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支出項目的不同分類方法,主要內容有:
(1)按照經濟性質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是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如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挖潛改造支出等。
(2)按最終用途分類:從靜態價值構成看,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累積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補償性支出主要是彌補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消耗。
(3)根據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的關系,財政支出可分為:1,用於經濟建設支出。2、社會文化費用,包括科學費用和衛生費用;3、行政支出,包括公安支出、武警支出;4.其他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和政策性補貼支出。
(4)按照國家預算收支科目,財政支出分為壹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專項基金支出、基金撥款支出和財政周轉金支出。總預算會計對財政支出的核算是按照國家預算支出科目進行分類的。?
(5)按照財政支出產生效益的時間,可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經常性支出是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主要包括人員支出、公共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
擴展數據:
財政分配關系的走向
1和1994的分稅制改革確立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基本框架,但為了穩定和減少改革阻力,1994的體制具有明顯的維護既得利益的特征。
2.1994改革前,補貼、結算及部分結算事項繼續按1994前的制度運行。這使得分稅制改革未能完全實現“提高中央財政收入比重”和“合理調整地區間財力分配”的指導思想
3.中央財力集中仍不理想,地方政府間財力不平衡程度甚至因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擴大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