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和處理突發事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融資渠道的多樣化和財務關系的復雜化,或有事項這壹特定的經濟現象越來越多地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由於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還很不完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適應能力和法律意識普遍較差,這就決定了或有事件的發生率和可能性比西方國家要大得多。或有事項作為壹種潛在的因素,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發展,企業因最終出現相應的損失而陷入困境,導致兼並破產的案例很多。所以壹定要認真思考,正確對待。1.或有事項和或有資產、或有負債以及資產和負債之間的關系。或有事項,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壹種情況,其結果應當以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來確認;或者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不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者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或有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資產,其存在必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來確認。或有事項的基本特征是:1。或有事項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壹種狀態,表明其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客觀存在,但其結果是否會對企業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或影響的程度尚不可知。2.或有事項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或有事項的結果是否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另壹方面,即使或有事項的結果可以預期發生,但發生的具體時間或金額是不確定的。3.偶發事件的結果只能由未來的事件來決定。4.影響或有事項結果的不確定因素是企業無法控制的。從定義中可以看出,或有事項可以分為三種:壹種可以確定為負債,另壹種是資產。或有負債是不能可靠計量且不太可能發生的潛在義務或現有義務;或有資產是潛在資產,二者都不符合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標準,因此不能確認為資產或負債。《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是: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定義認為資產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是資源。壹些非經濟的人力和社會資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做出了巨大貢獻。即使在會計確認和計量上有困難,也應納入廣義的資產範圍;(2)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比如企業通過購買或自建形成的壹臺設備,或者銷售產品形成的應收賬款,都是企業的資產;(3)預計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資產是壹種未來的經濟利益,具有直接或間接為企業賺取未來凈現金流的能力。這是企業擁有和控制資產的目的,也是區分資產和費用的決定性標準。應該說,在這壹點上,體現了我國會計界對資產認識的深化,真正抓住了其本質。或有準則中對負債的定義是:負債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該義務的履行預計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可以看出,負債主要有以下特點:①流動義務。也就是說,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未來的交易或事項決定的義務如果很可能發生,即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就應當確認為負債;②是強制性義務。企業承擔的負債是未來無法或很少能夠避免的經濟利益的犧牲。有時,企業為了維護自身聲譽或開展正常業務,必須承擔壹定的道德義務或推定義務,如產品保證義務,也應計入負債。負債的履行會導致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這種流出將在未來通過支付資產或提供服務來清償。有時,企業可以通過承擔新的負債或將其轉化為所有者權益來清償流動債務。總之,債務的清償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或有事項按其性質可分為收益和損失。(1)因此,可能減少負債或取得資產的或有事項是或有收益,可能給企業帶來利益,故稱為或有收益,相應的企業資產稱為或有資產。或有資產的特征:①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②結果不確定;(2)可能導致負債或資產減少的或有事項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故稱為或有損失。或有損失不等於或有負債。《國際會計準則第37號——準備金、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將“或有負債”定義為:由過去事項產生的、通過未來不確定性的發生或不發生而確認存在的潛在義務;或由過去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不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該義務的金額不能足夠可靠地計量。可見,或有負債包括兩類義務:壹類是潛在義務,壹類是特殊的流動義務。該義務的特殊性在於履行該義務很可能不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者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二。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根據國際和國家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壹般遵循以下原則:1。穩健性原則。要求充分估計可能的費用和損失,而不是可能的收益。2.重要性原則。要求區別對待和處理不同重要程度的突發事件。或有事項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它們的相對數量和發生概率來判斷。運用重要性原則,對基本確定、很可能、很可能和極不可能的事項分別處理。3.完全公開的原則。要求財務報表充分披露影響信息決策的信息。如果不能反映在會計報表的項目中,應以表外附註的形式披露。4.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質重於形式是指當交易的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壹致時,會計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是法律形式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比如,我國《企業所得稅管理條例》不允許具有不確定因素的損失沖減企業的收入,但實際上是對或有事項進行合理估計,計入企業當期損益。三、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要準確把握和熟練運用企業會計準則中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必須對或有事項的“可能性”有正確的認識。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5號公告將這種可能性分為很可能、很可能、極小可能三個等級,但沒有規定具體的可能性。國際會計準則第37號:準備金、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也沒有規定可能性水平和概率;根據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的研究,可能性基本可以分為四個等級,用概率表示如下:“合理確定”對應95%-100%,“大概”對應50%-95%,“可能”對應5%-50%。“遠程”對應0%-5%。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對可能性程度的分類基本借鑒了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的研究成果,只是“可能性”的分類類別名稱略有不同,概率區間也有所不同。分類的標準是“基本確定性”大於95%但小於100%,“可能性”大於50%但小於等於95%,“可能性”大於5%但小於等於50%,“可能性極小”大於0%但小於等於5%。(1)確認:在具體判斷是否確認或有事項時,是指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而不是潛在義務。2.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極有可能”是指發生的概率“大於50%但小於等於95%”。因此,“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指因履行或有事項現時義務而導致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超過50%,但尚未達到基本確定的水平。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這意味著由或有事項產生的流動義務的金額可以合理地估計。因為或有事項是不確定的,由或有事項產生的流動義務的金額也是不確定的,需要進行估計。不能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在會計報表中不予確認,也就是說,只允許在會計報表中確認預計負債,所有或有負債在會計報表中不予確認。(二)計量:在估算“預計負債”金額時,我國給出了幾種確定最佳估計的方法:1。如果有壹個估計的“估計負債”的範圍,最好的估計應該由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確定。2.如果預計的“預計負債”不存在壹個金額範圍,則最佳估計確定如下:①或有事項涉及單個項目,即或有事項只涉及壹個項目,最佳估計應當按照最可能發生的金額確定。②或有事項涉及多個項目,即涉及多個項目,即或有事項導致的預計負債有多種形式。例如,在產品質量保證中,對於要求產品保修的客戶,有許多情況,如大修理和小修理,它們涉及多個項目,最佳估計是根據各種可能的金額及其發生的概率計算和確定的。(三)披露:《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第八條規定,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負債(預計負債)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相應披露,而與已確認負債有關的費用或支出,應當在扣除已確認的補償金額後,在本利潤表中反映。也就是說,在資產負債表中,為或有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應當與其他負債區分開來,單獨反映;同時,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預計負債的原因和金額,以便會計報表使用者獲得充分、詳細的或有事項信息。在確認或有負債時,應確認壹項費用或支出。這種利潤表不應作為單獨項目反映,而應與其他費用或支出項目合並反映。例如,企業為保證產品質量而確認的費用,應作為“營業費用”的組成部分在本利潤表中反映;又如,企業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確認負債時確認的費用,應作為“營業外支出”的組成部分反映。如果基本可以確定能夠獲得補償,則在企業利潤表中反映或有事項確認的費用或支出時,應提前扣除該補償。或有資產壹般不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只有在很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才會披露其形成原因和預期的財務影響。(4)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或有事項是從事項的確定性特征來定義的,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從事項的及時性特征來確認的。雖然這兩類事項的確認標準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主要表現在或有事項與調整事項的聯系上。調整事項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後獲得的新的或進壹步的證據中,有助於重新估計資產負債表日相關金額的事項。可見,調整項目應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存在,並在資產負債表日之後確認。因此,如果或有事項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財務報告批準和公布日之前確認,則該或有事項將成為調整事項。或有事項和調整的會計處理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收入的確認。或有事項產生的或有收益不予確認,但資產負債表日後的事項,無論是利得還是損失,只要影響到會計報表中的相關項目,就應當予以確認。(2)會計處理。或有事項是否需要核算主要取決於或有事項發生的可能性,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則根據事項發生的時間決定是否核算或披露。債務主要包括應收票據貼現和為其他單位提供的債務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