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會計確認基礎的主觀性來看,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確認的基礎,該理論雖然較好地解決了收入確認與費用的確認問題,但在確認過程中加入了主觀的方法,為固定資產折舊、無形及遞延資產價值的確認和攤銷等加入了主觀因素。采用穩健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在反映帶有不確定因素的經濟業務時要采取審慎的態度,其中夾雜較大成分的主觀判斷。這種主觀性確認可以被企業利用進行利潤操縱。
2、從會計計量理論來看,的計量理論客觀上造成財務成果的扭曲,主觀上又常被利用利潤操縱。首先是計量單位問題,會計的四大假設之壹就是貨幣計量假設,貨幣計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壹是這壹假設是以幣值穩定為基本前提,而壹旦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會計所描述的財務成果就會受到扭曲,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二是當前有不少尚難用貨幣計量但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如人力資源、商譽等無形資產。其次是計量屬性問題,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歷史成本法,而歷史成本由於通貨膨脹或物價下跌、技術進步等原因造成重置價值與歷史成本差異很大,以此為基礎計算的損益難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壹些企業正是利用計量理論的這些問題,在對資產進行評估時故意背離重置價,大幅度增加或減少資產重估價值,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3、從會計制度本身來看,企業會計準則給予企業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壞帳準備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短期投資減值準備等會計核算方法上較大的選擇權,這些都可以用來操縱利潤。
4、由於我國上市公司多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上市公司與改組前母公司及兄弟公司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自己獨特的利潤操縱手段:
(1)關聯購銷。上市公司與關聯公司特別是母公司之間普遍存在大比例購銷往來,通過低價購進,高價售出,應收帳款高額掛起,在不產生現金流的情況下,達到形成高額利潤的目的;
(2)資產重組。由於我國對資產價值評估缺乏相應的理論體系及操作規範,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參與,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公司為依托進行系列資產重組、資產置換,達到將不良資產轉讓給關聯公司,特優良資產轉讓給上市公司,便上市公司短時間內經營業績有較大改善。
(3)費用分攤。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壹般都將企業社會性的非生產性資產剝離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後仍需要存續的關聯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務。這些服務涵蓋醫療、飲食、物業等多方面。各項服務收費的具體數量和分攤原則是否合理外界無法判斷,操作彈性大。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通過調低收費價值和上市公司承擔比例,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
(4)會計個體變更。母公司被投資企業擁有控制權時必須將該企業納人合並報表範圍。壹種情況是擁有50%以上股份,另壹方面情況是能夠控制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決策,母公司可以通過內部重組,使上市公司在合並報表時增加壹些盈利強的公司,或減少壹些虧損的子公司,達到操縱上市公司利潤的目的。
5、除以上通過鉆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空子,披上合法外衣調節盈余、操縱利潤外,企業還通過以下違法違規的手段弄虛作假而人為造成利潤的增加或減少,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隨著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利潤計算等會計核算方法;
把成本和存貨倒置;
虛列或隱瞞收入,推遲或提前確認收入;
費用攤提不合理;
在關聯交易中用不公平的價格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在本單位內倒帳,渾水摸魚;
設置帳外帳。
利潤操縱的結果不僅造成損益不實,還導致企業財務報告中資產、負債及權益等會計要素不實,以此計算的各種財務指標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狀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