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煙臺大學怎麽樣,就業率和教學水平是什麽情況?

煙臺大學怎麽樣,就業率和教學水平是什麽情況?

煙臺大學位於煙臺高新區,西依青山,東臨黃海,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原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承先同誌壹直擔任煙臺大學名譽校長。

學校創建於1984年,在原國務院副總理萬裏同誌、名譽校長張承先同誌關懷與指導下,原國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援煙大納入長期工作計劃。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華支援煙臺大學建設委員會”,由山東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壹次會議,研究指導煙臺大學教學、科研及改革發展。1998年,獲得碩士單位授予權。進入21世紀,學校抓住機遇,實施二次創業,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現已建成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教學設施比較完善、具有相當辦學規模與實力、獨具特色、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95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價。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現設有19個院系、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9個學科門類。有19個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為適應“科教興魯”、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積極發展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藝術設計、傳播學等學科專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學科專業布局合理。

學校有壹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0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48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112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73人,院士1 人,碩士生導師6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不含離退休),“首屆全國百名教學名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入選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2人;“山東省首屆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優秀教師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3人,碩士學位者435人,占專任教師的51.64%;45歲以下的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達到56.74%。學校聘請了12位院士為兼職教授,聘請275名國內外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知名人士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教學實驗用房總面積28萬平方米,基礎教學實驗室和實驗中心45個,多媒體教室50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49個;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了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學校圖書館總面積43800平方米,藏書146萬冊、音像資料10962盤(盒)、中外文數據庫18個;校園內建成千兆乙太網;體育場館77個,總面積72253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面積25000平方米。近三年教學經費總投入達2.05億元。

學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含留學生),成人高等教育學生5000人。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學分制,建立健全選課制、導師制、彈性學制、轉專業制、主輔修制、雙專業制、重修重考制和獎勵學分制等,改革與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努力探索“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徑,基本實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知識、能力、人格、體格”四位壹體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建校20年,向社會輸送近3萬名合格人才。

學校近5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00項,廳局級獎勵310項;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863計劃、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等項目***24項。2001—2003年,學校獲省(部)級以上教研、科研立項93個,省(部)級以上獎勵93項;教師發表教學、科研論文24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78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9篇,出版著作144部,鑒定成果21項。學校壹直作為《中華人民***和國合同法》和《中國民法典》起草單位,參與國家立法工作。

建校之初,學校即被列為全國首批可以接受留學生和聘請外國文教專家的院校之壹,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所院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聘請長期外籍專家、教師210余人,聘請短期外籍專家、教師350余人,外派訪問學者130余人,外派講學、合作研究、參加學術會議120余人次;先後培養長期留學生800余名,短期留學生2300余名,其中88.2%通過HSK考試;外派交換留學生80余人次。迄今已與韓國高校舉辦了14屆中韓學術研討會;MI國際商學院與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簽訂並實施了3+1模式的教學合作協議;朝鮮語專業與韓國木浦大學、大佛大學等簽訂並實施了2+2模式的教學協議。2003年,組建了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04年增設專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強校園文明建設,註重以嚴謹的學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雅的校園文化,創造有利於事業發展的人文環境。2000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山東省高校校園文明建設評估,榮獲“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3年,在山東省高校德育評估中,被評為“德育工作優秀單位”;同年獲“山東省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建成山東省第壹個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基地。

山東工商學院,原名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於1985年12月,是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原煤炭工業部所屬唯壹壹所財經類普通高等院校。現由中央與山東省***建,以山東省管理為主。1997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合格評價,2003年12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山東省首家兩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高校。2003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為現名。

學校坐落在“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煙臺市,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是省級花園式單位和文明校園,占地1392畝,建築面積37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000萬元,圖書館藏書88萬冊,已形成與辦學規模相配套的辦學設施和條件。

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教師600余人,教授70人,副教授183人,博士134人(含在讀),碩士35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百人工程”理論人才等20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400余人,畢業生壹次就業率多年來壹直保持在90%以上。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公***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統計學院、法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中加高等應用技術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交流學院、中新計算機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計算機基礎教學部和大學外語教學部等19個院部,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電子商務、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會計學、財務管理、英語、統計學、社會工作、審計學、物流管理、編輯出版學、日語、旅遊管理、物業管理、資產評估、保險、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37個本科專業。有半島經濟研究中心、煤炭經濟研究中心、企業發展與創新研究中心等17個研究中心(所)。建有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實驗室、電子商務中心等9個現代化實驗室。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統計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4個省級重點學科。學校積極發展對外合作,已同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高等院校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是具有中外合作辦學和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高校。

經過20年的發展,學校已經成為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六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財經類高校。學校堅持把發展作為第壹要務,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秉承“惟平惟準,近知近仁”的校訓,全面實施“學科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戰略,積極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生態校園,為建設山東高水平財經大學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