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征集誠信故事,要求真人真事,或親身經歷!!!!!

征集誠信故事,要求真人真事,或親身經歷!!!!!

1

壹個顧客走進壹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妳壹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妳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麽幹的,我看妳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壹直在尋找壹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妳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壹種山高海深。這是壹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壹艘貨輪在煙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駛。壹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裏拼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麽都看見了,只剩下壹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沈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裏後,壹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裏,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遊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裏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麽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壹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壹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壹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沈下去的最後壹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妳怎麽能堅持這麽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妳會來救我的,壹定會的!”

“怎麽知道我壹定會來救妳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裏,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壹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妳,而是妳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壹刻的猶豫而恥辱……”

壹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壹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妳,相信妳會給予拯救更是壹種幸福。

(壹)

有這樣壹則故事:古時候,有兩位書生在赴京趕考途中相遇,壹見如故。不巧,甲書生突然病倒,乙書生就留下來照顧他。眼看考期臨近,甲書生擔心乙書生誤了考期,勸他趕快上路。乙書生不肯,說:“舍棄朋友而追名逐利,非君子之所為也。”於是,繼續在病榻前服侍乙書生,端湯送水,煎藥餵飯,無微不至。及至病愈,考期已過。甲書生深受感動,相約明年端午節請乙書生務必到家中壹聚,乙書生慨然應許,不見不散。第二年五月初五,甲書生殺豬宰羊,備下盛宴,專等乙書生的到來。可是從早上等到晚上也沒見乙書生的影兒,不免失望,這天夜裏,甲書生忽見乙書生大汗淋漓而至,說:“兄長,實在對不起,因瑣事繁雜,竟忘了約定,突然想起已遲了,無論如何趕不到兄長處。聽說鬼魂行路極快,就自盡化作壹縷幽魂來見兄長,幸好如期而至,沒有負約”。甲書生聽罷大驚,繼而大慟,心想,兄弟已死,從此陰陽相隔,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心壹橫,也自殺身忘,與乙書生相聚去了。

故事是虛妄的,卻也感人心魄。為了實踐壹個約定--在今天的人來說毫無法律效力的口頭約定,寧可舍棄生命而決不食言,看出古人把誠信看得何等神聖,神聖得令“萬能”的金錢也黯然失色。

(二)

誠信意味著付出,意味著犧牲,也意味著回報。有時候,其回報之豐厚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

沈陽市有壹位女會計,大學學歷 ,卻下崗了。為了生存,她同壹群下崗女職工搞起了編織,引起了外貿部門的重視,並為她們爭取來了壹份韓國訂單--編織毛線帽。客戶把價格壓得很低,質量要求極為嚴格,時間也很緊。為了贏得信譽,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訂單,她們寧肯吃虧,還是答應下來。可是,當她們交第壹批貨時,客戶又改變了圖紙,從原材料到花色品種都要調整,交貨時間卻不能拖延壹天。這簡直是毀約,是刁難!可客戶是“上帝”,上帝永遠都是對的。--妳們做不做?韓國女老板的眼神是挑釁的。她們狠狠心,豁出去了,簽約!她們知道這個承諾的風險有多大,搞不好,人人都要傾家蕩產!她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工作得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終於如期保質保量完成了訂單。苛刻的韓國女老板感動了,向下崗女工們鞠躬致敬。接著,壹批又壹批訂單接踵而來,她們的編織隊伍也壹擴再擴,竟發展成浩浩蕩蕩的萬人大軍!上萬名下崗女職工打開了新的就業之門,生活有了著落,或許,從創收的角度可以計算出他的經濟價值,然而,壹個龐大的弱勢群體,壹夜之間改變了模樣,重燃信心,重塑自我,其社會價值誰算地清呢?而這壹切皆來自當初那背水壹戰的慨然壹諾。

(三)

池莉是讀者十分熟悉的小說家。作家出版社與它簽約創作長篇小說《小姐,妳早》,離交稿日期只差不到10天時,由電腦突然出了故障,完成的10多萬字文稿頃刻間化為烏有。它呆坐在電腦簽前,腦子壹片空白。怎麽辦?向出版社說明情況,爭取延緩交稿時限?特殊情況嘛,料想編輯會理解,也能諒解。池莉沒有那樣做。既然答應人家,怎好失信於人?失信無異失節,不能小看。於是,它把休息時間壓縮到最限度,寧可“蓬頭垢面”、衣裙不整,也要晝夜不停地趕寫書稿,硬是如期完成了。僅僅壹周多時間,人瘦了壹圈,兩只敲擊鍵盤的手幾近麻木。出版社得知內情後深受感動,為池莉的守信,更為它的人格。壹個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不擺名人架子,言必行,行必果,其人格魅力是用金錢可以估價的嗎?當然不能。

樂羊子妻:誠實守節品行高尚

樂羊子的妻子是漢代洛陽有名的賢惠女子。她誠實善良,知書達禮,雖然家境貧寒,但是非常自愛,從不拿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撿來的也不要。

壹天,樂羊子的妻子到地裏去幹活了,只有樂羊子的妹妹在家。她看見鄰居家的壹只母雞跑到自己家的菜地裏,於是就想:嫂子待我像親妹妹壹樣,並且為了哥哥的學業整日操勞,壹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不如殺了這雞燉給嫂子吃,給嫂子補補身子。於是,她就把那只母雞抓住殺了。

傍晚,樂羊子的妻子從田裏幹活回來,看到碗裏的雞肉,就問:“妹子,咱們家的雞壹只也不少,這是哪來的雞肉啊?”

樂羊子的妹妹不敢欺嫂子,就如實回答了。

嫂子聽了之後說:“我們雖然窮,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拿別人的東西。想壹想,這也是人家辛辛苦苦養的生蛋的雞,我們怎麽能白吃呢?”說著就到自己家的雞柵欄裏抓了壹只最大的母雞,送到鄰居家,並且向鄰居道歉。

樂羊子的妹妹被嫂子誠實守節、不貪圖小便宜的品德感動了,不但向嫂子承認錯誤,還在心裏暗暗發誓,以後壹定要向嫂子學習,做壹個誠實正直的人。

還有壹次,樂羊子在路上撿到壹塊金子,就高高興興地拿回家把它交給了妻子。妻子問:“這金子是哪裏來的?”

樂羊子說:“是在路上撿的。”

妻子說:“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

樂羊子辯解道:“反正也找不到主人了,留下也沒關系。”

妻子嚴肅地說:“別人的就是別人的,即使是人家不小心丟掉,被妳撿來了也不能就把它當做自己的東西。我聽說,有誌氣的人連泉叫“盜泉”的水都不喝,誠實廉潔的人對於撿來的東西也不會要。如果妳為了貪圖小利,把這塊金子留下了,就是不誠實的表現。妳得到了這塊金子,卻丟失了誠實守節、廉潔自律的高尚品行。”

樂羊子聽了覺得非常慚愧,就把金子扔到野地裏去了。

後來,樂羊子到外地讀書,由於思念妻子就中途回家來看望她。樂羊子的妻子操起剪刀剪斷了正在編織的布,說:“只有不懈努力,不停地織下去才會織成很長的布。妳總是回家,就像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壹樣,很難成就大事業。”

樂羊子聽了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壹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壹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壹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壹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壹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壹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壹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壹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壹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壹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壹個“立木取信”,壹諾千金;壹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壹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離子》中記載了壹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沈了,他抓住壹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妳若能救我,給妳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妳壹個打漁的,壹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壹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壹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壹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壹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壹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季布“壹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壹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這就是成語“壹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壹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壹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壹位少年的誠信。

壹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壹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壹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壹座山,趟過壹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在紐約的河邊公園裏矗立著“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有許多遊人來祭奠亡靈。美國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坐落在公園的北部。陵墓高大雄偉、莊嚴簡樸。陵墓後方,是壹大片碧綠的草坪,壹直綿延到公園的邊界、陡峭的懸崖邊上。

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後邊,更靠近懸崖邊的地方,還有壹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壹座極小極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妳都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絕大多數美國人的陵墓壹樣,只有壹塊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邊的壹塊木牌上,卻記載著壹個感人至深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這壹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歲時,不慎從這裏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其父傷心欲絕,將他埋葬於此,並修建了這樣壹個小小的陵墓,以作紀念。數年後,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將這片土地轉讓。出於對兒子的愛心,他對今後的土地主人提出壹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壹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這樣,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壹百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換過了多少個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卻,但孩子的陵墓仍然還在那裏,它依據壹個又壹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風水寶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陵園。政府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無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壹個偉大的歷史締造者之墓,和壹個無名孩童之墓毗鄰之墓,這可能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奇觀。

又壹個壹百年以後,1997年的時候,為了緬懷格蘭特將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裏。那時,剛好是格蘭特將軍陵墓建立壹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兩百周年的時間,朱利安尼市長親自撰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並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無名小孩陵墓的旁邊,讓這個關於誠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故事二]壹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壹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壹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壹個岔路口,壹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壹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壹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壹。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麽重要。

[故事三]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壹。他博學多才,且十分註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壹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妳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妳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壹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裏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妳怎麽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妳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妳、欺騙別人;今天妳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妳,妳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非常感動,出外求學七年不回家,最後終於學有成就。

有1萬元錢,5個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誰也不窮,誰也不富。要是其中的兩個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賺了1萬元,那麽這個社會的財富總量就達到了3萬元。而其中的兩個富人擁有2.4萬元,占80%,三個窮人擁有6000元,占20%。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說三個窮人“窮了”是因為兩個富人“富了”嗎?不能。因為兩個富人的“富”來自於社會財富的“增量”,而不是從另三個人手中奪取的“存量”。

不僅如此,兩個富人在給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三個窮人增加了就業機會和勞動收入。那樣,在兩個富人每人的財富總額達到1.2萬元的時候,三個窮人每人的財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法國有位貧窮的年輕人,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媒體大亨,躋身於法國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將自己的遺囑刊登在當地報紙上,說:我也曾是窮人,知道“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麽”的人,將得到100萬法郎的獎賞。幾乎有兩萬人爭先恐後地寄來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門。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另壹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技能……但沒有人答對。壹年後,他的律師公開了答案:“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這個謎底震動了歐美,幾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認可,說出了自己成為富人的關鍵所在。這裏說的“野心”,準確地說,應該是我們常講的“雄心壯誌”。我們難以設想,壹個心誌不高的人,壹個沒有遠大目標的人,連壹張藍圖都沒有的人,能夠創造出什麽奇跡。

通常對富人之所以能致富,較負面的想法是認為他們運氣好或從事不正當的行業;較正面的想法是認為他們更努力或克勤克儉。但萬萬沒想到,真正的原因在於他們的理財習慣不同。投資致富的先決條件是將資產投資於高報酬率的投資標的上。而存放在銀行無異於虛耗光陰,浪費資源。

我小時候5分錢買壹支小豆雪糕,現在最便宜的雪糕是壹元錢壹支,這20年時間“同檔次”的雪糕價錢漲了20倍。如果把這筆錢存在銀行並要求它保持購買力不變的話,就要求銀行的每年單利是100%左右,哪個銀行有這樣的利息?

窮人的錢不是資本。壹個人用100元錢買了50雙拖鞋,再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壹***賣得150元。另壹個人很窮,每個月都要從社會福利局領取100元的生活補貼,他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換種方式,每個月給窮人200元,讓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賣拖鞋的生意,壹個月下來就有150元;下個月還給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來買賣拖鞋,又可賺125元;到第三個月,這個窮人手裏已經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費,還有275元資本金,妳不用再給他任何救濟了……

但實際上,很多窮人不會按妳給他安排的道路前進。妳給他100元,他會去買米;給他200元,他會去買酒買肉;給他500元,他會去買件好衣服,最後只剩下10元也要買幾註彩票。哪怕妳給他100萬元,他也想立刻把錢變成房子、車子,風風光光地去兜風,好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經不是窮人了……窮人不僅是沒有資本,更可悲的是沒有資本意識。有個人很窮,壹個富人可憐他,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壹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春天撒下種子,秋天就可以脫離貧窮。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於是他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壹只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長大可以賣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壹只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壹只。窮人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買些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日子立刻能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艱難時,他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壹只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心想,致富是無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壺酒,壹醉解千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致勃勃送來種子,發現窮人醉臥在地上,依然壹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繼續貧窮。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最終沒能堅持到底。

不講誠信的代價

19年前向銀行貸款29萬元不還

19年後連本帶利償還150余萬元

本報訊 (記者 張曉敏 通訊員 馬 新)19年前,壹家文教辦公用品廠先後兩次***向銀行借款35萬元,在歸還6萬元以後,還有29萬元本金沒有歸還。當他們被債權人告上法庭,才知道了不按期還款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日前,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法院壹審判決,被告連本帶利返還債權人150余萬元。

19年前,天津市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與中國建設銀行先後簽訂了兩份借款合同,壹份是借款20萬元,另壹份是借款15萬元,並由天津市二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在借款期滿後,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只歸還銀行本金6萬元,有29萬元壹直沒有歸還。

1999年11月,中國建設銀行將對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的債權本金及利息全部轉讓給了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天津辦事處(下稱信達公司)。至此,信達公司取代了銀行的債權人地位,成為新的債權人。為實現自己的債權,信達公司於今年8月將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及擔保人二輕集團壹起告上法庭,要求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償還借款本金29萬元和截至2005年12月30日的利息120余萬元及到實際給付日的全部利息;要求二輕集團對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案情回放

兩筆欠賬 19年不還

本報記者 張曉敏

1987年12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天津第四支行與天津市訂書機廠、天津市文教體育用品工業公司簽訂了壹份借款合同,天津市訂書機廠向銀行借款20萬元,借款期限自1987年9月至1991年12月,天津市文教體育用品工業公司提供保證擔保。但在借款期滿後,借款人只歸還銀行本金6萬元,還欠借款本金14萬。1988年9月,中國建設銀行天津市分行河北支行與天津市訂書機廠、天津市第二輕工業局文教體育用品行業管理處簽訂了壹份借款合同,天津市訂書機廠向銀行借款15萬元,借款期限自1988年9月16日到1991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二輕工業局文教用品行業管理處作為擔保人。借款到期後,天津市訂書機廠依然沒有履行還款義務。

1988年3月,中國建設銀行天津市第四支行變更為中國建設銀行天津市分行河北支行。1998年3月,天津市訂書機廠與天津市文教用品六廠合並為天津市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後來,天津市文教體育用品工業公司改制為天津市二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1999年11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天津市分行河北支行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天津辦事處簽訂了債權轉讓合同,約定銀行對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的貸款債權本金29萬元及截至1999年9月20日的表內應收利息4.9萬余元轉讓給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天津辦事處,並註明轉讓債權清單。至此,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天津辦事處取代了銀行的債權人地位,成為新的債權人。

在債權轉讓清單中,記載著兩份借款合同,本金29萬元,應收利息是4.9萬余元,催收利息是59萬余元。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收到了銀行發出的轉讓通知後,對轉讓通知中載明的相關情況予以確認,並在轉讓通知上簽字蓋章。

2000年11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聯合發出通知,將建行已剝離不良貸款相對應的表外應收利息全部劃轉到信達公司,對於劃轉數額的確定、劃轉方法和劃轉進度等都做了詳細說明。

債權轉讓協議簽訂前,銀行於1999年4月20日就兩份借款合同項下的貸款本息向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進行了催收。債權轉讓協議簽訂後,信達公司也先後於2001年6月20日和2005年6月16日兩次進行了催收,還先後兩次在媒體上刊登債權催收公告。兩次催收通知書中記載的催收利息都是64萬余元,而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都在催收通知書上蓋章予以確認。

除了轉讓協議、轉讓通知及劃轉確定的利息外,截至2005年12月20日,上述貸款利息就將近52萬元。

2002年11月4日,信達公司經過公證部門向天津市二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送達了《擔保債務催收通知書》,在沒有簽收的情況下,信達公司又於兩年後通過郵寄方式進行了送達。

當事人說

信達公司:連本帶息壹***償還150萬元

瑞成文教:高額利息與轉讓協議不相符

二輕集團:保證期已過保證責任應免除

本報記者 張曉敏

原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天津辦事處表示,被告先後兩次借款35萬元,至今累計有29萬元沒有歸還,在取代銀行的債權人地位成為新的債權人後,原告通過多種方式多次催討,但都沒有奏效,無奈提起訴訟。債權轉讓協議簽訂後,原告先後兩次進行了催收,還刊登了債權催收公告。兩次催收通知書中記載的催收利息都是64萬余元,而不是4.9萬余元,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都在催收通知書上蓋章予以確認。

被告方天津市瑞成文教辦公用品廠對原告起訴書中主張的本金和基本事實沒有異議,但對原告主張的利息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表示,1999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