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會計的著重於根據日常的業務記錄,登記賬簿,定期編制有關的財務報表,向企業外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其具體目標主要為企業外界服務。
財務的著重於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其具體目標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
2、工作主體的層次不同:
會計的工作主體只有壹個層次,主要以整個企業為工作主體,從而適應會計所特別強調的完整反映監督整個經濟過程的要求。
財務的工作主體分為多層次,它既可以是整個企業的主體,又可以將企業內部的局部區域或個別部門甚至某壹管理環節作為工作的主體。
3、作用時效不同:
會計的作用時效主要在於反映過去實際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
財務的作用時效不僅限於分析過去,而且還在於能動地利用會計資料進行預測和規劃未來。
4、遵循的原則、標準不同:
會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統壹會計制度,以保證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報表在時間上的壹致性和空間上的可比性。
財務不受行業統壹會計制度的限制和約束,可以在工作中應用相關的財務理論。
5、信息的特征、載體不同:
會計能定期地向集團或個人提供較為全面的、系統的、連續的和綜合的財務信息。
財務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為滿足內部管理的特定要求而有選擇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
6、方法體系不同:
會計只需要運用簡單的算術公式及方法。
財務可選擇多樣的方法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
7、工作程序不同:
會計必須執行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無論從制作憑證到登記賬簿,直至編報財務報告,都必須按規定的程序處理,不得隨意變更其工作內容或顛倒工作順序。會計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異的。
財務工作的程序性較差,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企業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設計財務工作的流程。因此,不同企業間財務工作有較大差異。
8、體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會計的體系完善程度已經達到相對成熟和穩定的地步,形成了通用的會計規範和統壹的會計模式,具有統壹性和規範性。
財務體系尚不夠完整,正處於繼續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缺乏統壹性和規範性。
9、觀念和取向不同:
會計著重於如何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財、物要素在供、產、銷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及使用、消耗情況上,十分重視定期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質量。
財務不僅著重實施管理行為的結果,而且更關註管理的過程。
10、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不同:
會計因為有固定的執行程序,所以針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可以相對不高。
財務則由於需要根據企業活動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財務數據的分析,導致財務計算方法靈活多樣,而且財務又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其體系缺乏統壹性和規範性,所以針對人員的素質要求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