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功夫修煉的十大要領貫穿於太極拳練習的全過程。
第壹點是放空精神,沈場。
精神虛弱的人,精神是光明的;頂勁,把內勁輕輕往上拉,讓楊慶之氣上升;下沈氣場意味著運動時人體能量隱藏在田單中。具體方法如下:收回下巴找喉頭,喉頭向後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會,百會懸空,使全身連成壹個整體。《十三勢操》雲:“精神若能負擔,無所懼延,所謂頭懸。”頭懸要重點在“懸”字上,從“頂”字開始。“懸”是指虛領,屬於柔軟,“頂”是指頸直肌輕微收縮,屬於僵硬,處處要剛柔結合。虛靈的頂級實力絕不是硬頂,硬頂是硬實力,不是真正的頂級實力。盡量不要太用力推妳的脖子。頸部用力過猛,正氣就會沖到頭上,血壓升高,頭重腳輕,腳不穩,扭轉不靈,脈搏受阻,胸中氣滿,對身體有害。妳不能太強。如果不這樣,妳就提不起精神,容易產生其他想法。故《太極傳》論指出:“氣若舉,若有意,若無意,則不輕不重。好像有什麽,沒什麽就沒什麽,也就是打折而已。”
“空靈壯神沈田”所指的田單就是下丹田。根據中醫理論,下丹田有五臟、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因此,古代養生專家認為,心神應集中於腹部,先息後息,壹口氣合諸脈,壹口氣開諸脈,呼吸時通諸脈,氣血通暢,百病皆除。人們還認為,如果妳把註意力放在田單身上,田單就會生氣並產生血液,氣血充足,身體強壯,百病纏身。因此,它不僅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也是太極拳健身的基本功。
在太極拳的搓手(推手)中,頭部要自然向上擡起,上虛下實,氣沈下腹部(小腹)。這時候下盤穩,全身直立,動作忽隱忽現,像水中漂浮的東西。如果球滾到地上,就像不倒翁,即如拳譜所說:“隨波逐流,輕沈,而不翻滾。”
第二個要點:含胸撥背是內向的。
若含胸,胸部略含;對於拔背者,尾巴下垂,會上領,挺直脊梁;內向的意思是精神不張揚。其具體做法:抱胸時,肩鎖關節放松,肩部略前傾,肋骨略收斂,胸部略含,心臟縮小,自然形成膈式深呼吸,在緊、松時促使腹腔內器官受腹壓運動,不僅促進血液循環和內臟功能,而且對揉手(推手)也有重要作用。當胸部稍含時,背部肌肉下沈,兩肩之間的脊柱鼓起並擡起,這就是後拉。所以向後拉可以使肩背部的壹些肌肉得到更多的拉伸,可以使脊柱兩側的脊柱和膀胱經得到很好的鍛煉。
內斂的意思就是太極傳經典著作所說的“全憑心機和功夫”。古人認為心是壹個身體運行的主宰,五臟六腑無不聽命於心,用了“君之靈來於血肉”的形象比喻。根據現代運動學,整個神經系統都受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指揮。當妳走在架子上或者搓著手的時候感覺到什麽,氣就會激活。這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心臟”,它接收來自各種感覺系統的“信息”,在瞬間做出判斷和處理,並通過神經系統迅速將結果(指令)傳遞到各個運動部位,做出相應的反應。
第三要點:沈肩沈肘,放松肌肉骨骼
沈肩者,松而重;如果妳跌倒了,妳的手肘也會跌倒;放松筋骨,就是放松筋骨。
沈肩是指肩膀要松垮下垂,也就是兩個肩井要沈下去,肩膀壹定要平齊,不能擡肩。反之,氣也會上來,全身就不行了;沈肩時要放松肩胛骨,使肩胛骨肌肉出現壹個低窪,可以增加手臂的長度,增加屈伸的靈活性。肘部下垂意味著肘部應該向下放松。手肘下垂的前提是沈肩,所以手肘不能懸空。如果手肘懸空,肩膀就沈不下去。肘關節是提升支點,肘膝關節是外三合的重點。降肘是為了放松肘關節,讓上肢血流更多。能做到“肘不沾筋”,就有了“松我勁不彎”的勁和韌。舉個例子,如果白鶴有明亮的翅膀,雖然手臂舉過肩膀,但肘尖還是讓它下垂。如果肘尖往上擡,就是挨打的架子。降肘是肱二頭肌的輕微轉動,使尺骨和橈骨以鉸鏈方式運動,通過交替擠壓和放松血管,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循環系統功能;手肘要松,保持略低於手腕,滿足屈曲求直,處處有余存的要求。沈肩降肘可以保護胸肋關鍵部位,使其攻防兼備。
要松筋骨,要松四肢百骨,八段九段。如果筋骨不松,經絡不通,精神萎靡,功夫不長,人到中年就會被疾病困擾。如何放松肌肉和骨骼,關鍵是放松腰部和臀部。
第四個要點:放松腰部,開始旋轉雙腳。
松腰,松腰也。腰部放松,全身到處活動。古人天:“命運之源,在於腰隙。”又有壹天:“腰如車軸,氣如車輪。”打開它,開悟者。
松腰的關鍵是什麽?先松開臀部,再松開膝蓋和腳踝,最後松開雙腳,意思是“雙腳旋轉”。所以“松腰開足”的要點是針對腰部、胯部和整個下肢的,而不僅僅是腰部和腳部。張三豐在《論太極傳》中指出:“根於足,源於腿,主於腰,形於指。從腳到腿腰,始終要完整,進壹步退壹步才能獲得先機。沒有機會,身體就散了,病就腰腿受追捧。”經典理論告訴我們,太極的功夫就在腳下,壹定要好好練。
(1)腳:腳要求雙腳並用(五趾抓地表示腳有罪,五趾拉伸表示腳紮實),雙腳所有關節要壹壹放松。
(2)腳踝:不放松腳踝很難達到輕盈。做瑜伽運動和雙盤、金剛坐是放松腳踝的好方法,古代道教養生人士通常使用這兩種方法。
(3)膝蓋:膝蓋是大腿和小腿之間的樞紐,承上啟下,變化陰陽。轉膝、上下蹲都是放松膝蓋的好方法。
(4)臀部:站在大馬上是放松臀部的重要方式。
(5)腰部:放松腰部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無桿樁、坐直腿、彎腰拱腰等。腰部松弛時,可以以腰部為軸心練拳,自由旋轉;腰部寬松對健康很有幫助。
第五要點:以意引氣,以意裹絲,心念也;絲纏繞勁,如螺旋,如回旋。即螺旋勁,又稱繅絲。
意圖引氣的螺旋纏繞運動也符合中醫養生理論。人體的經絡是內外互為表裏,交叉環繞的。通過內絡絲外旋的運動,溝通全身的八經、十二經、十五經,使氣血運行,守護全身,調理三焦,平定陰陽,內固臟腑,外柔關節、筋腱、韌帶,強筋骨、肉。有了抽絲剝繭之意,只要認真練習,剛柔相濟,心如明鏡,身如金剛,從“千變萬化”到“五彩繽紛”。
初學者壹定要學好太極拳。其中步法彎曲,手法寬松靈活,手肘領,肩肘領,肩隨腰;外開時用腰推肩。以肩推肘,以肘引手,輕輕將力量轉移到手指,使關節在弧線變化中轉動自如。這樣才能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效果。
第六要點:辨虛實,調陰陽。
分辨,明也;那些或假或真的變化;調節陰陽就是調和陰陽。人的有形離不開陰陽,現實中的變化更多。物理上,腳分虛擬實,腿分虛擬實,手分虛擬實,全身上下,四肢無處不在。人的心理、思想、精神、意識分虛與實不同層次。現實的變化是陰陽調和。
太極的所有動作都要分清虛實,動作能分清虛實,就是能靈活變換,練久了,放松了,甚至變換了,才不困。比如左右旋轉時,重心移向右腿,右腿實,左腿虛;反之,重心移向左腿,則左腿實,右腿虛。虛,並非全無力量;並不是所有的都執行了,立場堅定,只是比例有偏差。所以不應該太真實,但實際上是呆滯的;不要太空,太空會浮,什麽都不會掉,基礎也不穩。分清現實和現實。修行者要盡量做到藏於表象,明於內心。
太極傳虛實轉化全在腰,轉化在腰。首先要松腰、塌腰、空腰。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關節、肌腱、韌帶可以放松,但松了就收不起來;塌腰的反義詞是平腰,如果腰能放松塌(有臀收斂)就不會塌;虛腰的對面是腰,虛的是空的,腰可以不硬不軟,折中是空的。要想崩,必須收臀。能收臀就能崩。腰部塌陷,臀部收斂,骶骨結實,後腰自然松動,加上會陰內收,精神衰弱,脊柱自然垂直,旋轉時自然不偏不倚。
第七要點:內外上下。
上下相隨,即人體以腰部為定點,上方腰部為頂。腰部以下,腰脊是連接上下半身的主軸,上半部連接兩臂,下半部連接雙腿,上下自然相連。
在兩臂上,壹是兩臂必須相連,二是兩條腿與兩臂相連。兩臂相連,即肩對肩,肘對肘,手對手。似乎有無形的肋骨相得益彰,左右對稱相連,相互吸引。
兩條腿旁邊,壹個是腿必須互相跟隨;二是上下移動,上下移動。其內涵是上有虛下有實,下有虛下有實。
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相隨。壹個是它上下移動而中間應該有反應,另壹個是它在中間上下移動。比如雲手,它的內涵就是手動,腳動,胸、腹、腰、脊柱壹起動,手到腳到身,壹動不動,裏外上下壹口氣。上半身的虛,下半身的反應,即胸、腹、腰椎隨腳動,是以胸、腹、腰椎的虛、松、正為前提的。中間運動完全由腰椎驅動,關鍵在於以肩部運動為手臂,以臀部運動為腿部的轉動中樞。簡而言之,中道不動,陰陽合;移中,辨陰陽;上下,上下;開合合,開合乘;動而靜,動而相關;屈伸適宜;壹個是虛的,壹個是實的,虛實分明;壹左壹右,左右相連;壹裏壹外,內外相融。
內外結合就是內外結合。要讓上下齊頭並進,就要內外融合。內外合壹首先是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是“心神合壹、氣力合壹、筋骨合壹”;外部三聯體是“肩與臀,肘與膝,手與腳”。內外結合稱為全身六合。內外結合是在整個身體的基礎上,肉體、骨骼、內臟、頭腦和精神的結合。上下內外,可以讓太極鍛煉壹家人。屬內者,即所謂意不硬,則氣沈於腹,氣弱而氣貫;屬於外,全身輕,從腳到腿腰,肩肘重,氣達指尖,接連不斷。
《論拳》雲:“發令者之心,傳令者之手,觀色者之眼。手、眼、身、法、步都湊在壹起,缺壹不可。”換句話說,發起者在心中,傳遞者在手中。每壹筆都要用手引導,手全在掌心。手掌旋轉用大小手指畫圓,用手指中點帶動全身運動。手走到哪裏,腳就跟到哪裏,中間的胸腹部自然會隨著腳的變化而運動,上下壹體,壹口氣貫通。說話,全身都在動,像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動中有靜,靜中有韻,清晰豪放;妳說停,妳全身都停了,妳的身體穩如巍巍大山。氣勢磅礴,氣勢磅礴,所以動靜皆明,靜而有力。
第八要點:松緩圓,勻粘。
“松、緩、圓、勻、粘”其實就是兩句話,即“松、緩、圓、勻、粘、粘”。這種方法無論是養生還是太極搓手(推手)都很重要。
(1)放松:學太極的人練太極套路,但大多不知道八段九段怎麽放松。所謂八段,是指腳、小腿、大腿、背、大臂、小臂、手、頭;所謂九關節,是指踝、膝、髖、腰、頸椎、肩、肘、腕、指(趾)關節。八段九段的放松並不容易,需要三個階段的訓練:①入門階段:自然呼吸,全身順暢跟隨。②結束引用:什麽是結束引用?以手為例,壹般的練習方法是從肩到肘到腕到掌和指,也就是從根到尖。這樣肌肉緊張,關節閉合,末端拉就是把過程反過來,用指尖引導手臂出,出腿的時候用腳尖引導腿出,用頭引導全身,也就是所謂的“虛靈”。③專項放松:相對於影響較大的太極拳,有專項放松訓練。比如陳太吉傳就有傳放松操。在作者練習太極拳時,IJ通過設置負八段和九段放松。每發布壹套,下壹套就換壹套。這樣練是很辛苦的。運動量要增加三到四倍,註意放松,堅持不懈。怎麽區分松與不松?松,關節打開,肌肉軟組織舒展,精神舒適;懈怠,關節閉合,肌肉軟組織萎縮,精神萎靡。
。松與不松的關鍵在於如何看待緊。如果只強調松而不強調緊,就達不到松的目的。彈性是壹對矛盾,是太極的兩端。沒有緊,不存在松。松的結果就是彈力自生,這樣人拿在手裏松了就很容易發出來。
(2)慢:對於慢,作為初學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身體動作要慢。放松慢練,有利於調整呼吸,逐漸使呼吸“悠悠、長、細、緩、勻”;有利於調整身體各部位的體型要求,仔細檢查動作的正確性和內外的協調性。慢不是簡單的刻意追求慢,而是既要慢又要快。起步慢是為了以後快。前輩說“慢下來直到別人跟不上我,很快別人也跟不上我。”他還說“加速不貴,減速貴。慢下來可以仔細琢磨,由粗到細,運氣就能知道是否輸送到手指上了。”能這麽幸運,將來功夫完成時,其速度無與倫比。“能輕則松,能松則快;如果妳能慢下來,妳內心的力量就會逐漸增強,不用力自然就重了。有了功夫放松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練快,快而不亂,輕而不浮。
(3)圓:圓包括物理作用的圓和動量的圓。(1)圓體動作,即動作要完整、靈活。靈活運用於揉手(推手)時,要求不偏不倚,不越界,不壓扁,不粘不丟,處處圓潤飽滿,輕快活潑。太極人非常重視圓功,比如“周身串起”“精神需要交流,這是圓功的利益”等等。(2)回合的氣勢。圓了才能活,圓是活的根本,所以說“圓是活的,方是滯的。”要想步入圓活的境地,必須掌握“氣勢”,“十面支撐”氣勢要有精神支撐。所謂十方,是指人體的前、後、左、右為東、西、北、南四個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為四個斜方(四個角),合起來形成八個方,可以在平面圖中表示出來。加上頭頂和腳之間的壹條垂直線,* * *就是十格,也就是古人說的。
(4)均勻:均勻是指自始至終,動作的勢頭是連續的,如行雲流水壹氣呵成;就神的意義而言,整齊劃壹就是心不受雜念的幹擾,如平靜的湖水,清澈、透明、均勻、柔和。
(5)粘著:本義為膠狀,有粘著作用。這裏有壹個比喻。如果我的接觸點有粘性,我可以粘住對手,讓他無法擺脫。這是對力量作用的描述。比如搓手訓練,我把左手放在對手的胸前,對手伸出右手越過我的左前臂。這時候對手用右手發力,僵硬的半只右臂變成了剛體。我順勢擡起左背掛在對方右手腕上,對方身體就會被我擡起。如果我是背帶,對手會被拉到左後摔出去。這是《論太極傳》裏說的:“我跟在人家後面,叫粘。
(6)連:在“貼、貼、從”四個字中,“連”字最重要,含義也最廣。“棍、棍、跟”都是和“連”字直接相關的。沒有“連”字,其他三個字就無法表達,就像“皮之不存,毛將不附”壹樣。它還有壹個特殊的性質,比如“接管”可以描述為連接,“斷了再連接”就是接管再連接,或者說撤退的時候手不空。
粘卡:粘卡是粘卡的條件,粘卡是粘卡的作用和表現。搓手(推手)時,雙方精神和思想都要高度集中。戰鬥的關鍵時刻,壹方跑了,就要挨打。在整個搓手(推手)過程中,觸是形的基礎,接是氣的關鍵,粘是神的基礎,其次是整體的運用。
(8)隋:“隋”似乎與“連”字混淆,其實不然。“連”和“隨”是主動和被動的關系。主動跟隨被動,切換時不失手,用黏力粘住對方。所以“觸、接、粘、跟”這四個字應該理解為壹個攻防的全過程。
綜上所述,松、緩、圓、勻、觸、接、粘、合是壹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是體與用的關系。身體和使用有什麽關系?也就是說,松、緩、圓、勻是練太極拳的要求和需要進入的狀態,而觸、接、粘、跟是功夫達到壹定程度後,手搓和武術所表現出來的層次和境界。
第九個要點:連接潛力的方法有千萬種。
招勢者,壹招壹勢;連接的,連續的;方法有千百種,就是說每壹招,每壹種情況都可以用千變萬化的方法。招勢在太極拳的整體練習中是連在壹起的,從起勢到收勢。壹個勢接壹個勢,壹氣呵成。比如拉麻雀尾巴的“按”,不是用力往前按,而是在動作即將完成的時候,把精神狀態和下壹個動作連接起來。如果連接不好,就會出現“斷斷續續”。
筆畫與勢的具體銜接方式是:技法遇到往復時,要嵌入褶皺。比如上壹招還沒結束,下壹招是向下向前,那麽就要先折起來,再疊回去,再下壹拳,這樣就會呈現出曲線,動作緩和。
外國拳的力量是後天獲得的,所以有起有落,舊的力量已經耗盡,新的力量還沒有誕生。這個時候最容易被人利用。而太極拳則是不停地,不停地變化,這也是《論拳》有“如長江,滔滔不絕”之說的原因。
第十要點:在行動中求靜、太極。
動中求靜,即體驗太極拳運動中的空靜之境;太極是現在,意思是太極練到虛的極致,自然就顯得神奇(其實不神奇)。太極拳是壹個在靜中求動,在動中求靜,動中亦動的整體運動。從本質上來說,太極傳的靜追求就是等。等它動起來有三層意思:壹是在拳擊前的無限狀態中等待;二、打拳時,當壹種情況結束後,等待下壹種情況移動,即移動,又回到沈默;三是搓手時要等“對方”動起來。
在動中求靜,也在靜中求動,即雖動而靜,視動而靜。動作熟練、流暢、連貫、協調後,要輕柔從容地開始,慢慢地跑,無聲地停下來,打坐,陰陽開合。靜靜地聽,貓在流動;冥想,英雄輪轉;全身不知,四肢廢去。“不知身為我,我為身”,從而實現太極始於無形,止於無痕的境界。
& ltp & gt同意35|評論
求助TA的受訪者:nurye123來自團隊|三級通過率:31%。
專長領域:武術搏擊等社會話題。
參加的活動: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推薦答案2011-4-30 17:02這個沒有。找專業的,同意0|評論。
求助TA的受訪者:tyzx8280010 |壹級。
專業領域:尚未定制
參加的活動: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1-9-23誰有玄門太極內功2011-7-16太極內功?2011-1-29錢泰寧寫的太極內功大全很不錯,但是沒有太極傳視頻資料。買這本書的人會學到...2010-12-22,請高手傳授壹些關於太極內功的資料,比如功夫的名稱,哪裏可以得到...41關於內功心法的更多問題> & gt
等妳來回答0,回答20,基本內功cell1,回答早上空腹能不能練八段錦,回答0,寧波鄞州區哪裏可以學武術和棍法?截拳道。散打。詠春就可以了。1回答富源縣有沒有練過散打。1回答20學習散打壹般學費多少?生活費怎麽算?1誰發明了太極拳?2回答少林基本功。25歲以上的人能練好嗎?1回答問題:紫金剛王順的師傅是誰?更多問題等妳來回答> & gt
其他答案***8
2011-4-30 17:03羅娜二級|二年級
我同意0|評論2011-4-30 17:07王8674391 |二級。
先休息壹下,修身養性。同意0|評論2011-4-30 17:07王清潭|六級。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主要是用意識調動身體的壹些訓練,最後產生內功。
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師傅學。
壹般的訓練都是從站在基礎樁架上,學習動作,拳擊架慢慢實現的。個別老師想出壹些簡單的組合形成獨立的太極內功也很重要。
如果妳想了解,可以找壹些著名的太極傳的書慢慢學,但是因為這是壹個立體的訓練體系,而且只有壹個平面的體系才能用文字記錄下來,所以書上說的往往不清楚。
太極內功心法方面的書籍有:楊的《太極傳·道理說》、《太極傳·刀槍寶典》。同意0|評論2011-4-30 18:30昌茂47 |二級
魏的《師洋太極傳·實話實說》對內功的用法講得很透徹,但學者們卻沒有辦法先練起來。建議:不要在網上看書,最好有人指導。同意內功嗎|評論2011-4-30 20:52 46411 |壹級。
這是壹個很專業的問題,我壹時說不清楚。詳情可聯系我625921059qq同意0|評論2011-5-1 10:55 0625於海|壹級。
氣功,可以自學。
但是內功,沒辦法自學,也沒辦法對應。
因為妳要養活妳的內功,妳才能了解妳的內功。
哎,壹定要牽手,言語是無法理解的。
所以很多拳譜都有很多關於內功的比喻來說明它的鏡像。
但是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因為光靠說話是無法掌握的,也不清楚。
魏的《楊式太極傳·實話實說》對內功的運用講得非常透徹。
但學者們沒有辦法掌握什麽是“力量點”,如何找到“力量源”,哪裏是“起點”
這些東西都要老師壹個個餵,壹個個講解分析。
因為這些東西不是死的,它們隨時會變,有時是真的,有時是假的。
太極拳有很多東西要經歷,比如“中和”、“粘連”、“入門失敗”
壹步壹步,每壹個層次,它們的意義和要求都在不斷變化。
所以,完全自學是不現實的。必須有人送妳到門口,妳才可以開始自己探索。
建議樓主仔細找找身邊有沒有太極高手。不要裝腔作勢。如果沒有,那就自學壹些健身氣功吧。氣功可以和內功融為壹體,也算是為太極內功打基礎。
如果身邊實在沒有高手,那就只能從自學開始了。
推薦妳練李經梧那套內功,百度搜索“李經梧太極內功”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