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產開發商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在房地產過熱時期,房地產業的利潤率比較高,因而吸引了過多商家進入,但壹些房地產公司規模較小,開發的樓盤規模偏小,配套設施不齊全。經過幾年的調整後,房地產業的盈利能力已呈下降趨勢,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此情況下,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越來越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許多綜合實力較強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把發展成熟品牌管理體系、實現高效與科學管理、建設高品質服務體系作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②房地產供給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配合住房制度改革,中國城鎮住房多渠道供應體系將逐步形成。房地產供給方面不僅有面向中高收入階層的商品房,而且還有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經濟適用房,以及面向貧困階層的解困房和低租金公寓等,房地產供給的多元化將大大地改善中國城市家庭的居住狀況。
③商品住宅價格將穩中有降。近年來,商品住宅市場供過於求,依照供求規律,商品住宅價格應下降以刺激需求。商品住宅價格居高不下,供求規律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壹個發育不完全的市場,其需求主體不是個體消費者,而是集團。1998年中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福利住房制度改革,規定了停止福利分房時間表,逐漸將個人住房消費推向商品房市場,商品房市場需求主體也將逐步由集團向個人轉移,需求規律在房地產市場中作用逐漸增大。因此,在商品住宅大量積壓的情況下,住宅價格當有逐步下調的可能。
二 市場需求預測
2000年底我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0.4平方米,正好處在中等收入國家人均住房水平上。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35平方米之前,會保持較旺盛的住房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大量危舊房改造及房地產二級市場、租賃市場的加快發育,住房市場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最近壹些機構對多個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現住房的滿意率尚不到20%,約有48%的居民提出在兩、三年內願意換購住房;己購公房戶中有67%希望通過換購住房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再加上還有不少的居民願意投資住房,因此,住房潛在需求量還相當大。以城鎮人口人均增長10平方米計,就需增加住房近40億平方米。加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住房需求的增加和住房的自然淘汰(每年l億平方米左右),今後10年,我國的住房建設有持續的發展。具體表現在投資和消費會同步增長(投資增速有可能減緩),加入WTO後,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將逐漸由集團或機構消費為主,改變為個體消費者為主。個人買房的比例還會提高,住房質量會有進壹步改善,銷售環節會加快規範,住房消費服務領域會有更大的拓展,住房個人貸款的總量還會上升,物業管理的覆蓋面還將擴大,住宅與房地產法制建設將得到加強。
①加入WTO商業用房將會走俏。目前,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形勢壹般持觀望態度,不少外國公司只在中國內地設辦事處而非公司,並且除了大集團公司外,壹般只租不買。入世後,關稅等條件放寬,在中國投資有了保障,各種不同規模的外資企業具備了進入國內市場的條件和信心,可為寫字樓和外銷公寓市場提供壹個可觀的客戶群。而房地產業由於其本身的不流動性,將導致“入世”後的房地產市場只有外銷需求的擴大而不會有境外供給的直接增加。
②普通居民住房需求繼續增長。據統計,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中國城鎮居民有5億人,潛在需求很大,加上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小戶型市場將會增加。在福利分房制度下,普通居民的購房能力不足。從而使得房地產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實行貨幣分房以後,這種狀況可望得到很大的改變。
③城鎮人口增加的市場需求量預測。當前,中國城市化水平為40%,城鎮人口約5.1億。預計202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55%,全國人口14億,城鎮人口增至7.7億,城鎮人口凈增2.6億,按人均居面積10平方米,即建築面積20平方米計算,***需為新增人口建設住房52億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設住房3億平方米。
④居住條件改善增加的市場需求。目前城鎮居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積為13.6平方米,“十五”末要提高到22平方米,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如美國人均住房居住面積40平方米,歐洲45平方米,德國為38平方米,日本為31平方米,新加坡30平方米和臺灣省28平方米,這都是使用面積。最保守估計,按2020年城鎮人口達到7.7億人、每人增加4平方米計算,前20年為提高居住水平需求新建住房30.8億平方米,平均每年1.8億平方米。
⑤拆遷改建增加的市場需求。預計每年需拆除重建1億平方米。今後2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至少5.8億平方米。剔除重疊部分,中國未來20年每年住房需求大約維持在4~5億平方米。
三 房地產配套體系發展趨勢
①房地產金融的完善和發展。房地產業是壹個資金密集型產業,金融的介入是房地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房地產金融壹般可分為開發信貸和消費信貸,就中國目前情況來講,這兩種房地產金融業務發展很不均衡。開發信貸業務開展的時間比較長,業務量也比較大,有效地支持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但消費信貸的發展卻還是近壹兩年的事。隨著福利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主體逐漸由集團向個人轉移,住房消費信貸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以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核心的住宅消費信貸業務。1997年5月人民銀行公布《住宅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不僅給按揭業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房地產金融也是壹大突破。從當前按揭業務發展現狀看,還存在貸款時間短、貸款比例低、擔保方式單調、風險回避不夠的缺陷。可以預計,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進壹步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房地產消費信貸業必將有迅速的發展,近期可以預計的是擔保方式可能會有較大突破,如試行壹次擔保和引入保險機制。
②住房壹級市場將對房地產業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現在對住房需求大的往往不是沒錢無房戶,而是有錢有房的人。這些人有房想擴大居住面積,辦法之壹就是換房,通過市場交易增加需求。據預測,住房實物分配切斷後走向貨幣分配,個人收入將增加。全面開放壹級市場所產生的效益要比切斷實物分配產生增加量還要多。未來住房壹級市場將充滿活力,將是買方惜金挑剔的市場。住房是個人最大的消費品,買房貨比三家,非常審慎。所以,房地產商要註重產品質量和品位、服務的提高。
四 “十五”時期房地產行業發展
“十五”時期是中國房地產業蓬勃發展的時期。2000年中國城鎮居民為4.58億人,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9.8平方米(按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推算而得),預計到2005年,全國城鎮人口將達到5.4億人,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建築面積推算,在“十五”期間需增加住房建築面積28億平方米;如果原有舊住宅每年按4%的比例拆遷重建,5年合計20%,總面積為18億平方米;兩者合計,“十五”時期需新建住宅46億平方米。按2000年城鎮商品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造價1000元計算,“十五”時期城鎮住宅建設投資將達到4.6億元。如果按商品住宅占商品房面積的85%(1996~2000年平均數)推算,5年中城鎮需要竣工商品房54億平方米;按2000年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造價1139元(見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計算,5年中商品房建設投資總額將達到6.2億元。“十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大約為221064億元,商品房投資占其28%,表明房地產業在第十個五年計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將占據顯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