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監督的概念
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會計監督可以定義為授權會計人員根據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對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服務於管理和決策,從而達到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見,會計監督的主體應該是授權會計人員而不是會計機構。監督是壹種權力機制,會計監督的對象是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會計人員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手段綜合反映企業的各項活動,監督的依據是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國家的法律法規是企業和會計人員的外部約束力。監督的直接目的是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服務,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監督內容
目前,經濟管理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的階段,新的規章制度尚不完善。適應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法規體系正在建立。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的經營範圍不斷擴大,經營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出現了壹些新的情況和要求,但現行的會計制度已不適應這些變化了的情況。筆者認為,由於會計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是會計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所以監督的內容應從會計工作入手。
壹是要對單位的原始憑證進行審核監督。原始憑證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最基本的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工作的起點,是保證會計數據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關鍵。因此,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和監督是各單位依法開展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會計賬簿是否依法設置,是否存在賬外賬違法行為,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費用、成本、利潤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是否符合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加強財務收支監督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重要任務和責任。只有依法履行職責,認真監督單位收支活動的合法性,才能堵塞漏洞,防止違法違紀行為。
第二,要看會計信息是否符合國家統壹會計制度的規定。監督各單位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完整,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是否及時辦理會計核算。
三是實現會計電算化。實現會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是進行會計改革,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應當檢查其使用的會計軟件是否符合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數據是否符合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要求。
四是要監督檢查各單位會計人員是否具備職業資格。《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資格證書,必須持證上崗從事會計工作,這是我國會計管理的壹個創新。所以壹定要堅決制止無證的不懂業務的人上崗。
3會計監督的方法
3.1認真貫徹《會計法》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要加強各種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使人人知法守法,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制。《會計法》明確,單位負責人作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應當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以身作則,帶頭執法,不得幹擾、阻礙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更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切實維護國家財經紀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不斷提高執行財經法規的自覺性,切實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完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理順會計工作關系,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保證會計法和各項財經法規的貫徹執行。
3.2實施會計監督,建立內部會計監督體系。
根據會計工作的現狀,財務部門有必要配備專職會計檢查人員,常年對所屬會計單位進行定期檢查,以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保證檢查制度的正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