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題沒什麽好研究的,只要掌握計算規律,多做計算題。不僅許多學生這樣認為,壹些數學老師也這樣認為。其實這是計算教學的誤區之壹。
“算術和算法在計算教學中是兩個不同的術語,有不同的內涵。算術是計算的真理;算法是壹種具體的計算方法。算術和算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前者是計算的基礎,後者是計算的總結。兩人相持不下。而學生在實際計算中往往會出現壹種‘斷層’現象:即使出現了不可能的計算結果,學生也毫不知情。如果讓他們解釋每壹步的計算,更多的是‘背操作順序’。可以看出,學生在實際計算中更多的是機械地實現算法,缺乏運用數學計算和測試的意識和習慣。”正確的運算必須基於對算術的透徹理解。學生可以把算術在腦子裏想清楚,把規則牢牢記住。做四則算術題時,他們能做到有條不紊。
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我平時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很多學生都不敢做計算題,甚至有的學生明知自己的計算能力很差,也不願意去提高。為什麽會出現這些現象?通過與學生談心,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在計算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即使是經常犯計算錯誤的學生,也毫不懷疑自己的計算能力...有些學生和家長認為只要能背出四個計算規則就能正確計算,計算本身也沒什麽神秘的,臨時突擊訓練就能通過考試!事實上,有些學生不願意在計算能力上下功夫。歸根結底是因為“四則運算”太單調,不能有效引起他們的興趣。
“作為壹門文化數學,要充分展示數學知識發生、發展、應用的過程,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數學教學就是要挖掘數學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實現科學價值觀的和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鑒於學生對計算的各種理解,我先給學生解釋壹下,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計算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從神舟六號飛船上得知我能夠遨遊太空,並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我講了學生身邊的數學運算,然後通過對每次考試試卷的分析,引導學生提高對計算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努力讓學生主動關註自己的計算。在每壹次數學計算的教學中,我總是盡力將數學文化融入到數學計算的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認真對待計算的熱情和信心。也深刻體會到“數學文化要和數學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沒有具體的數學知識,數學文化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數學文化,數學知識就是‘枯藤禿枝的老樹’。“在學生對數學計算有了正確的認識後,我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認真對待每壹道題,仔細計算每壹步’的具體要求,學生們也很樂意認同老師的要求,從學生的思想認識上為我的實驗研究奠定了基礎。
第二,講究方法,持之以恒。
我通過有目的地尋找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連接點,巧妙地搭建橋梁,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變得生動有趣,因為它們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可以初步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生活。
我建議要求學生利用“十壹”假期和媽媽壹起去超市或菜市場購物。他們必須親自為母親做好“交代”,復課後匯報交流經驗。這個建議得到了所有學生的熱烈響應。壹些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數學日記,而另壹些學生認為數學計算是壹種樂趣...從此,我班的學生不再討厭數學計算,有的甚至提出了“計算能力競賽”!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改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所謂‘啟發式’教學模式,改變教師講解例題、學生大量練習習題的所謂‘精講多練’教學模式。改變的策略之壹是,提供給學生的外部思維材料要具有探索性,給學生留下相對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整理的過程中,了解壹個數學問題是如何提出的,壹個數學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我自己把42班當試驗田教,很努力。我知道學生喜歡充滿快樂和挑戰的課堂。在每壹次備課中,我都能結合具體情況精心設計“計算訓練題”,為的是讓學生充滿激情地練習,盡可能減少他們的機械操作。在講授“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單元時,我始終認為“強調整體,把握過程,講求聯系”是從整個單元知識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到單元知識與其他知識的聯系,積極建構知識,形成縱橫交錯、有機互補的認知結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將從“機械學習”轉變為“有意義的學習”,智力活動將始終參與其中。通過這種教學,學生可以輕松、正確、快速地解決“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相信孩子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因為有了紮實的計算基礎,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數學知識和方法都可以利用學生的基礎。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歸納和類比的方法,主動將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新的數學問題,並將其‘數學化’。學生自己“創造”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並積極構建自己的數學。"
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特點,精心設計了“每天中午計算五題”。每周舉行壹次口算競賽,每兩周舉行壹次“計算能力競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計算的積極性。
第三,樹立信心,不斷總結。
小學生在計算上犯錯很正常,犯錯是發展學生的權利。“沒必要把錯誤當成‘洪水猛獸’,只要認真分析錯誤,盡力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師生壹起尋找錯誤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其實錯誤說明學生獨立思考,某種程度上是好事。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壹些錯誤視為寶貴的資源。所以我在和學生壹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時候,積極給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我對學生的評論和論述總是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讓學生在面對錯誤時總是受到鼓勵和激勵。當學生的註意力集中,思想絕對放松時,他們很樂意將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
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水平,我認真準備和記錄學生的預習,及時復習學生的每壹道習題,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改經驗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動態,關註教改實踐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導為主要目標,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為載體,以“星級評定”為動力,努力挖掘學生的計算潛力,培養學生的計算信心,與學生壹起體驗成功的快樂,與學生壹起研究總結計算過程中的“得”與“失”,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計算教學模式。
同學們都喜歡和別人比較自己的進步,所以我精心設計了“看誰進步更快!”對全班來說。每壹個學生“勇敢超越自我”的折線圖和柱狀圖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示和對比,學生對計算的熱情空前高漲,從而在班裏形成了“學大於進”的良好氛圍,學生可以駕駛“計算”快車暢遊數學世界!教師只有牢牢把握住學生“計算能力”的脈搏,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飛得更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