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義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
地勘單位是我國眾多經濟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涉及的重要方面和部門。近年來,我國地勘單位事業編制企業化管理模式不斷深化,企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地勘單位規模化、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尤為明顯,特別是2006年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發布,極大地推動了地勘隊伍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在大力發展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工勘巖土施工、拓展多種經營的同時,必須加強管理和控制,謹慎對待各類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
壹、地勘單位在企業化進程中所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及其來源
企業財務風險是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中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地勘單位財務風險是指在地勘單位的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地勘單位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導致這些風險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缺乏公司發展戰略或因發展戰略偏差導致的財務風險
地勘單位改企轉制前,大都享有壹定的政策保護,業務有壹定的地區與部門的劃分,其行業壟斷地位使其小富即安,缺乏風險意識。在市場經濟意識缺乏的情況下,發展戰略目標不適應或欠準確,表現在:業務組合不盡合理,市場定位不夠明確,市場經營能力比較低;相對而言,不具備競爭力的業務占據了有限的財務資源,贏利模式較為單壹等。因此在企業化進程中,其自身的弊端凸顯,給企業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另外,即使有了發展戰略目標,而面臨目標市場的重大變化,卻缺少應變修正能力,無法進行市場戰略、產品戰略、經營模式的有效調整,因而就有可能把企業推向財務風險的風口浪尖。
2.地勘單位經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及其穩定性欠佳
我們知道,地勘單位多為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地勘工作撥款首先用於確保離退休人員經費等其他經費支出,余下的部分作為地質項目財政資金實行效益核算,預算與實際的差額以“節余”反映。隨著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的加快,國撥地質勘查費的比重逐步縮小,相應的“節余”在“息稅前盈余”中的比重也在降低。如果地勘單位沒有建立起自身穩定的造血功能,無法持續向市場要“收益”,或者創造“收益”的能力不足,就會沒有足夠和持續的“息稅前盈余”用來償還利息費用,甚至於出現虧損;無法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出現由經營風險帶來的財務風險。
3.財務結構不合理導致的財務風險
當前,地勘單位的籌資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資、利用留存收益、借入款項、商業信用、融資租賃等。同時《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培育礦產資源勘查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勘查開采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表明發行股票和債券同樣適用於地勘單位。在此情況下,目前地勘單位財務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
第壹,籌資方式選擇不當,不同的籌資方式有不同優點和不足,地勘單位對此若未予以充分考慮並加以合理選擇,就會增加額外費用(如違約造成信用損失),直接或間接減少單位稅前盈余,甚至虧損,形成財務風險。
第二,負債期限結構不當,地勘單位若將籌集的長期資金用於波動性資產,將短期資金用於永久性資產(包括永久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造成資金到期期限與使用期間不匹配,過於保守或偏於激進,都可能帶來利息費用過高或負債本金償還困難的問題。
4.市場信息的不對稱
地勘單位的經營決策有賴於企業外部的各種市場信息。壹般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發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市場信息透明度偏低,地勘單位又面臨買方市場、同行業競爭、會計信息失真等諸多因素導致的市場信息不對稱,這將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同時,由於取得信息的成本過高,或者因為有些信息根本無法取得,使得地勘單位管理者在作出經營決策時對許多情況不甚了解,從而導致了對客戶的信用評估誤差,產生財務風險。
二、地勘單位在企業化進程中防範財務風險的基本對策
無論企業處於生存、發展、盈利的哪壹個階段,財務風險的防範與化解始終是壹個重要的議題,控制、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是確保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處於不敗地位的前提條件。因此地勘單位在企業化進程中必須深入調查、分析和判斷風險程度,采取各種措施,有效防範、控制、化解和規避由企業內、外部影響因素和主、客觀因素造成的風險,減少風險損失,提高經營的有效性。
1.建立科學的企業化戰略,同時在實施中註意糾正其偏差
隨著企業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變化,應不斷通過增強市場意識,培養市場能力,提高對客戶的服務水平,特別是對掌握地勘項目的最大客戶———政府部門,更應加強和提高服務水平。針對政策變化因素,地勘單位要加快經營模式轉型,進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抓住行業轉型和升級的政策機會,提高團隊管理和項目管理的能力。針對地質市場中沖擊較大的勘察市場,必須培養勘察技術和管理的輸出能力。在財務監管方面,要重視並做好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合理節稅,避免因經營過程不規範而導致的納稅風險。
2.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
樹立風險意識,強化職能管理和監控既是防範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企業財產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壹是建立風險責任制。企業主管領導對單位經營風險要負總責,註重風險管理,重點把握重大財務收支、對外投資、資產處置等的決策與控制。
二是發揮財務科長的監控作用,防範財務風險。財務科長作為第壹管理者的參謀和助手,財務管理是財務科長的重要職責,要嚴格履行職責,註重調查研究,參與重大經營決策,完善財務制度,防範財務風險。
三是發揮財務部門的監控作用。規範企業財務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內部會計控制規範等,完善資金管理,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可成立資金結算中心,集中開戶,統壹管理,規範結算紀律,增強防範風險意識。
3.強化地勘單位經營業務的獲利能力及其穩定性,規避由經營風險產生的財務風險
由於國撥地勘項目費是國家預算安排的,具有硬約束的性質,地勘單位很難改變,而且由地勘項目費形成的節余也較為有限,因此,在地勘單位走向企業化的條件下,需要地勘單位本身具備額外的“造血功能”,以持續穩定地創造“收益”,保障債務本金及其利息的償還。地勘單位額外的“造血功能”,是指地勘單位廣泛意義上的經營業務所具備的獲利能力。廣義上的地勘單位經營業務,包括礦權經營,礦業開發,工勘施工,地質測繪、測試,地質技術服務,其他多種經營和對外投資,等等。地勘單位既要發揚自身優勢,做好地質技術工作和其他專業技術服務,又要面向市場,實現地質成果商品化、專業技術服務市場化、多種經營和對外投資項目效益化,從而規避經營風險,賺取利潤。如某地勘單位在礦權經營中,按照規定轉讓程序並經過數輪談判,高價轉讓了壹項礦業權,轉讓價超過評估價數倍,在扣除了按規定轉增國家基金部分和上交主管部門價款後,形成了高額的收益。
4.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控制能力
首先,要培養財務人員發現、了解、識別管理活動中尚未顯現的各種風險及其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風險識別能力。
其次,要培養財務人員運用專業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從數量上進行充分估計與衡量的風險檢測能力。
再次,要培養財務人員正確處理常規風險活動和意外風險事項的風險應變能力。
最後,要培養財務人員綜合運用各種風險控制方法,細化落實風險決策措施的應用能力。
5.強化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用集權控制重大風險和保障發展戰略實施,分權保證各生產部門理財的積極性。做到現金流管理細化,堅持資金預算,從年報過渡到月報,並進行預測管理;建立信用管理體系;應收賬款的管理責任落實到部門與相關業務人員,款項的回收與其績效考核掛鉤,同時對占用企業資金的拖欠款進行清結,保證其及時回收;預付賬款嚴格審核,大額資金支付必須提請資金支付計劃,對無計劃,無合同,單證不全或不壹致的堅決拒付;加強合同管理,控制業務執行中的風險等。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地質勘探單位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必須轉變觀念,重新審視企業的財務風險,牢固樹立財務風險管理的戰略管理觀,把握全局,做到全員控制、全過程控制,並足夠重視潛在的財務風險,這樣才能為企業減少風險與損失,取得企業快速穩妥的發展。那種認為“規範”會阻礙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的觀念是錯誤的,實際上規範財務管理行為既是依法理財的基本要求,更是防範財務風險、促進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支持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是財務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如果只強調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為眼前的利益,不講原則,不顧法規約束,踩紅線,闖紅燈,即使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有了壹定的發展,由於財務風險的迅速膨脹所引起的財務秩序混亂,必然會導致業務工作秩序的混亂,最終阻礙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