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回憶寫作筆錄

回憶寫作筆錄

回憶寫作筆錄

 只見金黃的雞塊和碧綠的絲瓜相映成趣,讓人食欲大增,甚至美得讓人不忍下箸。?這是我們的風華年代,每壹家的媽媽們最拿手,最熟練,最普通的燒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回憶寫作筆錄資料,體用參考,歡迎妳的閱讀。

 回憶寫作筆錄壹

 前幾天,陪幾位從海上都市來的老同學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真有壹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有人問,什麽是故鄉?壹位名人說,故鄉就是年輕時千方百計想要離開,而到年老時又千方百計想回去的地方。說得多好啊!每壹次回故鄉總有許多回味和感動。我的童年,我的歡樂和悲傷?這壹次讓我回味的卻是壹道熟悉的土菜。

 因為我們遠離故土,已經變成了壹群城裏人,故鄉的兄弟格外的熱情,接風的飯桌上也準備的格外豐盛。其中有壹道?絲瓜燒小雞"卻勾起我久違的記憶:只見金黃的雞塊和碧綠的絲瓜相映成趣,讓人食欲大增,甚至美得讓人不忍下箸。?這是我們的風華年代,每壹家的媽媽們最拿手,最熟練,最普通的燒法。

 記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春末夏初大多人家都會養壹窩小雞,大約二三十只,為家中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生氣,更給饞嘴的我輩以希望。可是父母並舍不得動輒宰上壹只。只有到節日或偶有貴親朋上門,方能得點滋味。來客人了,會令人興奮,但有的客人並不享受宰雞的待遇。我焦急的等待父母的態度,壹旦接到命令後,便會奮勇上前,在家前屋後把被追得跑不動的耷拉著翅膀的小公雞壹舉擒拿。我有時還親自操刀,讓小雞立馬斃命。然後就以骨碌碌的小眼睛欣賞媽媽的手藝。媽媽將雞剁成塊,和好壹碗面漿,打上幾個雞蛋攪勻,然後用筷子夾起雞塊在面盆裏蘸壹蘸,放到澆了壹點油的鍋裏炕成金黃的塊塊,再用碧綠的絲瓜或橙黃的金針菜幹燒上壹鍋。壹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在我的印象中媽媽往往只是喝點湯或加壹個雞頭,看到大家吃得高興,也有莫大的安慰與滿足。

 今天再吃這道菜,卻吃不出當年的味道,吃到的卻是些許心酸。這種吃法,就像鹽城的肉圓都少不了糯米,它們都是飲食文化符號,是壹定年代的烙印。

 從我們小時候喜歡的?面和雞"到如今孫輩們喜歡的?肯德基",其中也許能讓人悟出點什麽?

 回憶寫作筆錄二

 春姑娘極是任性。途經可心之地時,總喜歡放慢腳步,惹得那淺紅淡粉怒放不已,彌香不散。倘若這坡山坳、那片田疇,花事匆匆,定是春姑娘離去的太過急促。輕留淺淺的壹道遺憾,給前來與花兒相會的人們。

 孩提時,我們的小平房在半山腰上。那壹堆擠擠挨挨的房子,壹幢三戶人家,家家房前屋後都種著花兒。最常見的是指甲花、地雷花、雞冠花、美人蕉等。每到紅艷艷的指甲花,綴在纖長的綠葉間,姐姐們總喜歡摘了花,加上壹點點鹽,碾碎,用指甲花細長的葉子包在手指尖上,壹覺醒來,便有了好看的紅指甲。我則喜歡地雷花。將花連同花萼壹並采下,仔細地剝去綠色的花萼,露出表面橫道縱道的小?地雷?來,再小心地掰動玫紅色的小喇叭,?地雷?就松動了,只留花柱系著,輕輕地將花柱拉長,柱頭恰好卡在小喇叭的底部,把小喇叭夾在指縫間,黑色的小?地雷?就那麽在指間搖著,擺著。像極電視中小姐丫環們的耳環。

 母親愛侍弄花草,窗前總被大盆小盆擠的滿滿的。還給我了幾盆,比如天堂鳥、曇花。只是那些年,無心眷顧,後來統統化成了泥土。

 妹妹也是愛花的。用?花點時間?,將整個春天送來。當這紅花綠朵壹次次如約而至時,我被徹底地征服了!享受著每個驚艷的周六。

 我也喜歡花了!只是感慨花開花謝間的落差。於是,鐘情於長年不敗的多肉了。將時間磨碎,細撒在精心挑選的多肉身上。那多肉也不肯負我,任四季更叠,總把那暖暖的春意,存留在我的臺上、窗前。

 多肉種植的最佳時間是春天,時下正當季。要確保種植環境有適量的陽光,且有壹定的濕度。種植分兩種。植株種植:選擇晴天的下午進行最好。準備壹個大小適合的花盆,取濾網放於排水孔上,把透氣度高且松軟的土壤放進花盆。將植株上枯萎的葉子掰掉,多余和枯萎的根系剪掉。最後放進花盆中,再繼續填土,快填到盆邊的時停止,適量澆水後,靜待壹周,以後便可正常養護了。種子種植:準備好幹凈、透氣的土壤,放入消毒後的花盆中。撒上多肉種子,再給花盆蒙上透明的薄膜,用竹簽紮幾個洞,增強透氣性,給種子通風、濕潤的萌芽環境即可。

 多肉喜陽,如果長期處於陰暗無陽光的地方,會使多肉莖桿徒長。須將多肉植物放置明亮處,接受充足陽光。只在夏季陽光過於強烈時,進行遮蔭處理,以防曬傷葉片。

 多肉對於肥料的需求並不多,只須在春秋兩季適量加肥即可。選含有氮磷鉀的復合肥最佳。冬夏是多肉植物的休眠期,無需進行施肥。

 涼臺上高高地掛著壹個白色的吊盆。修長的水滴形綠珠,會順著紫紅的藤,壹個接壹個,小心翼翼地向下滑去,滑的最快的那顆,似乎感覺沒著沒落的,不安全,又想回到吊盒中,便努力地向上翅著。就這樣滿滿地掛在盆的四周,又零星地翅起幾朵黃色的小花來。這便是紫玄月吊蘭。妳能想象得到嗎?它剛來的時候,還沒我手指長。

 紅寶石名如其花,圓潤而飽滿,醉酒似地紅紅的,泛著光;藍鳥披著厚實的磨砂藍;晚霞重重疊疊的紫紅羅裙,褶皺著,婀娜著;筒葉花月像極了長笛,修長,翠綠。初來時也只有幾只長笛,如今已茂密似林,可堪當壹個樂隊了;小桃蛋那粉粉的圓腦袋,調皮地湊在壹起;白牡丹精致的葉兒,次第地疊著,壹株株熱熱鬧鬧地簇擁著;子寶脹鼓鼓地,似若要把迷妳服的外衣撐破,邊上又探出幾個調皮的小腦袋;虹之玉錦,紅潤欲滴。我總在問自己,這個可以吃嗎?瞧,這株,厚實的綠葉有序地重疊著,又在葉的邊兒勾出壹道道紅線來。這麽漂亮的花,怎麽叫獵戶?陽光替黛比換上粉紅的衣裙,乖巧的小模樣如此美麗,妳能說它不是花嗎呵,我這壹窗的花呀!

 如若再遇著尋花不見時,便可讓心緒,隨著紫玄月垂下的蔓藤,攀爬而上,且看浩瀚藍天,白雲悠悠。亦可加入肉肉們的盛會。紅寶石開啟迷幻的燈盞時,筒葉花月的笛聲便會悠揚而起,晚霞倏地提起大擺的裙邊,翩翩而舞?此時,凡塵種種皆與我無關!順勢舒展壹下本真自我,心間,總會有壹縷春意拂過。

 回憶寫作筆錄三

 今天是母親節,思緒萬千。

 離開老家從軍,已經四十多年了。

 每到這些思親節日的時候,我便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總會牽動我許多思念,許多哀愁,許多記憶。

 父親走後,我曾寫過壹篇紀念文章《父愛如山》,發表在《人民海軍》等報刊上,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些年,我壹直想寫篇文章,以紀念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母親,李健,原名新榮,1923年3月27日,出生在贛北、蘇軾筆下的石鐘山腳下、鄱陽湖畔的湖口縣四官橋李村。

 我的母親,自幼聰慧好學。據說,外公家的條件在當時算比較優越,我的外婆去世比較早,母親三歲時外婆就出世了,但母親的祖母和母親的外婆,視母親為掌上明珠,關懷備至,將母親撫養成人。

 母親小時候,大部分時間在張青鄉,她的外婆,我叫外曾祖母家長大。因此,母親對外曾祖母家的所在地,張青鄉吳八房村很有感情,直到晚年時,她還經常去那裏走走老親戚,也常常邀請老外婆家的老表們來縣城家裏走走做客。

 我外公是私塾先生,是讀書人,解放前的南昌舊制師範畢業。我雖然沒見過外公,但聽母親和老壹輩親戚講,外公是壹個非常好的人,特別善良,特別重視教育,壹直送母親讀到師範畢業。要知道,母親是1923年出生的人,那個年代不要說女孩,就是男孩子,家裏也沒幾個能送學讀書的,況且,壹直讀到了師範,實屬少見。

 母親在當年,屬於有文化的人,寫得壹手好字。建國後,先從事過土改隊工作,後來和父親壹樣,也當過老師。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鄉、區人民政府選拔推薦,參加了湖口縣首期會計培訓班學習。結業後,由縣統壹分配到當時的流泗區聯合供銷社工作,直到退休壹輩子就是默默無聞的在供銷系統工作。

 ?文革?期間,響應國家的號召,全家下放回到祖籍凰村公社(現凰村鎮)的王莊村。下放後,家鄉的父老鄉親,對母親很關照,看母親又有文化,就安排在王莊村自然村當小學老師。所謂的小學,壹個村就二十幾個學生,壹到三級都有,是個混合班。母親輪流給三個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算術課。我的啟蒙老師,就是我的母親。清楚記得,我第壹次提筆寫毛筆字,是母親手把手教的;我的第壹次畫畫,是母親教我畫了壹間房子。在母親心中,家永遠是放在第壹位,教學的地點,是村裏用小祠堂改做的教室。

 多說壹句,我的初中畢業和高中復讀班,又是父親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此生,如果說,父母對我而言,除了有養育之恩,同時,還是給我傳播知識的恩師。

 母親是知識女性,很能幹,又有文化。據說,與她同時參加工作搞土改的女同誌,後來有的都成為縣領導了。母親卻因為我們這個家庭,上要贍養爺爺奶奶,下要養育七個孩子,便放棄自己的事業,壹心相夫教子。

 父親的《回憶實錄》有壹段文字是這樣描述母親的:?平時壹面工作,壹面操持家務,盡力盡心,撫育兒輩,孝敬公婆,壹次公公(指我的爺爺)患病,老人想吃活鮮鯽魚燉冰糖吃。她得悉後,雖然正值國家困難時期,物資供應緊張,但她還是想方設法買到冰糖和鯽魚,步行八華裏,親自送到王莊老家,親手燉好端給老人吃(爺爺晚年雙目失明)。有時下班後,還深夜在油燈下給公婆倆位老人做棉鞋冬天保溫,有時下班後,深夜給孩子們縫補衣服?。

 母親心靈手巧,是操持家務的能手,自幼喜愛刺繡,繡出來動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經常會有親戚朋友,四鄰八方向她求手工刺繡作品,作為兒女成婚的禮物,母親都會盡量滿足親朋的要求。

 母親特別愛幹凈,總是把家裏打掃得幹幹凈,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母親每天早晨起床後的第壹件事,就是做清潔,搞衛生,幾十年的不變。

 母親是讀書人家成長出來的女性,從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母親十歲時,離開祖母到她外婆家壹所保小讀書;十五歲,聘請門館先生名下讀書;二十歲時,也就是1943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江西省教育廳在都昌大港設立的湖彭聯立中學和湖口師範,招收抗日時期失學的青少年入學,母親勇敢地去報名應試,考入了當時湖彭中學這所當地最高學府,後畢業於湖彭聯立中學和湖口師範。

 我看過母親壹張年輕時的照片,壹身?列寧裝?,壹頭短發,個子不高,年輕時,很有氣質,很時尚,很漂亮。

 我印象中的母親,對穿著比較講究,再難再苦時,也特別註意自己的衣著形象。母親卻不怎麽註意飲食,吃什麽不在乎,簡簡單單就能對付壹頓。然而,母親能為壹件衣服合不合身,衣領的大小,袖子的長短,顏色的搭配,扣子的位置等,壹次又壹次跑服裝店進行修改。即使到了晚年,依然特別註意打理自己,讓人壹看就知道是很有福份、很有品味、很有素養的老人。

 我小的時間,衣服不可能經常有新的,穿哥哥穿的舊衣服那是常有的事,但母親總能把我們打理得幹凈整潔。我們兄弟幾個,在這個優點上,都繼承得蠻好。

 母親特別善良,與人交往,從來不讓人吃虧。上世紀七十年代,家搬到縣城後,鄉下的親戚朋友經常來往,不管是誰到家串門,做客,辦事,母親總是特別熱情,端茶倒水,以極高禮儀接待客人。來人有時會帶點農村的土特產,她從來不會讓人家空著手回去。有時,回的東西比收的還貴還多,她就這麽個人,壹輩子不願虧欠別人。母親念叨比較多的壹句話就是,農村人不容易。話語不多,但樸實而真誠。我在家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母親拿著禮品,送到門口,追到門外送給來我家的客人,要拉拉扯扯好壹陣子,才能把客人說服。

 母親特別明事理。我在部隊服役幾十年,尤其擔任領導職務後,肩負的擔子很重,回家的次數少之又少,陪老母親過年那更是屈指可數。母親從來不拖我後腿,沒有半句怨言。為了讓我工作分心,總是對我報喜不報憂,家裏有什麽難事急事大事、自己有什病痛也從來不告訴我,也不讓別人告訴我,怕我擔心分神。

 母親晚年得了那麽重的病,身體極虛弱,也不主動告訴我,也不讓我回來,為的是讓我安心工作和生活。現在想想,心裏依然會很痛。在母親心裏,我是個孝子。可是,我總覺虧欠母親的太多太多,母親辛辛苦苦壹輩子,我卻沒好好為老人家盡孝送終。自古忠孝兩難全,我只是千千萬萬軍人的壹個縮影。

 有壹次,父母親壹同上街,母親被壹輛汽車撞傷,在醫院住院治療近十天,她硬是不讓父親和其他兄弟告訴我。她跟兄弟們說:?高騰在部隊很忙,事也多,就別讓他操心了?。母親就是這樣壹次又壹次瞞著我看病、住院治療,多數是待出院或病愈後我才知道的。

 母親特別珍惜工作,做事勤勤懇懇。母親壹生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解放後,早期參加過土改隊的工作,後在兩個系統工作過。當老師,關心愛護學生,視學生為親人;做財務,忠於職守,嚴於利己。

 無論在什麽工作崗位,無論家庭負擔如何重,但她總會把工作放在第壹位,等我們兄弟走上工作崗位後,也壹直是這麽要求我們的。

 母親後期在供銷社系統工作,長期和錢物打交道,任過出納,會計,門市部負責人,從未出過半點錯差,做事細致嚴謹。

 全家下放在鳳凰村時,母親除了在村小學擔任老師的同時,還兼著村裏的會計。有壹次,村幹部去縣辦事,回來拿出4張車票報銷,想把他家同去的親屬也要順帶報銷。錢數雖然不多,母親仍然堅持原則,不同意報銷,村幹部開始很不開心,他認為他的親屬也參與辦事了。母親知道,這次上縣城辦事,就是派村幹部壹人去的。在母親的堅持下,村幹部自知理虧,也就不再要求報銷了。我知道,母親對別人要求嚴,對自己更嚴。有壹回,我母親因公去縣城買課本,為了給集體節約開支,車都舍不得坐,硬是步行三四小時往返縣城。

 母親特別傳統,喜歡人丁興旺。現在,我都不敢想像,母親怎麽這麽偉大,從上世紀四十代末到六十年代,在醫療和物質條件都那麽差的情況下,養育了我們七兄弟,那是何等的偉大,要何等的勇氣。母親也是上班族,自己還要工作,那時工作調動又是特別頻繁。母親先後在高橋,馬影,張青,三裏,流泗,凰村等鄉鎮工作過。

 今年清明回老家祭祖時,我特意抽空去?尋根?,尋找我的出生地、我母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工作過的地方,高橋(現屬舜德)蘭新小學。

 在朋友的陪同下,找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父母親曾經工作的單位鄱陽湖邊的蘭新小學。學校早已遷址,原址已建了民房,現在到蘭新村交通便利,柏油路平整幹凈,山清水秀。

 陪同我去的曹局長,非常熱心,辦事仔細,之前在此地任過鄉黨委書記,情況很熟悉,還幫我找到了倆位已經七、八十高齡,我父母親當年的學生。這倆位老同誌,分別在鄉畜牲站站長和蘭新村支書退下來的, 已是高齡的學生,陪我找到了學校的原址,介紹了學校當時的情況,對母親記憶猶新,說母親人非常好。我家兄弟多,當時工作生活條件非常差,交通也不便,現在從縣城開車到蘭新,壹小時不到。但當年完全靠走路,從學校到縣起碼要大半天時間。聽老人說,當年有個學生得急性闌尾炎,急需送縣人民醫院手術治療,母親就放下自己的小孩,召集幾位村民,用簡易擔架,和大家壹起連夜步行近四小時,將學生送縣城醫院進行手術。由於組織得力,送醫及時,挽救了這位學生的生命。

 我知道,父母親工作期間,多數時候不在同壹地方。盡管都在同壹個縣,雖說路途不算遠,可那時交通不方便,完全靠步行,生活上很難相互照應,加之我們兄弟又多,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父母再苦再累,省吃儉用,也要給予了我們兄弟良好的教育,要求也非常嚴格。在父母精心培養下,我們兄弟七人,品型端正,個個成才,分別成為黨政軍部門的領導。我們兄弟能有後來的成長進步,除了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外,這與我們的父母從嚴教育息息相關。

 我清楚地記得,1968年我們全家下放,父親作為?臭老九?進了?五?七?農場放牛。大哥希騰,二哥春騰,從省重點中學九江壹中畢業後,直接成為下放知青。其余的五兄弟,隨母親下放到了祖籍當時的凰村公社王莊村。暑假期間,正值農村?雙搶?,母親對幾位正在讀中學的哥哥毫不溺愛,為了鍛煉兄長們的吃苦耐勞精神,硬是要求和村民壹樣,冒著酷暑,參加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勞動。大哥、二哥下放農村,壹幹就是七八年。全家下放的時候,正遇湖口縣南北港圍湖和武寧縣柘林水庫大建設,母親積極鼓勵支持。三哥四哥參加大埧的挑土築壩建設,超強的體力勞動。這些活,連幹壹輩子務農活的村民,都感到吃不消。多少年後,我們兄弟回憶起這段經歷,仍有幾分感慨。

 母親在的時候,我每次回家看望她,總是精氣神倍増,高興得不行,那怕是在去世前幾年,都是快90高齡的人,我壹回到老家,母親每天都拉著父親壹道,趁我還沒起床,就早早的去買早點,買菜,知道我喜歡吃家鄉的?炒米粑?,每次必買,而且買很多,想讓吃個夠,在家幾天,總是想著法子,燒我兒時喜歡吃的菜,臨走時,總是手拉手,父母左邊壹個,右邊壹個送我上車,把我當剛出門的小孩壹樣,千叮嚀萬囑咐,戀戀不舍,又萬般無奈,為我送行,後來,母親的越來越老了,每次分別時,我們便情不自禁要經過長長擁抱過,再分手上車,因為,我深知,隨母親年齡的増加,每次的擁抱,也許就是母子間最後的擁抱,也許母親內心知道,她的來日也不會太多了。

 父親母親,我們每周雙休都要通個電話,母親講得最多的就是要我註意身體,別累著,別惦記著她,她和父親的身體都好,壹切事,兄弟等家人都照顧的很好,就是後來病重得那麽厲害,也不在我面訴說半句,訴壹點病痛,提任何要求,在去世的前幾個月,在九江解放軍171醫院住院,病重得那麽厲害,我去看望母親,母親也是總是很樂觀,和我微笑聊天,和我微笑合影,配合醫生治療,每每有醫護人員為她查房,為她打針,母親總是心懷感恩,謝個不停,怕給醫護人員添半點麻煩,醫護人員見我就說:?奶奶真好?。

 我是1979年底入伍的。想當兵,母親開始是同意的,但當《入伍通知書》和軍裝送到家後,母親又舍不得我走,勸我別去,我知道母親是舍不得我離她那麽遠。那年,我剛滿17歲,她不放心呀,我離開縣城的那天,從縣大禮堂步行到碼頭,壹家老小前去送行,我看到母親是壹路哭著送我上船的,那情那景,將伴隨我壹輩子。

 日子如流水,轉眼,母親離我而去八年了,八年來,兒子我無時無刻不想念您,無數次在夢中與您相會。

 我清楚記得,您走的那天,離春節還有壹周的時間。那天是周六,上午八點多,我正在去部隊機關大院,找我的上級首長孫司令員請假。我知道您身體已經不好了,我準備請假回家陪您過個年,也算盡盡做兒子的孝心。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沒想到,我正走到機關辦公樓的壹樓大廳時,突然接到家裏的電話。噩耗傳來,母親大人,您卻與世長辭了。

 要知道,我多少年沒陪過母親過年,難得這次下定了決心;要知道,頭天我還與醫生都聯系了解過,他們說,過個年應該沒問題;要知道,頭天晚上,我還與幾位兄長問過您的情況,我告訴兄長們,今年我再忙,也下決心回老家,陪母親過年。這壹切隨著您的駕鶴西行,壹切都化為泡影,給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母親,您怎麽能說走就走了,走時也不看我壹眼,怎麽就沒能再等幾天,讓兒子再陪陪您,讓我為您端碗飯,上杯茶,盡盡孝,說說話。

 八年來,我在不斷感恩母親的養育同時,也常常自省自責。兒這壹生,忠誠於黨,獻身國防,卻未能顧小家、盡孝道,若有來世,我再做您的兒子,彌補此生之憾。

 今天是母親節,就用這篇短文,紀念您,願母親和父親在天堂壹切都好!

 回憶寫作筆錄四

 華燈初上,小雨淅淅瀝瀝。

 小周撐起雨傘,急匆匆地往外走,想就近對付口吃的。已經八點多了,因趕寫壹份書面材料,沒顧上吃飯,肚子咕咕叫。小周臨時借調在拆遷辦上班,領導交代他準備經驗交流材料,材料比較急,今晚得熬到壹二點吧!

 辦公室對面就是壹字成龍的大排檔,陣勢可謂壯觀,也異常火爆。有的推出招牌菜張揚,有的用喇叭吆喝,競爭激烈得很呢。這壹切,小周無暇顧及,他收起雨傘,就在靠近的壹家排檔入座,目的是爭取時間。

 排檔並不大,裏外兩間,因小雨影響,操作間也臨時擠到了裏面,顯得窄僻些。落坐後,老板娘奉上壹杯水,滿臉堆笑:請稍等。

 小周擡眼壹看,裏邊壹桌高朋滿座,正在推杯換盞,脖子上手腕上的珠光寶氣顯示有錢人的身份,而上著西裝下穿拖鞋的衣著似乎有點不倫不類,心想這就是土豪暴發戶做派吧,既想高貴又難脫俗,擺闊顯露壹下是想滿足壹下炫富的心態吧,見怪不怪,社會就是這樣多元!相形之下,自己這個公益性崗位的工作人員,月收入二千多,真有點相形見絀,寒酸啊!這時外面又擠進身著工作服的三位哥們,老板娘把這三位安排和小周同桌,並深表歉意,?對不起,委屈妳了!?小周欠了欠身子表示同意!心想,桌子緊張,能理解。

 這時裏屋壹桌酒至酣處,聲音的分貝也高了。只見脖子上掛著又大又粗金項鏈的光頭男起身敬酒,對相鄰的壹位說,兄弟,幹壹個,房子拆遷,弄了150萬,還不滿足?妳真想當皇帝啊?對方嘿嘿壹笑,立刻反唇相譏:妳不也是120萬嘛,但妳實際賺的比我多唉,妳說妳那個違章建築撈了多少?雖然戲謔取笑,但都誌得意滿,原來他們都是拆遷戶,壹夜暴富的主,怪不得想擺闊又難脫俗,讓人捉摸不透。今天是他們老鄰居聚餐,現在正吃告別宴呢!

 小周草草吃了碗面,想盡快離開,不願在這尷尬氣氛中多呆。他抽在拆遷辦幫忙時間不長,對部分拆遷戶的表現有所耳聞,所以對與己無關的事不願煩神。可相繼兩撥結賬買單的壹幕,讓他又好奇地停下腳步。

 先說與小周同桌的三位工人師傅,總***消費105元,爭先恐後,搶著買單。其後壯碩的高個子發話,我提議我們幾位打工者經常相遇定個規矩行不行,今天起誰掙多誰買單?結果無異議。"我知道我今天掙最多,我買單,不爭了。?隨後掏105元現金恭恭敬敬交給老板。老板推說,5元就不要了,收100元,大個說不行,妳們掙錢也不容易,把5元放到桌上轉身就走了!三位師傅不經意的舉動讓小周心生敬意,不沾別人便宜,尊重理解別人,既是本份,又是美德!

 再說裏面壹桌,酒足飯飽正在閑侃聊天,買單的事似乎是鄰家的事,這時外面又進來壹撥就餐的,老板面有難色,壹面招呼客人說請坐請坐,壹邊提高嗓門說裏面客人馬上就好,顯然暗示他們行個方便。這時裏桌光頭男領會了老板的意思,明顯有點不開心,隨即拉大嗓門詢問買單多少錢,?345",老板輕聲回答。於是光頭男酬款,每人30元,十人付款300元,老板說還差45元呢,光頭男獻上媚笑說,45,人均不到5元,我們AA制不到5元不便收,要不下次再補,說著揚長而去!

 老板壹臉無奈,嘴裏念叨著,白忙了,這幫人真會算計,不想把錢還尋找借口,說得還振振有詞,智商高人壹籌啊!小周也壹臉驚詫,吃飯付款,天經地義,何況有錢壹族!兩桌相比,讓他大開眼界,沒錢的慷慨大方,有錢的倒吝嗇無比,簡直是排檔奇遇。

 小周結完賬,匆匆忙忙往回趕,兩組買單的形象還在腦中翻騰: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掙錢不易,做人更難,損人利己似乎占了便宜,失去的卻是信任和尊重,從壹點壹滴做起,炫富不如積德!

 天黑得厲害,小雨還在靜靜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