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性。會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選擇會計政策和進行會計估計過程中,始終面臨著多個方案的比較、優選。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可以說就是壹種比較、權衡、取舍的過程。
(壹)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核算原則中的體現
1.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必須進行專業分析和判斷,註重經濟實質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2.重要性原則。要求每個企業確定自己的重要事項,而重要與不重要只是壹個相對概念。在實際工作中,壹項經濟業務是否重要,是否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判斷,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3.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對會計人員而言,判斷壹項支出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否超過壹年或壹個營業周期是遵循這壹原則的前提。
(二)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政策選擇中的應用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所采用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存貨計價方法。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采用後進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許的方法;是采用歷史成本法,還是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2.長期投資的核算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是采用成本法,還是采用權益法;長期債權投資折溢價的攤銷方法是采用直線法,還是采用實際利率法。
3.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還是采用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加速折舊方法。
4.所得稅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還是采用應付稅款法;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是采用遞延法,還是采用債務法。
5.外幣折算政策。是采用現行匯率法,還是采用時態法或其他方法。
6.會計報表合並政策。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會計年度不壹致的處理原則以及確定合並範圍的原則。
7.收入確認原則和方法。具體會計準則規定了收入確認的四個基本條件,會計人員將更註重交易的實質而不是形式來判斷商品銷售收入是否可以確認;而長期工程合同收入的確認方法是按完成合同法,還是按完工百分比法或其他方法確認,也需要會計人員加以判斷。
8.壞帳損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轉銷法,還是采用備抵法。
9.借款費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費用是資本化,還是計入當期損益。
10.或有事項的處理。因或有事項而產生的義務是現實義務,還是潛在義務;如果是現實義務是確認,還是不確認;因或有事項而產生的資產是披露,還是不披露。
11.關聯方關系及交易的披露。怎樣根據形式和實質來判斷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與交易又怎樣根據重要性原則在報表的附註中加以披露。
12.非貨幣性交易的核算。根據具體會計準則規定的非貨幣性交易與貨幣性交易的界限,會計人員只能先判斷
壹項交易是貨幣性交易,還是非貨幣性交易,然後才能進行恰當的會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