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年度末的忙碌主要體現在集中報銷、賬務清理和結算。
對於有預算的單位來說,為了完成預算任務,壹般到了年底就要花錢,所以這個時候會計會很忙。年底還有各種報表和今年的決算。做報告很麻煩,所以會占用很多時間。第三是年底壹般都是審計,會計要邊工作邊抽時間配合審計。四是編制第二年的預算。第五是娛樂。對於下機的單位,下屬會請上級吃飯,上級為了來年要更多的錢,不得不應對下屬的邀請。
2.除了每月的會計工作,年底需要做的工作。
1.及時清理債權債務,核對往來賬目。
2、做好資產、物資的清查工作,對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要找出原因,及時處理賬目,確保賬實相符。
3.編制現金流量表(年度報告)並報告和分析年終財務報表。
4.做好年終決算。
5.做好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工作。
6.按要求裝訂整理會計憑證、各種明細賬、總賬、日記賬,做好會計歸檔工作。
此外,會計師需要在年前進行壹次自查,關註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調整,對稅務事項進行調整。此外,還需要根據公司內部需要,對年收入、成本、費用、銷售數量、金額等數據進行統計。
第1項:查看當年納稅情況。
對該企業當年的各項稅費進行大致分析,然後計算出當年的稅負,與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稅負進行比較,並根據稅務機關規定的稅種進行適當調整。這是因為稅務機關往往從年度稅率異常的企業中選取案例,所以企業要整體計算其年末納稅情況。
第2項:檢查企業當年的會計處理。
新會計準則頒布後,對許多會計事項進行了調整,如存貨核算、固定資產的管理與確認、生物資產的處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等。企業會計同事重點檢查自己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的會計處理,是否存在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的處理事項。
第三項:檢查會計估計。
企業在年中作出的會計估計,在年末根據情況重新估計,看當時的估計是否合理。
第四項:檢查發票使用情況。
沒有發票,稅務局查的時候難免小眼睛盯著對方。誰讓稅法說沒有發票不能報銷費用呢?但大多數情況下,發票不能及時到位,時間長了就會忘記。所以,發票的問題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我們還是要在年末檢查壹下,看看有沒有當期應該發生的費用沒有開發票。
第5項:檢查攤銷和計提。
檢查會計科目本年是否應攤銷,是否應計提折舊,因為如果本年未攤銷或未計提折舊,以後年度的補充說明不能稅前扣除。
3.會計年終結賬應註意的幾種會計處理。
會計年終結賬就是所謂的財務年終決算。歲末年初是企業財務人員壹年中最忙的時候,要做的工作很多:不僅要清查資產,核實債務;而且還要對賬和結算賬目,直到最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在這壹系列工作中,有壹些問題是應該註意的,特別是涉稅事項的調整應該是值得我們註意的。以下從企業財務、鑒證機構、稅務機關等角度分析企業涉及的所得稅事項的調整和處理。筆者認為,這種多角度的分析有利於正確把握和理解相關政策的規定,規避涉稅風險。
1.國家政策對企業年終財務結賬的規定:企業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結賬日期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截止日期為公歷年每年的65438+2月31。
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核實債務:
(1)是否結算資金,包括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交稅費等。存在,並與該債權債務單位的相應債權債務是否壹致;
(二)原材料、在產品、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存貨是否與賬面數量相符,是否存在報廢損失和超儲物資;
(三)投資是否存在,投資收益是否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和計量;
(四)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的實際數量是否與賬面數量壹致;
(五)實際在建工程金額是否與賬面記錄相符;
(六)其他需要檢查核實的內容。
企業通過前款規定的清查核實,可以了解財產物資的實際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壹致,各種結算資金的拖欠情況及其原因,物資物資的實際儲備情況,投資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及其完整程度。企業進行清查核實後,應當將清查核實的結果及其處理方法報告企業董事會或者相應的機構,並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在年中根據具體情況對所有財產、物資和結算資金進行重點抽查、輪流檢查或定期檢查。企業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除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外,還應當完成下列工作:
(1)檢查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內容、金額是否壹致,記賬方向是否壹致;
(二)根據本條例的規定,查詢有關會計賬簿的結賬日期、余額和金額,核對會計賬簿之間的余額;
(三)檢查有關會計核算是否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
(四)對國家統壹會計制度沒有規定的交易和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壹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相關會計處理是否合理;
(5)檢查上期或本期是否存在因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等原因需要調整的相關項目。
前款規定的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應當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處理。
企業編制年度和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應當按照《資產和負債確認和計量準則》對核實的資產和負債進行確認和計量,並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第二,從不同角度理解應納稅額
1.企業財務角度的應納稅額計算公式:財務結算後利潤總額×規定所得稅稅率=會計期間所得稅費用。
2.認證機構審計角度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審批後利潤總額(審計調整後)×規定所得稅稅率=本期審批所得稅費用。
3.稅法角度的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所得稅匯算清繳後納稅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規定所得稅率=稅法規定的應納稅額。從以上三個計算公式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計算口徑和計算出的稅額有很大的差異。區別的原因是兩者之間的調整不同。審計機構以會計利潤為基礎進行壹定的審計調整,而匯算清繳機構和稅務檢查機關以會計利潤為基礎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從而獲得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不同的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