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社會的壹部分,離開社會不可能單獨存在。因此,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因地制宜,從幼兒園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挖掘和開發社會資源,使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幼兒園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社區資源,有目的地選擇壹些單位,建立“幼兒園社會實踐基地”。讓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基地專業人員的協助和指導下有序開展,幫助幼兒和老師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例如,幼兒園的課程中經常涉及商業、軍事、交通等領域,教師經常以“社會實踐”的方式組織孩子參觀學習。為了使這種社會實踐活動更加有效和可持續,我園領導與周邊超市、部隊、交警中隊、消防中隊、社區服務中心等單位領導取得聯系,簽訂合同,建立了我園“社會實踐基地”,並向其單位相關人員頒發了“園外輔導員”聘書。“社會實踐基地”為我園的“節日課程”錦上添花,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由駐西炮第九師援建的大班幼兒“我是兵”系列軍訓活動,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員的關註和認可。王莊新區消防中隊協助開展的“119”中產階級兒童消防演練,讓孩子們掌握了更多的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百家樂”超市開展的“孩子負責”購物活動使孩子們了解超市物品的特點,學會閱讀價格標簽,並根據持有的金錢數量嘗試有限的購物方式。讓孩子經歷“選擇”和“放棄”的轉換過程,初步懂得節儉的道理。┈ ┈“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是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搖籃,為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礎》教學雖然很好,但涉及領域有限。因此,不僅要依托基地的資源,更要註重幼兒園周邊的社會環境,讓孩子與各種社會環境互動。比如幼兒園課程涉及環保主題時,我們組織幼兒參觀地理風貌,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社區宣傳。中國隊還在蠡湖新城開展了放風箏親子活動,讓孩子和家長領略了無錫新風貌蠡湖新城清新淡雅的美麗風光,從而激發了孩子和家長保護環境、創造美好家園的意識。
二、根據幼兒園教學的特點,視題目不同,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社會實踐”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壹種特殊形式。因此,在開展活動前,教師應制定實踐活動計劃,指導實踐操作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可以包括:活動目標;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活動準備;活動流程等。
1.活動目標:活動目標處於整個社會實踐的核心,決定著實踐行為。它既是實踐活動的起點,又是實踐活動的歸屬點,還是活動評價的依據。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所以活動目標的制定極其重要。教師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應遵循“以兒童為本”的原則,兼顧知識、技能、情感等多方面,使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相匹配。
2.活動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明確標註,方便老師和家長初步了解活動意圖,以便做好相關準備。
3.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教師成功組織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古人雲:行軍打仗,糧草先行。也就是說,充分的準備是勝利的前提。活動準備在幼兒園社會實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這個環節,社會實踐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幼兒教師在準備活動時要時刻牢記——“細節決定成敗”。
社會實踐活動的準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壹是教師自身的準備,二是孩子的準備,三是社會救助單位的準備(包括家長的準備)。
(1)教師準備:包括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
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否滿足孩子的需求,是社會實踐中不可忽視的環節。給學生壹滴水,老師要有壹桶水。教師不僅要補充自己的知識,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形成自己的東西,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博采眾長,舉壹反三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引導和啟發孩子探索未知領域。
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實踐指導能力等。教師要學會理解孩子,分析孩子,從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探索活動的深度和難度。並將思維的組織性和邏輯性轉化為清晰有條理的語言表達,有條不紊地組織引導幼兒進行實踐活動。
教師的個人素質是壹種隱性的教學條件。教師良好的個人素質無形中為孩子們樹立了壹個榜樣,讓他們學會在社會實踐中以善良、寬容、真誠、平等、友善的態度與他人相處。
(2)孩子的準備:包括孩子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儲備。
知識是兒童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兒童必須對實踐活動的相關內容有粗淺的了解,才能做進壹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同時,社會實踐活動也要求孩子有走出去的經歷。比如:出門需要準備哪些物品,在公共場合應該遵守哪些社會公德等等。讓孩子走出幼兒園,走向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很多隱患。孩子要掌握壹些外出的安全知識,了解壹些自護自救的方法。另外,也要讓孩子建立團隊意識,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3)社會助學單位的籌備:其主要內容是與幼兒園緊密合作,雙方共同制定和調整活動計劃,協調支持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活動,協調有序開展。
4.活動流程:活動流程包括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時間分配。整個過程需要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循序漸進,環環相扣。
第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因勢利導,靈活機智地互動。
社會實踐是在組織兒童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目標,它以兒童的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方式。其活動的目的是在實踐中教育兒童,增長他們的知識和才能。社會實踐的這壹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必須“以兒童為本”,讓兒童真正參與社會文化生活。作為老師,要關註孩子的壹舉壹動,發揮孩子的教育機智,讓社會實踐更加充滿活力。
1.教師要善於抓住孩子的興趣,創造新的教育機會。
萊辛說:“好奇的眼睛往往能看到比他想看到的更多的東西。”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和動力。在社會實踐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朝著自己關註的點去探索和發展。比如中產階級的社會實踐活動——“熱鬧商業街”。在原計劃中,參觀的重點是商業街上的“永和豆漿店”和“江南理發店”。然而,壹路上,孩子們的註意力都被壹家手機店門前的廣告吸引住了。幾個孩子圍在廣告牌周圍,壹起談論著廣告牌上的手機。後面的孩子有的繼續堅持,有的幹脆大喊“手機店,手機店”“怎麽這麽多手機!”可見他們對手機店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停下來組織小朋友逛手機店,小朋友的探索活動突然開始了:“我們找壹部和爸爸媽媽壹個風格的手機吧!”“老師的手機和專櫃的壹樣?”“看!這是我最喜歡的手機。”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了不同品牌、型號、款式、顏色、形狀的手機,獲得了比課堂教學更廣泛的知識和經驗。
2.教師應該有說服力,鼓勵孩子積極與社區和實際環境互動。
社會實踐活動不同於課堂教學活動,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主要以孩子主動探究為主。因此,教師要努力使幼兒與同伴、教師、社區人、社區環境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從而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探索空間和範圍。比如我們班開展的“消防隊參觀”,就因為有效運用了互動方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第壹步:參觀消防隊展廳。消防員怕自己的成人語言孩子聽不懂,就讓老師給孩子看展廳周圍墻上的消防標誌和消防宣傳圖片,並讓老師根據下面的文字註釋給孩子講解。第二步,消防員向孩子們介紹滅火設備。壹開始我們采用的是消防員講解,孩子聽的方式。而孩子的註意力非常分散,增加了消防員的心理壓力,使得講解斷斷續續。所以,我提議讓孩子們提問,消防員來回答。調整後,孩子們的註意力壹下子集中起來,都主動向消防員叔叔詢問自己的好奇和關心,讓消防員的講解更有針對性,讓參觀的氣氛壹下子輕松活躍起來,孩子們和消防員的距離也拉近了很多。第三步:參觀消防車。消防隊員按順序給孩子們逐壹講解消防車裏的設備。介紹消防帽的時候,孩子們都露出羨慕的眼神,於是消防隊員有了主意,說:“哪位小朋友想試試?”孩子們壹個個舉起了小手,有機會試戴火帽的孩子們特別興奮。沒有機會試戴火帽的孩子們也對同齡人的機會感到滿意。當消防隊員從手提箱裏拿起壹套消防服時,孩子們驚呼道:“好大的壹套衣服啊!”仔細壹看,原來黃火服是連體的,從靴子開始就和褲子衣服帽子連在壹起了。這樣的衣服怎麽穿?戴上有什麽效果?兩個問題立刻閃過我的腦海,我相信孩子們和我壹樣好奇。於是,我提議:請另壹位消防員叔叔試穿壹下。當整個消防員形象展現在眼前時,孩子們不禁拍手,不由自主地問:“叔叔,穿這樣的衣服是什麽感覺?”“滅火前妳什麽時候開始穿衣服的?”“妳們哪個叔叔穿衣服最快!”.....在彼此的互動中,整個實踐充滿了活力,孩子和老師都在互動中獲得了越來越全面的知識和經驗。
第四,走出活動情境,尋求因果源頭,進行客觀完整的活動評價。
每次社會實踐活動結束,教師都要對活動進行評價,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活動反思”。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壹是教師要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評價,二是教師要對兒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情況和活動後的成果進行價值判斷。
1.對教師自身的反思:壹是教師要對活動內容進行反思,要考慮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是否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要對活動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並根據活動需要提出適當的加工、處理、補充、刪除建議。其次,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態度。想想自己對活動投入了多少熱情,活動準備是否得當,活動中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諧、輕松、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否激發了孩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否引導了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另外,教師要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思考活動的流程是否合理,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探索和學習。最後,教師要反思教學現狀。思考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合理適用;自己營造的學習氛圍能否幫助孩子全心全意、高效地投入學習。是否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促進孩子主動獲取知識。教師成長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和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基本觀點的過程,這對開展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2.對兒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處境及其活動後的成就的價值判斷。
孩子有沒有進步,有沒有發展,是衡量活動效果最重要的標準。就活動過程而言,要體現孩子“學得開心”的原則。就活動的效果而言,要體現活動的多層次性和立體化,體現活動的全面性和持續性。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諧發展。也就是說,通過社會實踐,孩子從不知道如何理解,在知識和技能上從知道的少到知道的多;在情感態度上,孩子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喜歡到喜歡;在過程和方法上,孩子從無序的邏輯思維到有序的邏輯思維,從單壹的僵化方法到多種開放靈活的方法,取得了多大的發展。同時,需要評估不同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礎上是否有不同的進步和發展。孩子是否養成了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習慣。孩子是否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學”變成了“會學”等等。
總之,“社會實踐”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和步驟,也是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才華和自我魅力的舞臺,也是培養和鍛煉他們綜合能力的階梯。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教學氣氛,開闊了社會視野,掌握了實用技能,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掌握了幼兒園學不到的技能,還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是孩子接觸社會的“實踐場所”。“功夫在詩外”,讓我們通過挖掘豐富的社團資源,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采用互動活動,對活動進行全面反思,讓幼兒園社會實踐更具操作性和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