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產力
B.善與惡
C.客觀公正
D.誠實與虛偽
壹、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
(壹)善與惡是社會職業道德評價的基本標準
道德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區分行為的“善”和“惡”,“善”或“惡”是評價會計人員道德行為的最壹般的範疇,也是評價職業行為道德與否的標準。
體現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中,“善”和“惡”作為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即具有歷史性和主體性,又具有客觀性。
主要表現在:
1、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歷史性。
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對善惡的評價標準是不壹樣的。評價會計人員道德行為的善惡標準,並不是某種主觀意誌的產物。因此,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是道德的歷史的、本質的反應,是社會經濟利益主題利益均衡的結果,它總是具體的、歷史的,也是隨著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地產生和發展的。
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的善惡標準是隨著會計目標、會計職能的發展而發展。
現階段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充分掌握新的會計技術、管理知識,忠實地反映和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為本單位的經營管理、經營決策服務,還要能夠為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外部集團提供對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因此,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的善惡標準隨著會計目標、會計職能的變化而發生了變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認識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歷史性,對職業道德評價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2、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主體性。
不同經濟利益主體的善惡標準是有區別的。
我們必須認識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主體性,在評價過程中排除幹擾,站在正確的主體立場上對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行為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客觀性。
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就是會計人員:
(1)要具有敬業精神,即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會計職業道德;
(2)要具有法律意識,即要熟悉和遵守法規、依法辦事、知情報告、保守秘密的會計職業紀律;
(3)要具有職業能力,即要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等會計職業能力。
這些規範是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善惡標準的客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