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會計壹詞最早產生於西周時期。
早期的會計壹般僅指記數和報數,主要目的是為了對物、錢收支狀況進行記錄和計算,並不涉及財產的保管。在古代,我國早期主要采用的是官廳會計方式,采用單式記賬法,官廳為理財主體,只記錄官廳的財產收支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會計的含義和內容逐漸豐富起來。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會計逐漸向民間發展,出現了民間會計。
隨後,在漢代和唐宋時期,我國的會計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出現了壹些著名的理財家和理財著作。例如,《元亨療馬記》是壹部著名的古代獸醫專書,其內容涉及到了民間會計的收、付、存等概念。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會計制度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競爭的激烈化,商業會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清朝末年,出現了商業簿記、工業簿記等現代會計的概念和應用。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會計制度得到了進壹步的完善和發展。198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和國會計法》,標誌著我國會計制度進入了法制化的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會計制度也逐步與國際接軌,不斷向現代化、規範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會計的作用:
1、決策支持:會計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各種財務信息,提供給管理者做出決策的依據。比如,會計可以提供關於現金流、預算、成本控制、投資等各方面的數據,幫助決策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2、財務管理:會計是財務管理的基礎。通過會計工作,可以了解公司的收入、支出、資產和負債等方面的情況,從而制定合理的財務計劃和預算,控制成本,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3、提供經濟信息:會計通過編制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為股東、債權人、管理層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了準確、及時的經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