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龔嘉龍大力鼓勵員工“抓住機遇,克服困難”的時候,幾個穿著制服的人來到會場,迅速將龔嘉龍帶走。之前壹直洋溢著節日氣氛的會場突然安靜下來,大部分人還沒有恢復過來。
“湖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來了,在會場把龔嘉龍帶走了,理由是他涉嫌經濟犯罪。”天發集團壹位中層幹部說。
龔嘉龍被外界稱為“民營油企第壹人”,是S*ST天壹(600703)、天發石油(S*ST天發,000670)的實際控制人。同時,他也是長聯石油控股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石油商會會長,也是廣材49集團65,438+04股東之壹。
本報記者多方打聽,了解到龔嘉龍與當地政府轉讓天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股份的內幕,以及相關公司參與天發重組的努力。
龔嘉龍被帶走了。
龔嘉龍於21被帶走後,其在天發集團的辦公室立即被查封。
細心的人發現,龔嘉龍的“意外”早就是壹個征兆。日前,荊州有傳言稱,天發上將有“大動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龔被帶走之前,12年2月20日,湖北省有關主管部門在武漢召集涉及天發的9家債權銀行開會,協商解決天發的債務問題。
23日上午,天發全體高管被緊急通知參加會議。會上,荊州負責經濟的官員通知龔嘉龍,他已被“調查”。
65438+2月25日,湖北省委統戰部召集廣材企業湖北籍負責人開會,通報龔嘉龍案情況。
目前,龔嘉龍涉嫌經濟犯罪的具體情況尚未公布。但有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龔已於今年3月被有關部門限制出境,並多次被債權銀行起訴。此次被捕可能與天發集團挪用旗下上市公司資金有關。
另壹位知情人士透露,龔此次被捕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涉嫌侵吞國有資產和操縱股市有關。至於是否與其產權糾紛有關,目前還不得而知。
然而,天發集團多次挪用其控制的兩家上市公司天壹科技和天發股份的資金卻是不爭的事實。
公開資料顯示,天發集團已累計欠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農業銀行荊州分行、中國建設銀行荊州分行等9家銀行高達29億元的貸款,天發集團及其子公司的資產已抵押給各家銀行。
早在幾年前,突如其來的危機就已經顯現。S*ST天發(2.30,-0.12,-4.96%)在2001和2002年連續虧損。2003年戴帽子ST,資金鏈斷裂。與此同時,天壹科技也進入ST行列,因連續四年業績造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如果不能盡快扭虧,兩家企業都將在2007年被迫退出市場。
對於龔嘉龍來說,年底還債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今年6月5438+00,證監會副主席範福春重申,年底是還債的最後期限,否則將對未完成還債的上市公司采取立案調查、查明主要責任人、督促落實最終還債計劃三項措施。
然而,四面楚歌的天發集團依然勢單力薄。湖北五環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審計顯示,天發集團總資產35.3億元,但總負債超過39億元。根據普華永道完成的報告,天發集團資不抵債已經超過6543.8+0億元。
今年12、13日,S*ST天發公告稱,控股股東天發集團占用公司資金1.84億元,因長期虧損無力償還。雙方已達成協議,天發集團及其關聯方以非現金資產向上市公司補償19689萬元。
16年2月23日,天翼科技發布公告稱,截至2006年9月30日,天發集團* * *占用公司資金140萬元。天發集團對其關聯方荊州木業持有的65,438+034,475.45平方米工業用地評估值為2,250萬元,作為資產向天壹科技清償債務。
然而,隨著龔嘉龍的“意外”,恐怕上市公司將如何解決其債務不在龔嘉龍的考慮範圍內。
天發產權糾紛
天發集團今天陷入了困境。除了資金短缺,壹個重要原因是受困於產權不清。
6月5438+0996 165438+10月18由龔嘉龍發起的天潤三峽投資基金經三峽辦和荊州市體改委批準成立。認購對象為天發工會、內部員工和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4.86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取締產業基金後,龔嘉龍做了壹個特殊的財務安排,就是以國有的名義註冊了壹個空殼公司,借這4.8億元搞並購。其中包括荊州造紙廠,荊州第壹木材公司,荊州化工建設公司和其他國有企業。
龔嘉龍以國有殼牌公司的名義投資了壹個農業現代化項目——靖州菜籽油廠,並與活力28集團合並。
龔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荊州國企改革是‘好企業帶壞企業’。我們花了15億收購了14家國企,安排了近兩萬名員工。”
2001天發集團收購瀕臨破產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後,天發集團將活力28更名為天壹科技。新建654.38+0.2萬噸菜籽油產能,將生物柴油技術引入菜籽油行業,成立國內最大的生物油企業。
此時,天發集團已經形成了兩家上市公司的格局。但他沒想到,自己貪大求全的戰略思路,讓天發集團被國企股權和債務拖入了懸而未決的產權糾紛。
2000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9日,荊州市某副市長主持會議,決定天發集團股權由天潤三峽投資基金投資形成,荊州市國資委不投入任何資本。按照“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原則,明晰界定了天發集團的產權,變更了工商登記,將天發集團國有股權劃轉給工會。
10月24日10,會議紀要印發到荊州市政府各部門,已經定下了這樣的基調。
不過,熟悉重組內幕的人士表示,到2004年,天翼科技的股權發生了變化。原因是這家以菜籽油為主的企業資金困難——產能從幾十萬噸飆升到654.38+0萬噸,需要大量資金。
在各方斡旋下,國家開發銀行最終決定給予6億元貸款。當壹大筆資金突然出現困難狀態時,荊州市政府和龔嘉龍開始了新的“談判”。
壹位參與天發集團重組的人士表示,當時政府要求龔將天發轉讓給政府,並將天發石油視為龔的私有財產作為對等補償。但是龔嘉龍不同意。
不久後,2004年6月5438+10月,荊州市政府下發批復,將天發集團持有的5429.7萬股國有法人股劃轉至荊州市國資委,由荊州市國有投資有限公司具體管理。
天壹科技產權變更後,龔嘉龍在天發集團的油農二分法壹下子丟了半壁江山。荊州市、湖北省的國有銀行紛紛上門討債。內憂外患讓天發集團陷入泥潭,舉步維艱。
幾個月後,天壹科技停產。由於幾方之間的股權糾紛,CDB原本想提供的6億英鎊貸款泡湯了。
天壹科技自2004年停產以來,壹直不敢公開披露公司停產的消息。直到今年證監會才把各種問題追查到表面。
參與資產重組的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說,天壹科技公司能賣的車都低價賣了,最後還賣了壹批沒拆的農產品加工設備。“壹個億買了,最後兩百萬賣了,我們就用這些錢給員工發工資,掙紮著維持。”
據說天壹在2004年被政府收回後,龔嘉龍憤然北上。成立北京石油商會,進而發起成立長聯石油。然而,該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仍深陷泥潭。
光是天發集團的壞賬就讓荊州成了金融重災區。知情人說,“荊州五大行年終經濟考核都沒有獎金,甚至有三四家銀行被總行不準放款。”
重組迷霧
從2005年底開始,荊州本地銀行提出債務重組,中國工商銀行(5.51,0.30,5.76%)擔任董事長。當時邀請了雷曼兄弟,後者邀請李肅擔任顧問。
“最初的想法之壹是,雷曼折價購買28億美元債務,以擺脫債務危機。盤活資產後,我又找了壹家公司合作,我當時也做了壹個規劃。”
但是雷曼進來的時候,壹定要搞清楚,這是誰的股權?當時政府的意見還是天壹科技歸政府,天發石油給雷曼重組。但這位外國投資者認為現實中無法操作——兩家公司的28億債務是重疊的,無法分割。
後來,當龔嘉龍要求政府澄清產權時,出現了意見分歧,知情人士說,其中許多意見是重復的。
此後,廣材49集團也參與其中。廣材49集團擬以1元的價格收購荊州市政府和龔嘉龍手中的天發集團股權,隨後廣材49集團將天發集團的石油資產和石油經營牌照並入長聯;在廣材49集團接管天發集團後,雷曼兄弟將與湖北銀行業討論天發集團的債務重組。債務重組後,新疆中基實業有限公司將接管天發集團旗下的天壹科技的資產和設備。
在反復的比賽中,龔嘉龍贏得了短暫的勝利。2006年9月8日,經荊州市政府和荊州市國資委批準,天發集團6家子公司股東持有的天發集團股份變更為龔嘉龍6.5億元(65%),天發集團3.5億元(35%)。似乎整個天發,包括天壹公司的股權,都還給了天發集團董事長龔嘉龍。
9月28日,天發集團營業執照在荊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重新登記,法定代表人為龔嘉龍,註冊資本為6543.8+0億元。
此後,雷曼兄弟參與了重組,並派普華永道審計,與銀行溝通。然而好景不長。僅兩個月後,股權轉回京洲SASAC,時間為65438+2006年2月7日。
此後,廣材49和雷曼兄弟再次與荊州市政府進行談判,並打算共同收購。省銀監會也召開了債權人委員會,討論相關方案。
65438+2月21,改制人員與荊州當地銀行見面,但龔當天下午就被公安部門帶走了。
1.上市公司管理層舞弊的原因分析
所謂“虛假財務報告”,是指財務報告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嚴重不真實或者財務報告披露存在重大遺漏。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動機,其中最重要的如下:
1.股票價格對價
如果高級管理層是大股東,或者在業績預算的壓力下,為了讓公司有更高的股價,增加自己的股票市值,就有強烈的動機讓他去篡改財務報表。從營業收入出發,無論是毛利率、營業費用、營業利息、異地收入,都有財務報表可以作為粉飾。這與投資者和分析師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毛利率變化、盈利增長和每股收益密切相關。
2.籌集資金的考慮
對於面臨籌資壓力的公司來說,如何從市場上籌集到更好的資本條件和企業的盈利能力是關鍵因素,這也是高級管理層為什麽要偽造財務報表的另壹個重要原因。為了成功地從資本市場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條件較差的企業如果要發行股票或新股,就會操縱損益,出具虛假的財務報表。
3.管理層的工資與公司的業績有關。
自1990年代以來,企業管理層的薪酬結構發生了變化,為獎勵管理層的經營業績而支付的獎金已從過去的現金獎金制度轉變為目前大多數公司作為員工薪酬的股票期權。據統計,企業發行股票期權的比例在過去十年翻了三倍,其對應的價值更是驚人。美國2000強企業從65438年到0997年發行的股票期權市值約為50億美元。到了2000年,它的市值已經增長到1620億美元,短短三年時間價值翻了三倍多。海峽兩岸上市公司的高層通常不希望因為業績不佳而下臺,但當經營環境困難時,做假賬就成為管理層維持良好盈利業績的選項之壹。股票期權誘使企業管理層積極創造經營業績以提振公司股價。目前,臺灣省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前確認未實現收益、隱藏負債和使用其他新穎的會計方法來提高公司當年的收益。目前內地企業仍以國企為主,大部分上市公司也是由原國企改制而來,在管理體制上帶有壹些原有的特點。有些管理者會希望公司的利潤在他們上任的那壹年大幅上升,從而顯示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業績。為了滿足這種期望,壹些經理會開始粉飾他們的財務報告。
4.資產重組或合並過程中的需求
企業的資產重組和兼並往往涉及許多人的利益。為了滿足不同的利益,企業通常會通過重組、合並等手段制造虛假財務報告。比如壹些上市公司為了維護企業在股市的形象,以合並的名義迷惑投資者。
隨著兩岸證券市場的發展,國家對市場的監管越來越嚴厲,上市公司發布虛假財務報告所要承擔的風險也逐漸增加。通常情況下,必須有巨大的激勵來推動上市以承擔風險。
二,虛假財務報告的成因及理論分析
因為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使用信息多的壹方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審計就是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憑借其透明的信息披露、嚴格的會計法規和高效的執法機構,SEC壹直構建著最高效的市場監管框架。2000年8月頒布了《公平披露條例》(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簡稱FD),禁止企業在與證券分析師私下接觸時傳遞有關其內部事務的重要未公開信息。然而,FD法規的實施仍然不能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安龍和世通的案例中,證券分析師不僅了解到企業內部重要的未公開信息,甚至隱瞞或發表不當的研究報告誤導投資者。這讓投資者質疑證監會是否真的有監管主管部門的責任。
產生虛假財務報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利益與風險的平衡”決定了企業為什麽要做虛假財務報告;第二,“信息不對稱”決定了企業為什麽可以做虛假財務報告。
自1990以來,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壹直在為客戶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即同時為其審計客戶提供審計和非審計服務。由於管理咨詢服務的公收費收入遠高於審計業務,其潛在市場使得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不僅降價,而且選擇審計客戶偏好的默認會計方法。會計師在這方面的興趣逐漸侵蝕了他們的獨立性。
企業出具的虛假財務報告壹旦被查出,後果相當嚴重,可能對公司經濟利益和社會形象造成損害,將成為今後重點檢查對象,造假者將被追究個人經濟損失和法律責任。盡管如此,仍有企業鋌而走險,窮追不舍。由於企業內外部監管薄弱,企業出具的虛假財務報告審計率相當低,對造假案件的懲罰力度也不強。
三,兩岸財務報告舞弊的主要方法
中國大陸有學者對其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案例進行了研究,本研究還加入了臺灣地區近期的舞弊和偽造手法進行比較。理論上,舞弊必須通過財務報告表現出來。表1說明了兩岸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的造假手法。
表中列舉的舞弊行為都是窗飾財務報告的做法。為了滿足不同的目的,會計人員會靈活地采用各種方法,使財務報告滿足管理層的期望。在財務會計實務中,我們將常用的財務舞弊方法解釋如下:
1.虛增的銷售收入
這是上市公司管理層造假中最常用的方法。比如大陸洪光實業、黎明股份、銀廣夏等-為了提高凈收入,以達到配股或分紅等其他目的,管理當局通過創造壹些虛擬銷售業務來高估其銷售收入。
2004年臺灣省爆發的礦股中,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先成立頭部或空殼公司,然後礦公司再與這些頭部公司進行貨物和銷售的交易。這樣,他們就可以憑空“創造”出管理層要求的漂亮收入數字。例如,2004年上半年,根據證券交易所的數據,升級科技向包括Top Rise在內的三家供應商采購了55億元。占總采購金額的70%。同期向賽峰等4家公司銷售金額61億元,占總銷售金額的71%,其中高達41億元無實際通關單據。此外,上述7家購銷公司均在香港註冊,地址相同。很明顯,他們是為了制造虛假灌溉收入而成立的空殼公司。導致2004年前三季度,上吉營業收入6543.8+04.8億,稅後凈利潤近6543.8+05億,稅後每股收益246.5438+0元多為捏造。
2.虛增的應收賬款
虛增的應收賬款也會虛增銷售收入。由於會計處理上只要有證明銷售的單據就可以確認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為了增加收入,壹些公司會故意放寬銷售政策,比如延長客戶的付款期限,在出口商品上給予更多的折扣或利用優惠政策,虛增收入,使營業收入在短時間內非正常增加,壹定程度上美化了公司的損益表。比如中國大陸51黎明詐騙案,即壹些有意銷售商品的商家和銷售對象為了達到虛增收入和利潤的目的,不惜虛開銷售發票虛增收入。該公司營銷增值稅普通發票,進項不能抵扣,虛增主營業務收入2269萬元,臺灣省博達公司也利用關聯企業進行多次虛構交易。
表1海峽兩岸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的造假手法
任意調整虛增的銷售收入和虛增的應收賬款存貨價值;會計政策利用關聯方或子公司交易成本的轉移和調整。
大陸洪光產業詐騙案★★★
大陸鄭詐騙案★★★
大陸張家界詐騙案★
內地ST曙光詐騙案★★★★★★
大陸大東海詐騙案★★
大陸銀廣夏詐騙案★★★★★
大陸麥考特詐騙案★
臺灣省博達詐騙案★★★
臺灣省技能提升詐騙案★★★
臺灣省帝制詐騙案★★★★★
臺灣省宏達分公司詐騙案★★
臺灣省臺電隧道案詐騙案★★★
臺灣省仲強電子詐騙案★★
1997年度,內地上市公司應收賬款中61.12%為關聯交易(見表2),其中與控股公司的應收賬款關聯交易達95.29億元,占總額的39.71%,與同壹控股子公司、集團子公司、兄弟公司的應收賬款達75.66。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大陸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中的應收賬款盈余過大,可見跟蹤現象顯著。
關聯交易筆數,占交易金額的比例(億元)(%)
直接(間接)控股公司291 95.2939+0
下屬控股子公司,集團145 75.13 31.31
子公司、兄弟公司和子公司98 26.31 10.96
合資和參股公司207 17.47 7.28
合資公司11 25.79 10.74
小薺752 239.99 100.00
資料來源:蔣、、魏剛,“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與財務問題研究”,東北財經大學。
學出版社。
3.庫存價值的任何調整
在銷售收入真實增長的情況下,“盈余管理”的重點在於兩個方面:成本和費用。銷貨成本的調整主要集中在存貨成本的調整上,包括的方面很廣,設計方法也很多,為會計人員做虛擬財務報告提供了很多渠道。如果產品需求好,渠道上的商品銷售就不成問題,不會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但如果產品在渠道上滯銷,不僅公司未來的業績會受到影響,之前異常增加的應收賬款也可能成為壞賬。如果渠道商要求歸還,那就是壞賬的又壹次歸還,兩者都可能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許多年前生產電腦顯示器的臺灣省仲強電子公司關閉了。
另外,2004年臺灣省股市最大地雷之壹的博達案,就是從1999開始,也就是通過境內外人頭公司,以售假形式入賬141000億元。因為當時手機概念股的火爆,博達大肆宣揚其生產的砷化鎵在未來的商機和成長性,以此來制造謊言。用假銷售單堆貨,在進貨方面,找了另外7家公司,成立了2家原料供應商,配合出貨洗錢。虛報收入的手法與升級技術如出壹轍。
在中國大陸,麥考特公司通過偽造進口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虛假列報固定資產9074萬港元;通過偽造物資及產品購銷合同、虛開進出口發票、偽造海關印章等手段虛增收入3011.8萬港元,虛構成本20798萬港元,虛構利潤9320萬港元。如黎明進出口公司擅自將本應在“委托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包服裝加工業務入賬,以發票形式與受托方進行銷售核算,虛增銷售收入888萬元。
4.會計政策的運用
有時,上市公司還會利用會計變更或會計制度和準則的漏洞來操縱利潤,如變更短期投資損益處理方法、變更會計原則等。尤其是新制度剛出來,具體做法還沒有明確規範的時候,最常被用來詐騙。例如,當企業被允許對各種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時,這種準備就成為調整利潤的主要方法。此外,當制度和標準中的壹些特殊情況需要主觀判斷或估計時,也容易被造假者利用,比如判斷或有事項的可能性,企業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是否披露的決定。所以在造假的方法上,重大事件的故意遺漏也是經常使用的。
5.關聯方或附屬交易
除了利用關聯方或子公司交易虛增收入外,上市上櫃公司還可以與這些關聯方或子公司進行財務交易,以增加公司利潤或使他人受益。比如臺灣省早期的資產股,利用關聯交易買賣農地或山坡地,為他人謀利。近年來,臺灣省臺電隧道工程已成為這種金融運作的壹個典型案例。據檢方調查,時任臺電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的胡在1982年至1987年間,設立了包括企業在內的146家虛擬企業,再由臺電為這些企業提供擔保。這些虛擬企業從銀行借了大量的錢,收到錢後把錢轉移到海外洗錢,然後把債務拋給臺電,結果損失了200億新臺幣。如果按現值計算,臺電將虧損200億元新臺幣。
6.費用的轉移和調整
所謂費用轉移,是指延遲費用與外部第三方(可能是供應商、客戶或關聯方)之間交易的入賬時間,以增加當期損益。此外,折舊費用的任意調整和資產減值或報廢的時機也可以用來操縱損益。在中國大陸柏文管理層造假案中,公司在上市三年後,利用年度截止日前後的收支跟蹤方法,任意降低成本費用,跨期間記錄費用,累計虛增利潤約654.38+04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