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所要反映與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離不開人的參與,而參與經濟活動的人有著個人的物質利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也不可能生存在真空,而是生活在“經濟網 ”中的人,其“身份”十分復雜,因為目前仍然存在國家、企業和單位、個人物質利益的差別。這些差別往往在會計人員的行為上有所體現或有“傾向性”,因為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物質利益而鬥爭。加之會計對象的特點,形成並產生了會計程序、方法的多樣性,而任何會計程序和方法的改變,都必然會引起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這些就為有關方面及會計人員實現“傾向性”提供了客觀條件,使得會計信息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可比。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杜絕會計信息的作假行為,除了必須對會計的程序與方法通過諸如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制定進行規範外,還必須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規範,這就是對會計行為的規範。
以往,盡管有了像《會計法》、《會計人員的職責條例》等法規對會計行為的規範,但收效甚微,形同虛設。究其原因,除了我們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外,還存在著行為規範不夠完整、系統和具體等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每項會計行為,其合法、違法的界限含糊不清,也就是對守法和違法的行為都應盡量做到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可以具體地進行衡量。更為重要的是立了法壹定要執行,不執行的就是違法,要註意立法的可行性。此外,還要明確執法的責任部門,等等。現在我們集中精力進行會計準則的制訂,但往往只見技術不見人,技術的規範與會計行為的規範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會計行為的規範同樣離不開會計行為理論的指導。因此,我們所構建的會計理論體系中,會計應用理論應包含會計準則理論,又包括會計行為理論的道理就在於此。會計行為規範理論的內容壹般應包括:會計行為是怎樣形成的、會計行為主體是誰、會計行為的目的是什麽以及會計行為如何優化,等等。
二、加強規則意識和道德素養
無論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還是家庭美德,如果沒有道德規則意識與之對應,就僅僅是壹些外在表象,最終只會淪為壹紙空文。
規則意識,職業道德建設的壹個重要方向是培養從業人員的規則意識。不但是指對規則的認識,也包括遵守規則的願望和習慣。其次,從規則向素質轉變,意味著個人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同時它還降低了執行規則的社會成本。朱總理考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再三強調的“不做假賬”的規則,只有在具有相應的規則意識的會計那裏,才能得到真正落實。
規則各種各樣,不僅有道德規則,也有技術規則和遊戲規則,普遍、公正、理性的公開系統,作為社會現代化過程的壹個重要方面,越來越成為公***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證,但現代社會中,即使對技術規則和遊戲規則的遵守,也常常是具有壹定道德意義的。在妳保證要遵守某條規則時,比如參加壹個活動,加入壹個組織或者締結壹個合同之後,是不是真遵守這條規則,就有壹個是否遵守諾言的道德問題了。比方說,按照要求進入建築工地必須戴安全帽,本身是壹條技術規則而非道德規則。但我們在做出“參觀工地時戴安全帽”這個承諾之後是不是信守這個承諾,則是壹個道德問題,道德建設與先進文化建設其他方面的密切聯系,由此可見壹斑。
之所以說,職業道德建設的壹個重要方面是培養規則意識,說到底無論哪種規則,都要由具體的個人來執行,而人們的這些活動,無疑是由自己的意識來支配的,以整個社會來說,首要的問題是“規則是否良好”,而對於職業道德教育來說,直接問題就是“意識是否良好”的問題。
道德教育壹大任務是使從業人員應當遵守道德準則人所周知,使人們懂得並明辨是非善惡,做假賬,往往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不做假賬”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重要的不僅是知道規則,而且要願意遵守規則。這尤其表現在沒有強制力量阻止違反規則的時候,也應自覺予以遵守。
規則意識還不僅僅表現為人們經過反思和努力而遵守規則。當遵守規則的自覺訓練、修養達到壹定的程度,人們對於規則的遵循,就會從勉力而行的自覺境界,進入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境界,在這種境界中遵循規則己成為第二天性,外在規則成為內在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使“敬崗愛業,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秘密。”這些基礎職業道德規範,最終內化成為每個從業人員所具有的職業道德素質。
從規範向素質轉變,對於個人來說,意味著規則不再僅僅是壹種外在強制,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對於社會來說,這種轉變意味著執行規則的社會成本可以因此降低。為了規則的切實執行,社會要采取措施向人們宣傳,澄清規則,並對違規現象施以各種懲戒等等,社會成員的規則意識越強,這些工作就可以做得越少。
三、法規硬約束是根本
去年以來,誠信無疑是經濟界人士提及率最高的壹個詞匯。這壹方面說明,誠信經營、凈化市場環境的確已經成為大家的***識。但另壹方面,也應註意到,打著誠信的旗號作秀,也成了某些業內人士熱衷的事情。
比如說,“誠信宣傳”“誠信之星”等行業評比活動今年以來壹時風起。在很多由業內人士組織的研討會上,誰要是不講誠信的話題,那簡直就是太落伍和不合適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聽到或看到的誠信已經在有些人手裏變成舞臺上的道具,甚至可以拿來賺錢的幌子。
記得去年底的時候,有100多位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聚會北京,向全國董秘發出“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提高公司治理水準”的自律倡議。140多名董秘代表在壹幅8米的橫幅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將平等對待每壹位股東,保護全體股東的利益,及時準確完整披露公司的信息,杜絕壹切虛假陳訴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那段時間以來,上市公司的醜聞也不見減少。
現在,不光是董秘,連會計師們也忍不住要登臺“呼喊誠信”了,最近就有壹批會計師事務所鄭重其事地搞了壹個《誠信宣言》,宣言的主旨就是“規範執業,勤勉盡責”。
宣言誠信,無可厚非,但筆者不知道,頒布實施《會計法》以及各種行業法規對從業者有什麽樣的約束力,因為人們似乎更願意用口頭表達的方式特別提醒別人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負什麽責任。
目前對會計的監管主要是行政制裁,造假的會計師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好像真的很少聽到,中誠會計師事務所為長城出具虛假的資信證明,其主任被追究刑事責任,這算是最嚴厲的了。除此之外,我們更多聽到的是簽字會計師受到通報批評及警告處分等行政處罰。
輕描淡寫的處理結果讓人們覺得造假的成本不過如此。而且,在法規的硬約束都不起作用的時候,道德的軟約束還能如何?
前不久,有官員表示,會計監管需要司法介入。筆者擔心的是,官員的表態會不會成為另壹種作秀?以過去的經驗看,這種擔心並不過分。
可以肯定的是,在違規不被糾正、違法不被嚴辦的情況下,這樣那樣的秀還會繼續,去年董秘秀,今年有會計秀,明年呢?總之題材是取之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