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同仁堂,老本還能吃多久?

同仁堂,老本還能吃多久?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

3月30日,同仁堂(600085.SH)發布2020年年報,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同比下降3.4%,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加4.67%。

相較於2019年營收凈利雙雙負增長的頹勢,同仁堂業績狀況有所改善,但與幾年前動輒百分之十幾的高增速相比,下滑仍然明顯。

而與同為知名中藥老字號的片仔癀、雲南白藥等相比,不論是經營業績還是品牌聲譽,同仁堂都顯得落後了不少。

就在壹個多月以前,同仁堂還經歷了劇烈的人事震蕩: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振坤,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向光先後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高管被查的具體原因還未有說法,不過,近年來,由於產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遭到媒體曝光、頻上監管部門“黑榜”,已讓“同仁堂”這塊金字招牌屢屢蒙塵。

對同仁堂來說,接下來想要扭轉經營頹勢、追趕同仁們,恐非易事。

同仁堂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傳統中成藥,代表產品包括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等,覆蓋內科、外科、婦科以及兒科等類別。

翻查同仁堂最近十年財報,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達到高點23.58%和30.13%後,整體處於下行趨勢。到2019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出現負增長,分別下降6.56%、13.12%。

而隨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同仁堂的經營情況進壹步惡化,業績嚴重下滑,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達16%、27%。

情況在下半年有所好轉,第三季度開始,同仁堂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雙雙轉正,第四季度的凈利潤更是實現同比133.8%的高速增長。

不過,與全行業相比,同仁堂的情況依舊難言樂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約2.49萬億元,同比增長4.5%;利潤總額達3506.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8%。

而在中藥界,壹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的說法。相較於與之齊名的片仔癀,同仁堂的表現略顯尷尬。2020年,片仔癀營收、凈利潤分別達65億元、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20.4%。

與中藥企業雲南白藥的發展勢頭相比,同仁堂也遜色不少。2020年,雲南白藥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0.4%、32%。

從行業大面看,同仁堂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2020年這兩大板塊貢獻的營收較為接近,前者為76.5億元,同比微增1.6%,後者73.2億元,同比下降2.7%。

醫藥商業板塊的營收壹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

據了解,同仁堂零售門店是其醫藥商業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20年底,同仁堂商業下屬***880家門店。但年報稱,去年由於疫情影響,同仁堂商業客流銳減,尤其疫情初期,防疫物資采購無門,日常商品無人問津。

從同仁堂的主要產品看,過去壹年,以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系列等為代表的心腦血管類產品,以感冒清熱系列、牛黃解毒系列等為代表的清熱類產品,以及以同仁烏雞白鳳系列、坤寶丸等為代表的婦科類產品,營收增速均有所下降。

“和同類中藥老字號企業相比,同仁堂的品牌價值和產品底蘊具有明顯優勢。”醫藥行業專家、北京鼎臣管理咨詢總經理史立臣認為。

這並非虛言。同仁堂品牌始創於1669年(清康熙九年),歷經350余年,載譽無數,旗下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等經典藥品更是家喻戶曉。

正因家底深厚,在整個醫藥行業加快研發創新的趨勢下,同仁堂吝嗇此方面投入,熱衷“吃老本”的做法,多少顯得格格不入。公司近年財報顯示,2016 2019年,同仁堂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大多處於1.6%左右,去年有所提升,研發支出同比增長近24%,占營收比重也達到2%。

不過,從研發費用投向看,主要還是已有品種的應用潛力挖掘,如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的上市後研究,此外幾乎沒有新品開拓項目。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是同仁堂掛在門前的古訓,消費者也因此對其產品質量格外信任。

不過,近年來,同仁堂的實際作為似乎已背離質量至上的初心。

2018年底引發巨大輿論的過期蜂蜜事件,已不是同仁堂首次陷入質量風波,同仁堂在質量管控上的漏洞、疏忽,也早有跡象。

如此前的2016年,北京同仁堂淄博藥店有限責任公司因銷售劣藥,被淄博市食藥監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2017年,上海市黃浦區食藥監局抽查發現,北京同仁堂上海黃浦大藥房因銷售的中藥飲片“柏子仁”黃曲黴毒素檢測結果不合規,受到警告、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

“知名老字號的中藥企業,連最基本的質量都不能保證,談何發展?”史立臣表示。

在同仁堂的2020年年報中,品牌文化被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品牌文化要想轉化為價值、業績,離不開優質產品和服務的支撐。

不過,在其2020年年報中,關於公司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同仁堂提出,選取品種圍繞藥材溯源體系建設、生產工藝攻關、產品質量風險評價等三方面入手,建設全鏈條、全覆蓋、系統性的自有質量標準控制體系,實現藥品生產全流程質量可控,通過制定並實施在行業內具有示範作用的同仁堂標準,提高產品內在質量與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內在質量與競爭力。

但諸多措施能否真正落實,接下來還要靠產品質量說話。

業績不算亮眼,質量表現糟糕,前不久再次襲來的人事震蕩,讓同仁堂更顯風雨飄搖。

2月22日,北京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振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隨後的3月4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向光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3月16日,同仁堂發布公告稱,高振坤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及董事會所有職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邸淑兵臨時代行董事長職權。

公開資料顯示,高振坤現年58歲,歷任同仁堂股份總會計師、總經理、董事長以及同仁堂集團總經理等職。高振坤還曾在同仁堂集團下屬另外壹家上市公司同仁堂 科技 股份擔任董事長。

劉向光現年57歲,自1982年就進入同仁堂工作,歷任同仁堂集團公司生產供應處副處長,北京同仁堂制藥二廠黨委書記兼副廠長,同仁堂股份副總經理、總經理。

2015年,高、劉二人在同仁堂股份正式搭班。當年2月,高振坤擔任同仁堂集團總經理,劉向光當選為同仁堂股份總經理。2個月後,高振坤當選為同仁堂股份董事長。

過期蜂蜜事件是兩人在同仁堂職業生涯的“滑鐵盧”。

2018年12月,同仁堂股份旗下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委托的蜂蜜生產企業因大量使用過期蜂蜜遭曝光,引發 社會 廣泛質疑。

對此,北京市紀委監委啟動了問責調查,對多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高振坤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劉向光則被撤銷黨內職務,降為普通職工。

調查結果也明確指出了當時同仁堂存在的問題:北京同仁堂集團黨委沒有充分發揮在國有企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內部管理混亂,對下屬企業監督管控不力,對控股企業存在的生產經營和質量管理問題失察失責,相關企業質量管控制度虛化不落實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損失,對“同仁堂”品牌形象產生惡劣影響。

此前,高振坤曾多次公開稱“誠信和質量是做藥人遵循的鐵律”,並強調“誰砸同仁堂的品牌就砸誰的飯碗”。

如今的代董事長邸淑兵也是老同仁堂人了。公開資料顯示,他現年46歲,在同仁堂集團旗下多個子公司都有過任職經歷。2019年3月22日,即距離劉向光被免職壹個多月後,邸淑兵被聘為同仁堂股份總經理。

值得壹提的是,不止高、劉二人,同仁堂股份高管團隊近兩年變動不小。例如,總會計師、監事等職位均於2020年6月換人,公司副總經理職位更是經歷了“大洗牌”:宋衛清、張建勛在過期蜂蜜事件後結束任職,朱***培、王清泉則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先後結束任職。

這其中,除了朱***培是到齡退休,其他人均未任期屆滿。而這些去職的高管,大多都是在同仁堂工作至少十多年的“老人”。

“如果同仁堂以這次人事洗牌為契機,在接下來的整體發展上進行合理規劃,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史立臣認為,作為國有中藥企業,同仁堂在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上應積極承擔帶頭作用,首先要從創新藥研發和已有中藥品種臨床效果驗證兩方面著手,大力投入研發創新;第二,應緊扣制藥主業拓展多元化發展,不斷強化主業;第三,內部質量管控必須進壹步強化,繼續發揚質量和誠信文化。

當然,新的管理團隊上任後,究竟能否讓同仁堂有更好的發展,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