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為殘酷的封建統治所迫,充分說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每次農民起義都沈重地打擊了黑暗的封建統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動歷史前進,促使變革封建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是發生在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這次農民起義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壹個農民政權——張楚,給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擊,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開始的而想萬世統治中國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暫的15年便被劉邦的西漢政權所取代。陳勝、吳廣是什麽樣的人,他們是在什麽情況下發動起義的,起義的經過怎樣,我們學習了司馬遷寫的《陳涉世家》就知道了。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較好的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原因、輿論準備的情況和起義發動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領會課文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了解史傳文學的寫法,正確評價陳涉。
3、掌握基礎的文言知識。
知識匯總
1、解題
陳勝,字涉,是我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的領袖。《陳涉世家》是寫陳涉的壹篇傳記,比較完整地記敘了陳涉起義的全部過程。本文所說內容,記敘了陳涉、吳廣領導大澤鄉起義的偉大力量,贊揚了陳涉、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本文以陳涉、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描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
2、關於作者和《史記》
司馬遷,是我國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從20歲起遊歷全國各地,考查史跡,采集史料,搜集歷史傳聞逸事,為後來編寫《史記》做了重要的準備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繼任父親太史令的官職。在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編寫《史記》。公元前99年因上書替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被捕入獄,並處以“腐刑”(閹割)。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著書。約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偉大的歷史巨著《史記》。
《史記》***130篇,敘述了從黃帝開始到漢武帝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526500字。《史記》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也是壹部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著作。不但文字縝密,記事詳細,而且語言形象、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對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魯迅曾將它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按《史記》體例,“世家”是王侯傳記。司馬遷把陳涉列入“世家”,說明他對陳涉的肯定態度。
3、陳涉起義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之後,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苛捐雜稅繁重。為了滿足個人荒淫無恥的享樂生活,還要農民擔負沈重的徭役,征發七十多萬人去修建宮殿(如阿房宮)和陵墓(驪山墓),又征發大批農民修築工程浩大的長城和馳道,歷時十幾年。到了秦二世胡亥時,人民負擔的賦稅更重了,戍徭有加無減,繁重的賦稅,殘酷的刑罰,逼得貧苦農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階級矛盾到了壹觸即發的地步。陳勝、吳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反抗秦王朝的殘酷統治揭竿而起,揭開了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序幕的。大澤鄉起義為歷代農民反封建統治樹立了榜樣,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
4、通假字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因獲罪被發配到很遠的地方。
為天下唱 “唱”通“倡”,首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
5、詞類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用作動詞,是“以……為苦”,即“認為……苦”的意思。
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用作動詞,是“互相目視以示意”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用作動詞,是“使……忿恚”的意思。
6、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義:逃亡。 今義:死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間,古義:暗地。 今義:中間。
卒中往往語。 往往,古義:到處。 今義: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
內容分析
整體感知
1、內容簡介
《陳涉世家》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的前壹部分,敘述了陳涉發動起義的經過以及起義軍起義的迅猛發展形勢。作者把農民起義的領袖陳涉的傳記列在“世家”裏,足見他對陳涉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本課所選內容,敘述了陳涉、吳廣領導大澤鄉起義的原因、經過和聲勢,贊頌了陳涉、吳廣的反抗精神。
2、課文結構分析
第壹段從籍貫、身世、誌向等方面來介紹陳勝。“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剝削受壓迫的窮苦農民;“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茍富貴,無相忘”,表達出他希望改變命運和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誌向。這段主要是表明陳勝後來發動起義並非偶然,有思想根基。
第二段可以分為三層:
第壹層,從開頭到“失期,法皆斬”,寫起義背景。“屯大澤鄉”介紹了起義的地點,“為屯長”,是號召徒屬的有利條件。“失期,法皆斬”是起義的導火線。
第二層,從“陳勝、吳廣乃謀日”到“吳廣以為然”,寫陳勝、吳廣謀劃起義。陳勝首先對形勢進行了精辟的分析,“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體現了陳勝高人壹籌的謀略。
第三層,從“乃行蔔”到段末,寫陳勝、吳廣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為起義作輿論準備而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顯示了陳勝、吳廣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國農民起義發動時期的某些特點。
第三段先寫了陳勝發動起義的步驟可分為以下四步:
l、苦肉計拉開序幕
2、擺處境指唯壹生路
3、激將法鼓舞士氣
4、築壇盟誓團結協作
本段中陳勝簡短的起義號召:講明了當時形式,分析兩種前途命運,號召激勵眾人反抗決心,顯示其超人才略膽識與卓越組織領導才能。
第三段可分為分三層
1、段首到“吳廣為都尉”寫起義開始的情形
2、到“號為張楚”寫起義的迅猛發展和陳勝立國經過
3、到結尾概述諸郡縣反秦鬥爭情形
3、篇章結構圖:
具體分析
1、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麽?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天下苦秦久矣。
2、陳勝為起義制定的策略是什麽?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3、“燕雀”、“鴻鵠”各比喻什麽?文中哪句話表現了陳涉強烈要求改變自己地位的願望呢?
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茍富貴,無相忘。
4、陳涉對當時的形勢作了怎樣的分析和估計?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義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假借扶蘇、項燕的名義,“為天下唱”,以順應民心,義旗壹舉,“宜多應者”。
5、陳勝、吳廣指出的眾士面臨的絕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陳勝在發動起義前所做的“威眾”準備是什麽?這樣做的效果是什麽?
魚腹藏書,篝火狐鳴
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7、陳勝在動員起義時,最具有鼓舞性,氣魄雄偉、扣人心弦的壹句話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8、陳涉、吳廣起義經過了幾個步驟?每壹步為什麽要這樣做?
首先用問蔔、念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等辦法制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然後陳勝、吳廣抓住時機,采用激將法來激發群眾的反抗情緒,“並殺兩尉”,掃除了起義的障礙;接著陳、吳二人號召徒屬,進行宣傳,指出大家的處境,分析了利害關系,又指明了鬥爭的方向;緊接著明確了起義軍的名義、標誌、稱號及組織領導,使起義工作從思想到組織上落實,最後起義軍在陳勝、吳廣領導下勝利進軍,並迅速壯大,壹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
9、“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這兩句話說明了什麽問題?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守令聞起義軍將至,皆棄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見起義軍所向披靡的聲勢。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照應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應者”,說明陳涉的分析完全正確,局勢的發展恰如他起義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壹句有什麽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涉、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壹句進壹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深入探求
1、陳涉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司馬遷對這壹歷史人物持什麽態度?試說明理由。
作者司馬遷對陳涉是肯定和贊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為那些對全國政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涉與壹般的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麽?
這句話表達了陳涉等人敢做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3、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麽描寫方法,有何目的?
以記敘人物的對話(語言)為主,通過對話描寫,刻畫了陳涉、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