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畢業,文學學士,同年被學校保送。他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選擇了會計學專業,從而奠定了他壹生從事會計研究的基礎。在哈佛大學,他努力學習,放棄假期休息和觀光,經常用壹條面包和壹杯開水充饑。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從宿舍到教室到圖書館,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書上。最後於1923獲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次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65438-0924春夏之交,潘序倫學成博士回國,受聘暨南大學潘序倫教授。當時看到我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急需新的會計人才,恨不得投入三頭六臂來改變落後的局面。《論語》說“人無信則不立”,於是在1927年,潘序倫辭去了教授的職務,開辦了“潘序倫會計事務所”。編輯出版會計書籍,創辦會計學校。從實踐中,他深深感到首先要做的是贏得社會的信任。於是,他取了《論語》中的那句話:人無信則不立,並將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1927,第壹次舉辦記賬培訓班。因為學生人數大增,為了滿足需要,他後來創辦了立信會計補習學校、立信會計學院、立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
1930至65438+2月,潘序倫任國民政府會計事務所籌備委員,1931年3月至7月任會計事務所主任會計師。
抗日戰爭時期,他離開上海前往重慶,在重慶大學任教,並以多種教學形式創辦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和立信會計學校。為解決會計教材供應,1941年秋,與生活書店合作成立立信會計圖書資料社,專門出版立信會計系列,印刷發行會計賬簿、報表。截止到1956,* * *已經編著出版了200多種立信會計叢書,後來又編著了《蘇聯會計簡史》、《國有會計概要》等書籍。
抗戰勝利後,潘序倫於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經濟部常務副部長,並於1947年5月受聘為國家經濟委員會委員。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會計人才,潘序倫克服重重困難,在重慶修建了立信樓,並分別成立了兩所專科學校。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和支持外地的同事和校友在桂林、北京、天津、南京、廣州、衡陽、香港等地創辦了各種形式的立信會計。截止1953年底,在全國各地培養了65438+多萬名學員,遠至美、德、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學原則是:嚴格要求,精心培養,自學成才,講求實際,邊學邊做,註重實效,精打細算,勤儉辦學,尊師愛生,團結友愛。
從美國回來後,潘序倫從教學和寫作中賺了很多錢,並不遺余力地捐款辦學和發展會計。1945統戰勝利後,從重慶回到上海,有壹段時間沒有地方搬到學校。他捐了五間民房開了壹棟三層樓,然後捐了壹萬美元給學校建體育館。但是他的日常生活很簡單,壹張床,壹個櫃子,小隔間裏壹個櫃子。他經歷了反右的災難,也受到了文革的迫害和沖擊。在他被平反之前,他沒有談及對侃侃的感覺。他唯壹關心的是迅速培養會計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政策落實,文革中被盜竊的財產,他得到了8萬元的賠償。他當即把其中的壹半捐給新成立的上海會計學會作為事業費,捐給正在恢復的立信會計學院作為3.5萬元的獎學基金。
在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路線指引下,潘序倫積極推進恢復的立信會計學院和立信會計學校,並新建校舍;成立了中國第壹個會計學會——上海會計學會和解放後第壹家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會計師事務所。重建了立信會計編譯所,新編輯的《立信會計叢書》、《立信金融叢書》等30余種圖書編譯出版。立信會計三位壹體,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潘序倫死於1985。生病期間,他邀請浦東中學校長接受采訪,對母校的關心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