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如何識別虛假財務報表 詳細?0?3

如何識別虛假財務報表 詳細?0?3

人為編造的財務報表, 往往是根據所報送對象的要求, 人為編造有利於企業本身的財務數據形成報表。 這種形式手段較為低級, 或虛減、 虛增資產, 或虛減、 虛增費用, 或虛減、 虛增利潤等, 但往往報表不平衡(子項之和不等於總數) 、 帳表不相符、 報表與報表之間勾稽關系 不符、前後期報表數據不銜接等。 利用會計方法的選擇形成的虛假財務報表, 手段較為隱蔽, 技術更為高級, 更難以識別,常見的手段有: (1) 調整收入確認方式, 使利潤虛增或虛減。 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可以采取三種收入確定方式: A、 銷售行為完成(商品已銷售, 商品發出, 取得權利; 勞務已提供) , 無論貨款是否收到, 即可視為收入實現; B、 按生產進度確認(完工程度或工程進度) ; C、 按合同約定確認, 主要指分期付款銷售方式。 同時規定, 在確認營業收入時, 還應扣除折扣、 折讓、 銷售退回 。 造假時, 企業可根據需 要隨時調 整收入確 認方式 , 或調 整扣 除項目 。 (2) 調整存貨等計價方法, 從而虛增、 虛減資產和費用。 如通過選擇先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 、加權平均法等,使帳面資產或產品成本費用虛增、虛減。 (3) 調整折舊計提方法, 延長或縮短折舊年限, 虛增、 虛減成本費用, 從而調整利潤的高低 。 (4) 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 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現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 但目前資產重組被利用來做假帳, 典型做法有: A、 借助關聯交易, 由非上市的企業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 B、 由非上市的企業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 C、 由上市公司將壹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 給非上市公司的企業。 這些做法的特點壹是利用時間差, 如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前進行重大資產買賣, 確認暴利;壹是不等價交換, 即借助關聯交易, 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間進行“以垃圾換黃金” 的利潤轉移。 (5)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主要方式有: A、 虛構經濟業務, 人為擡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 B、 利用遠高於或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 進行購銷活動、 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 C、 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托經營或受托經營, 擡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 D、 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 調 節財務費用 。 E 、以 收取或支付管理費、 或分攤***同 費用 調節利潤。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最大特點: 壹是虧損大戶可在壹夜之間變成盈利大戶, 且關聯交易的利潤大都體現為“其他業務利潤” 、 “投資收益” 或“營業外收入” , 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賺取的“橫財” , 往往帶有間發性; 另壹個特點是非上市公司企業的利潤大量轉移 到上市公司,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6) 利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 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謹慎原則, 企業的潛虧應當依照法定程序, 通過利潤表予以體現。 然而許多企業, 特別是國有企業, 往往在股份制改組、 對外投資、 租賃、 抵押時, 通過資產評估, 將壞帳、 滯銷和毀損存貨、 長期投資損失、 固定資產損失以及遞延資產等潛虧確認為評估減值, 沖抵“資本公積” , 從而達到粉飾會計報表, 虛增利潤 的目的。 (7) 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 根據國際慣例, 資產是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項目, 即使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資產負債表, 嚴格的說, 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 由此產生了虛擬資產的概念。 所謂虛擬資產, 是指已經發生的費用或損失, 但由於企業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列為待攤費用、 遞延資產、 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 理固定資產損失等資產項目。 企業通過不及時確認、 少攤銷或不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和損失, 從而達到減少費用, 虛增利潤 的目的。 ( 8 )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 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 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前, 可予以資本化, 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 投入使用後則必須將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但有些企業在長期資產投入使用後仍將利息費用予以資本化, 明顯濫 用配比原則和區分資本性支出與經營性支出原則,虛增了利潤。 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的更隱秘的做法是, 利用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難以界定的事實,通過人為 劃定資 金來源和 資 金用 途, 將用 於非資 本性支出 的利息資 本化 。 ( 9 )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 主要做法是在對外投資中, 企業根據需要通過選擇權益法或成本法來進行對外投資核算,從而增大投資收益, 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如: 對於盈利的被投資企業, 采用權益法核算,對於虧損的被投資企業,即使股權比例超過 20% ,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 根據財政部有關規定, 如果上市公司以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對外投資, 必須進行資產評估, 並將評估增值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但規定公司將對外投資轉讓時, 必須借記與這項投資的資本公積, 同時貸記營業外收入。 這壹規定無疑給企業虛增利潤提供了借口。 如公司通過與其他企業協議相互以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投資, 評估資產時彼此將對方資產價值高估, 再將所持股權轉讓給對方的關聯企業, 從而將高估的資產價值作為營業外收入虛增彼 此的利潤。這是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的又壹方法。 此外還有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等科目調節利潤、 虛增資本金等。 2 、虛假財務報表的識別方法 ( 1 )對人為編造財務報表數據的識別方法: 主要采取掌握證據, 對比分析, 查帳核實等手段進行, 壹般有下列壹些方法: ①盡可能多的通過不同渠道搜集同壹時點的財務報表, 對比異同點, 對差異的數據提出質疑 。 ②連續向企業要同壹時點的財務報表,對有差異的數據進行質疑。 ③核對各財務報表內部的平衡關系和報表之間的鉤稽關系,找出疑點。 ④ 與平時觀察掌握的經營狀況進行對比, 找出關鍵或重要財務項目 的漏洞、 疑點。 ⑤現場調查,進行帳表、帳帳、帳證和帳實核對。 ( 2 )對會計方法選擇形成的虛假報表的識別方法: 此類情況的會計較為高明, 往往做到了報表平衡及帳表、 帳帳、 帳證等相符, 因此在識別方法 上宜采取以下壹些方法: ①不良資產剔除法 這裏所說的不良資產, 除包括待攤費用、 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 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開辦費、 長期待攤費用等虛擬資產項目外, 還包括可能產生潛虧的資產項目, 如高齡應收款項、存貨跌價和積壓損失、 投資損失、 固定資產損失等。 其方法的運用, 壹是將不良資產總額與凈資產進行比較, 如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 既說明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有問題, 也可能表明企業在過去幾年因人為誇大利潤形成“資產泡沫” ; 壹是將當期不良資產的增加額和增減幅度與當期的利潤總額和利潤增加幅度相比較, 如果不良資產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超過利潤總額的增加額及增加幅度, 說明企業當期的損益表含有“水分” 。 ②關聯交易剔除法 關聯交易剔除法是指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予以剔除, 分析某壹特定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於關聯企業, 以判斷該企業的盈利基礎是否紮實、 利潤來源是否穩定。 如果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來源主要來自關聯企業, 就應特別關註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 分析企業是否存在以不等價交換方式與關聯企業交易從而虛增或虛減利潤的現象。 關聯交易剔除法的延伸運用是, 將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與其母公司編制的合並會計報表進行對比分析。 如果母公司合並會計報表的利潤總額(應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 大大低於上市公司 的利潤總 額, 就意味母公司 通過關聯交易 將利潤轉移到上市公司 。 ③異常利潤剔除法 異常利潤剔除法是指將其他業務利潤、 投資收益、 補貼收入、 營業外收入從企業的利潤總額中剔除, 以分析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 當企業利用資產重組或股權投資等方式調節利潤時,主要在這些科目中反映,因而對此類情況該方法特別有效。 ④現金流量分析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 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 以判斷企業主營業務利潤、 投資收益和凈利潤的質量。 如果企業的現金凈流量長期低於凈利潤, 將意味著與已經確認為利潤想對應的資產可能屬於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 表明企業可能存在虛增利潤的情況。 3 、財務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分析和調整 ( 1 )對損益表的分析與調整 壹般情況下,主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調整: ①了解收入確認方法是否前後期壹致, 如不壹致, 應按會計的壹致性原則予以重新計算調整。 如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較小, 應分析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等項目的來源是否 真實、合理。 ②了解費用支出的確認方法是否前後期壹致, 如不壹致, 應按會計的壹致性原則予以重新計算調整。 如果費用成本過高或過低, 則應分析存貨的計價方法、 折舊計提方法以及折舊年限 是否合理,有無關聯交易形成不等價交換等。 ③如果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等項目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過大或絕對量較大, 或通過前後期報表對比有較大的變動, 則應分析對外投資的核算方法是否合理, 有無通過關聯交易形成 虛增、虛減利潤的情況。 ④將企業營業收入、 凈利潤等與經營性現金凈流量和現金凈流量等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比較差異的大小, 判斷分析營業收入是否正常、 利潤是否真實可靠。 如果損益表中利潤總額較大且主要由營業利潤構成, 而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凈流量較小, 應收款項(包括應收票據、應收帳款等) 較大且出現不正常增長, 則虛假利潤的可能性較大, 應進壹步摸清情況並作相 應調整。 ( 2 )對資產負債表的分析與調整 ①流動資產項目的分析與調整: A 、短期投資:關鍵是落實投資的合法有效性。 — 種類有哪些? — 是否合法合規? — 投資來源是否真的為閑置資金? 如不是, 有可能占用經營資金, 來源可能是銀行借款,導致營運資金缺口,影響經營活動產生的收入。 — 是否做過抵押、 質押? 已抵押、 質押的短期投資不能作為償債資金來源, 應從資產項中予以 扣除。 — 價值如何?市場價格是否高於歷史成本? B 應收票據 — 數量多少? 是否真實? 如過多, 應了解是否屬於正常的商品交易。 與前後期報表對比,分析是否與正常經營情況下的發生規律壹致等。 — 承兌人是誰? — 可貼現性如何? — 期限是否超過所定期限? — 是否合法?有無拒付事項? C 、應收帳款 — 數量多少?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多大?是否真實? — 帳齡長短? 對呆帳形成的可能性進行分析: 在金融形式較緊張的情況下, 購貨單位會以賒購方式作為籌資手段, 易導致發生呆帳。 分析後對可能發生的呆壞帳應從應收帳款中予以剔 除。 — 帳款分布情況?(客戶的分布情況、區域的分布情況) — 企業壞帳損失和回收政策是什麽? — 壞帳準備能否彌補損失? D 、存貨 存貨指企業占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 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備的物資, 包括材料、 燃料、 低值易耗品、 在產品、 半成品、 產成品、 協作件以及商品等。 應著重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 計價方法如何? 如在通貨膨脹時, 采用後進先出法, 高估存貨成本, 可減少利潤; 采用先進先出法, 可低估費用, 增加利潤。 關鍵要比較前後期采用的會計方法是否壹致, 如不壹致 ,壹貫根據會計的壹致性原則予以調整。 — 存貨量在流動資產和總資產中的比重高低? 與合理的存貨差別多大? 其原因是什麽? — 存貨周轉速度是否正常? — 存貨結構如何? 材料:過多,是否有不合理超儲積壓 存貨構成內容 在產品:過少,是否生產在萎縮;過 多,是否生產效率低? 產成品:過多,是否銷售受阻? 生產用 生產適應性結構 管理部門用 非生產用 非經營範圍用 質量完好 質量結構 黴爛變質、毀損 冷背呆滯,變現能力差 — 是否作了抵押、質押? — 變現能力如何? — 市場價值如何? E 、其他應收款 如數額長期居高不下,應特別關註有如下情況: — 是否有較多長期未還的個人借款(挪用公款?) — 對外借款? — 是否有當地黨政部門平調資金? — 是否有註冊資本的虛擬處理? F 、其他 待攤費用、 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壹般不是主要分析項目, 但如果數額過大, 且時間較長, 則要關註其真實性、 原因和管理的有效性。②非流動資產 A 、長期投資 經濟過熱? — 投資是在什麽情況下產生的 正常環境? 生產經營擴張需要? — 流動性如何?(是否有較強的變現能力?) — 變現價值有多大? — 盈利能力如何? B 、固定資產 — 原值、 凈值占總資產中的比重是否恰當? 壹般說來, 技術密集型企業固定資產價值比重較高, 如果過低, 有可能缺乏競爭力; 勞動密集型企業固定資產價值比重較低, 如果過高,有可能出現設備閑置。 — 原 值與 凈值比 較的 情況 。主要據此 分析企業生產 技術含量的 先 進性。 — 折舊方法是否合理? — 固定資產結構是否合理? 生產用。應分析主要關鍵設備配置與經營規模是否 適應? 非生產用。 — 是否已作了抵押? C 、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 — 真實價值如何? — 數額大小? ③負債 數量多少? A 、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 拖欠情況?還款意願判定。 是否全面反映? B 、應付帳款 — 是否全面反映? — 帳齡如何? — 是否經常拖欠? — 內容是否是貿易負債? C 、應付票據 — 數額大小? — 付款對象? — 期限、利率、到期日怎樣?是否與借款期限項沖突? D 、應交稅金 — 數量多少? — 與交稅期限比較。主要分析是否用借款交稅的可能性。 E 、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是企業財務報表以外反映的業務, 主要指對外擔保、 未決訴訟、 已貼現未到期票據和質量事故賠償糾紛等。 信貸人員壹般可通過報表附註、 日常調查等渠道掌握情況。 主要應分析 以下壹些內容: — 數量多少? — 付給誰? — 什麽條件下轉化為真實負債? — 對外擔保是以什麽資產作擔保? ④所有者權益 主要分析實收資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 無進帳單和驗資證明, 在帳表上直接虛擬登記形成虛假資本。 這種情況主要通過了解企業的現金(含存款) 資金進出情況即可分析出真假並據此予以調整。 壹般說來此類企業的信貸 風險非常高,壹經發現,無論是評級還是貸款決策均應予以否定。 — 借款形成資本。企業往往進行如下賬務處理: 借款時: 借: 銀行存款 貸:資本金 還款時: 借: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 貸:銀行存款 對於壹個成立不久的企業, 如果企業的流動資產構成主要是應收帳款或其他應收款, 且壹直保持高比例的金額, 或應付帳款、 其他應付款出現與實收資本相當的借方發生額甚至出現借方余額, 則上述情況的可能性較大, 應進壹步通過查帳弄清事實真相, 並對虛假數據進行 調整。 在實際工作中, 並非對每個企業以及財務報表的每壹個項目都要進行詳細的分析調整。 壹般說來, 對重點企業(包括將評為 A 級以上的企業, 或擬決定信貸準入將進行較大額度信貸投入的企業等) 應重點分析調整; 對某壹具體企業, 又應對財務報表中的重要項目(包括對銀行債權有重大影響的項目、 經分析可能有較大出入的項目等) 進行重點分析調整。 總的原則是“突出重點, 抓大放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