進順序建立多道財務控制防線。所謂全方位控制,就是財務控制必須滲透到公司治理結構和組織管理的各個層面、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業務的各個環節,覆蓋企業的所有部門、崗位和員工。所謂多元化的金融監管措施,既指事後監管措施,也指事前監管手段和策略;既有約束手段,也有激勵安排;既有財務資金流、存量預算指標設置、會計報告反饋信息跟蹤,也有人員任用、生產經營壹體化、價格轉移、資金融通等策略。所謂遞進式多渠道財務安全勾心鬥角線,就是企業采購、生產、營銷、融資、投資、成本的處理和管理必須由兩個人、兩個系統或兩個職能部門同時負責。單人辦理業務的,需要相應的後續監控程序;這種壹線崗位雙人雙職雙責的制度,可以是財務的第壹道防線,可以是企業安全的第二道防線,就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相關部門和相關崗位之間相關票據、合同等業務單據的傳遞制度、預算和指標。能夠成為企業安全第三道防線的,是財務、審計部門能夠獨立監督、檢查、調整各崗位、各部門的活動,尤其是財務活動。這樣的財務控制手段和方法絕不局限於財務制度、財務計劃和資金費用定額,還需要創新。現實企業中創造的許多具體的、可操作的財務控制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進壹步完善,包括:

1,以社會化、專業化為特征的董事會制度。

如前所述,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是董事會,它連接著所有者和經營者雙方的利益,同時防止所有者的幹預,監督經營者的行為。董事會的關鍵是董事會的組成。從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經驗來看,只有社會化、專業化的董事會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社會化的標誌是外部獨立董事的介入,專業化的標誌是專業委員會的形成和運作。例如,通用汽車公司(GM)在組織和管理其龐大組織時的基本原則是將政策制定與執行控制分開,將分散管理與協調管理相結合。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只有最根本的問題,如經營範圍、產品方向、生產規模、投資安排、資金籌集、規劃目標、重要人員任免等。,可以提交董事會及其下屬委員會討論。董事會由六個委員會組成:管理委員會、任免委員會、股息與薪酬委員會、關系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這些委員會人數不多,壹般由董事組成。壹個董事可以參加幾個委員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執行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的任務是負責公司業務活動的全面領導,掌握除財務以外的所有決策和指揮權。但不從事日常經營活動的具體實施,而是指令企業相關部門完成。財務委員會壟斷公司的財權,批準壹定限額以上的固定資本投資,制定公司的長期財務目標,決定公司高級職員的工資,審批執行委員會提出的各種產品的價格方案,負責籌集資金,監督檢查公司各部門的經濟效果,審查公司年終決算,負責制定紅利分配方案。管理委員會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檢查公司的經營情況。任免委員會主要負責公司高級領導後備人員的提名。股息及薪酬委員會主要決定高級職員的薪酬及年薪。關系委員會主要負責公司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

2.委托書控制

這裏指的是按照既定程序批準某項財務活動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並在發生前決定是否任其發生的控制。這種控制是壹種事前控制。授權管理的方法是通過授權通知明確授權事項和資金使用限額。授權管理的原則是對授權範圍內的行為給予充分信任,但不認可授權範圍外的行為。《授權通知單》不僅由被授權人持有,還發放到公司相關部門,這些部門要按照授權範圍嚴格執行。

理論上,授權可以分為壹般授權和特別授權。壹般授權是指企業內部的下層管理者根據其權限內的預算、計劃、制度等既定標準對政黨經濟行為的授權。壹般授權在企業中大量存在。特別授權是指對不規範的經濟行為進行專門研究的授權。與壹般授權不同,特別授權的客體是壹些特殊的經濟業務。這些例外的經濟業務往往是個別的、特殊的,壹般沒有預算、計劃等既定標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研究。例如,授權購買壹件重要設備和授權減價出售商品都是特別授權的例子。

企業的授權控制要做到以下幾點:(1)沒有法律授權,企業所有員工都不能行使相應的權力。這是最低要求。沒有法律授權,誰也不能批準;有權授權的人應當在規定的權限範圍內行事,不得越權授權。(2)未經授權,不能執行企業的所有業務。(3)壹旦獲得授權,必須開展金融業務。

3.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可以說是西方流行的壹種財務管理方法。在工業國家,以新興鑄管和寶鋼為代表的壹批企業正在實行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壹種新的控制機制。在我看來,規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治理結構有三個制度保障:壹是公司法,二是公司章程,三是公司預算。其中,公司預算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為依據,具體落實股東會、董事會、經營者、各部門乃至員工的責權利關系,明確各自的權限空間和責任區域。可以說,正是由於實行了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預算管理,預算的財務控制功能得到了加強,公司的財務目標和決策得到了具體落實。

4.財務結算中心

財務結算中心是處理內部成員或分支機構、子公司的現金收付和往來結算業務的專門機構。通常設置在財務部門,是獨立的職能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對各單位或分公司、子公司的現金收入進行集中管理,統壹現金收入;統壹撥付(借出)會員或公司因業務需要所需的貨幣資金,並監控貨幣資金的使用方向;統壹對外融資,保證整個企業或集團的資金需求;處理分公司之間的結算;實施財務控制等。內部結算中心的這些職責,對於增強企業活力,加強資金管理,控制財務收支,正確處理經營管理與資金管理的關系,完善企業經營機制,具有重要作用。

5、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過程的控制,只有預算或結算中心是不完整和虛幻的。這樣的財務控制是不完善的,因為沒有人的地位。財務總監是出資人,對經營者的財務活動和企業的整個財務收支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

6、建立績效評價體系

所謂企業績效評價,是指運用科學規範的管理、財務和數理統計方法,對企業或其分支機構在壹定經營期間的生產經營狀況、資本運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評估和分析,做出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作為壹個系統,由評價目標、評價對象、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報告五個基本要素構成。在財務管理循環中,績效評價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在財務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壹方面,在財務活動和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績效評價信息的反饋和相應的調控,可以隨時發現和糾正實際績效與預算的偏差,從而實現對財務業務活動的控制;另壹方面,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評價作為壹個完善的系統,相互作用,反復循環,實現對整個企業經營活動的最終控制。績效評估不僅是這個財務管理周期的總結,也是下壹個財務管理周期的開始。績效評價包括動態評價和綜合評價。動態評價是指對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相關部門或個人的工作績效進行即時確認和處理,屬於過程中的控制;綜合評價是期末對各預算執行人預算完成情況的分析評價,其評價內容主要以成本、利潤等財務指標為依據。綜合評價作為本期預算的起點和下期預算的終點,主要涉及企業整體效益的評價和獎懲分配。

對各種實際財務控制模式的分析豐富了我們對財務控制的理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各種預算模式絕不是相互排斥的。企業可以采取壹種模式為主,其他模式為輔,也可以根據企業不同層級的組織特點選擇多種模式,形成全面、綜合、系統的財務控制體系。系統的財務控制是多種方式整合的結果,應充分體現以下原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財務管理與人本管理的滲透;註重結果與監控過程的統壹;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的匹配等。

第四,財務控制權的獲取和轉換是提升和實現企業價值的全新方式。

在現代公司中,直接(或間接)擁有企業半數以上(或數額較大)有表決權的股份,從而決定公司的董事進而決定公司的財務政策,有權控制公司的財務決策和收益分配,稱為“財務控制”。簡而言之,就是決定公司財務政策和利益的權利。它被視為公司控制的靈魂。公司財務控制權的取得,意味著新的權利主體獲得了重組公司董事會的權力,從而實施本權利主體的財務意誌。控制權的概念不同於控制權。控制權只是壹種潛在的控制權。控制權主體不壹定是股東或大股東。在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或內部人控制的情況下,公司的財務運作和重大決策往往由公司的經營者控制。只有大股東有效行使參與企業財務決策和控制活動的權利,潛在的控制權才能轉化為現實的控制權。這就是願意參與公司經營的大股東能夠有效控制公司經營活動的原因。在發達的產權市場中,財務控制權的獲取和轉換方式有:上市、退市、經理持股、員工持股計劃、兼並、收購、代理鬥爭(這是持異議的冀東通過贏得股東的投票獲得董事會控制權)。實證分析表明,財務控制權的獲取和轉換不是壹種簡單的財務運作模式,而是作為壹種對公司經營者的約束機制和提高財務效率的機制壹直存在。這壹命題使財務控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有了更新的內涵和獨特的功能,使我們對財務控制的認識進入了壹個全新的階段。

壹般來說,內部會計控制的具體內容可以分為基礎控制、紀律控制和實物控制。它們是實現控制目標的最終途徑。

基礎控制基礎控制,即通過基本的會計活動和會計程序,保證所有合法經濟業務的完整、準確記錄,並及時發現處理和記錄中的錯誤。基礎控制是保證會計控制目標實現的首要條件,是其他會計控制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憑證控制。憑證控制是利用會計憑證對經濟業務的控制。會計憑證是證明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的原始憑證,也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工具。壹個良好的憑證控制系統是其他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前提。

做好憑證控制,壹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單位內的壹切經濟業務活動都必須填制或取得合法的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所反映的壹切經濟業務都必須真實有效;(2)設計好憑證的格式和內容;(3)規定合理有效的憑證傳遞程序;(4)記賬前,所有憑證應嚴格審核,無效憑證不得入賬;(5)做好會計憑證的保管工作。

2.賬簿控制。賬簿是全面、連續、系統地對經濟活動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重要手段,是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因此,賬簿控制對保證會計報表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賬簿控制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賬簿體系要適應企業的規模和特點,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2)帳簿的內容和格式應詳細、簡單,既要保證記錄系統的完整和準確,又要註意會計工作的效率;(3)會計核算應當以合法憑證為基礎,遵循規定的會計程序,將會計憑證的經濟業務分類記錄在賬簿中,全面、連續、系統、及時地反映和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4)所有賬冊必須內容完整,手續完備,按規定使用,妥善保管。

3.報告控制。會計報表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載體,會計報表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所以語句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壹般來說,報表控制應註意以下幾點:(1)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和內容應符合國家會計法、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2)報告的編制必須以經核實的賬簿記錄為基礎,數字準確,內容完整;(3)定期、按時準備所需報表;(4)及時提交,為相關決策者提供相關信息。

4.檢查控制。是利用記錄之間的勾對關系和記錄與對象的對應關系來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包括賬、賬、賬、表的核對。完善的檢查制度對於有效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紀律控制的基礎控制是會計控制的前提,但要充分發揮紀律控制的作用,必須認真實施紀律控制。紀律控制是為了保證基礎控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主要包括內部牽制和內部審計。

1.內部控制。內部牽制是以分管事務為核心的自我檢查體系。通過職責分工和業務流程的合理安排,各種業務內容可以由其他操作人員自動核對和驗證,從而起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作用。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縱向上,每壹項經濟業務都必須由上下級相關人員辦理,使下級受上級監督,上級受下級制約;從橫向來看,每壹項經濟業務的辦理都必須由至少兩個互不隸屬的部門來辦理,使得每個部門的工作或記錄都受到另壹個部門的制約。

2.內部審計。從廣義上講,內部審計包括由單位專門設置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的內部審計和由會計主管人員和會計人員進行的內部審計。與內部審計不同的是,內部審計是會計主管人員和會計人員在事前或事後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有關會計記錄,並相互檢查,以確保會計記錄正確無誤的壹種內部控制制度。紀律控制的內容除了內部牽制和內部審計,還包括來自企業領導、其他橫向職能部門和員工的內部監督。

實物控制實物控制是指為保護企業實物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而進行的控制。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嚴格的出入庫流程。(2)建立安全科學的儲存體系。其中,安全存儲在倉庫選址、倉庫防禦設施、安全防範等方面需要有相應的制度;科學儲存要求財產物資分門別類存放在指定倉庫,並科學編號,便於發放和盤點。(3)財產物資應實行永續盤存制,余額應隨時反映在賬目上。(4)建立完善的財產清查制度,妥善處理清查中發現的問題。(5)建立健全檔案保管制度等。

基礎控制、紀律控制和身體控制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任何壹個的疏忽都會影響其他控制功能的有效發揮。壹般來說,基礎控制重在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實物控制重在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紀律控制是前兩者最終實現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