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始建於1800年前的戰國時期,有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現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駐漢機構和眾多金融機構、商貿企業、大公司總部匯集在此,形成武漢市的江南核心區;武昌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因武昌首義壹槍打響,成就了中國推翻帝制、建立亞洲第壹個***和國的豐功偉績;武昌濱江濱湖,是壹個生態環境優良、適宜人居和旅遊的美麗城區;武昌科教集聚,有著豐富的智力資源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武昌是國家傳統制造業基地,具有發展現代制造業的天成基礎。武昌的轄區總面積81.22平方公裏,內含14個行政街道、19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97萬,加上流動人口***約110萬,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左右,2002年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約120億元人民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武昌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省級文明城區、市級經濟強區等稱號。進入新世紀,武昌用世界的眼光看發展,為自己描繪了壹個美好的藍圖:把武昌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科教先進、文化繁榮、環境優美、文明富裕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城市規劃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20年)》,確定在武昌區規劃布局江南核心區等,重點發展金融貿易,省級行政中心、教育科研、機電、高科技產業及文化旅遊等職能。結合武昌的發展態勢,將形成沙湖體育文化旅遊發展區、武昌首義文化區、中南路—水果湖省級商貿行政區、東湖風景名勝旅遊區、南湖居住風景旅遊區、街道口大學城、徐東路—梨園商貿居住區、沿江制造業紡織業發展區、白沙洲—武泰閘現代制造業發展區等九大板塊。
地理交通
武昌地處武漢市的南大門,具有湖北省地理要沖和華中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京廣鐵路、107國道、長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黃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脈在武昌成米字形交匯,旅客運輸在1000公裏範圍內基本實現“夕發朝至”,公路長途運輸履蓋半徑延伸至1500公裏範圍。武漢的長江壹、二、三橋和規劃中的兩條過江隧道均座擁武昌,沿江分布有多個客貨運碼頭,城區西側有臨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幹道等三條市區主幹道,東側有中北路、中南路、迎賓大道等幹道,北邊和南邊分別有徐東路、武珞路與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相接,形成通暢的內環。近期,鐵道部將投資8億元人民幣對武昌火車站進行改造,京廣線將成為京廣高速客運線。
科教實力
武昌是全國聞名的智力密集區,其密集程度僅次於北京的海澱區。轄區內有著名的武漢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漢分院為代表的48所國家、省、市級科研機構,擁有10多萬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校大學生12萬人,每年產出800余項科研成果。占地120畝的武昌寶安科技創新園入孵企業已達58家,建設中的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裏的武昌科技工業園將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區,有中小學131所,在校學生12萬人,擁有多所省市級重點名牌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可塑人才,全國唯壹的“少年科學院士”就產生在武昌實驗中學。
旅遊資源
武昌是壹個美麗的城區,依山傍水,文化歷史厚重,集中了全市70%的風景名勝和革命勝跡,武漢被國家授予的6個4A級景區有5個在武昌。盛享“天下江山第壹樓”美譽的黃鶴樓,距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佛教勝地寶通禪寺始建於南朝,歷經了2000余年的滄桑;有2500年歷史的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壹的長春觀,每逢慶典之日,祈禳活動甚為壯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水面面積32.8平方公裏,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館展出的戰國出土文物古編鐘,更飽蘸了濃郁的楚文化風韻,成為湖北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標誌;在大革命時期由國***兩黨合作創辦、由毛澤東同誌實際主持工作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現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發生在1911年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的新篇章,給武昌留下了辛亥起義鄂軍總督府、起義門、工程營、楚望臺軍械庫、黃興拜將臺等壹大批首義遺址和勝跡,壹代名艦“中山艦”將永久停泊在武昌的長江邊,辛亥革命博物館也在規劃建設中。武昌正著力建設“首義文化區”,賦予“首義”更新的社會、經濟、文化內涵和活力。武昌還匯集了洪山體育館、洪山廣場、湖北大劇院等大型文化體育設施及壹批高檔酒店,構成旅遊的配套功能。
對外開放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引進內資,是武昌對外開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2年以來,全區***設立了三資企業187家,投資總額2.9億美元,引進內資近50億元人民幣。近兩年,三資企業成為地區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及境內的壹批上市企業也來武昌發展通訊、軟件、環保等高科技產業,英國百安居、美國普爾斯馬特、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等世界500強大型商業企業紛紛進駐武昌,美國PDC公司也正著手在武昌投資大型“城市娛樂中心”項目,武昌正逐漸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內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嶄新的商業業態,推動了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紀,武昌著眼發展,放眼全球,正著手規劃建設2平方公裏以上的500強公司總部區,引進國內外金融、保險、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雙語學校、醫院及知名企業集團總部入駐,努力建設國際化、市場化的新武昌。
城市建設
武昌的城市建設發展潛力巨大,90年代以來,政府加大投入,在武昌新建、擴建了多條重要交通幹道,形成與三鎮快速連接的“五縱六橫”交通網絡格局;洪山廣場、紅樓廣場、黃鶴樓景區、東湖環湖景區等景觀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武昌的環境質量及中心城區功能;南湖寶安花園、藍灣俊園、東湖語林等多個新型住宅小區展示了21世紀高品味、高質量的居住環境;沿沙湖占地800畝的“碧水藍天”小區已進入規劃;武昌臨江大道、和平大道成片開發改造工程也開始實施,對臨江大道至沙湖邊約3平方公裏的範圍進行全面拆遷改造,拆遷面積為112萬平方米,規劃形成臨江商務中心區和休閑觀江景區。未來3—10年,武昌地區將建成生態環境優越,公***與市政設施配套,經濟發達,交通便捷,高收入群體相對集中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金融商貿
自古以來,武昌就是商業繁盛的大都會,是長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東漢時期,武昌就成了重要商埠,直至清末,十裏“長街”商賈雲集,成為繁華的商貿市場。建國50多年來,武昌的商貿金融業得到空前發展,第三產業占了地區國民經濟的85%,轄區內近60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形成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國內外大型商貿企業均紮堆武昌,形成現代商貿新業態。規劃中的中南商貿中心區、徐東現代商貿區、徐家棚現代物流區,解放路商業步行街等正在建設中。
地區工業
早在“壹五”和“二五”計劃時期,國家在武昌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相繼建成了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漢鍋爐廠、武昌造船廠、武昌車輛廠、湖北建築機械廠等壹批重要工業企業,成為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經過40多年的建設,地區工業形成了以機械、電子、造船、輕紡、化工、建材等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成為全國最大的重型機床生產基地、建築機械生產基地、鍋爐生產基地、船舶生產基地和冷藏車輛生產基地,在重型和超重型精密數控機床、超高壓和壓臨界鍋爐、工程船舶、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在國內享有了較高聲譽,信息產業及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計算機軟件、環保設備、機電壹體化、激光應用、新材料等領域有了新的突破,機電、化工、輕紡等壹批產品也躋身國際市場。“十五”期間,武昌區將依托地區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雄厚的技術開發能力,大力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形成以沿江—楊園制造業紡織業發展區、白沙洲—武泰閘現代制造業發展區、八壹路—小洪山高科技產業孵化區。
投資環境
硬環境方面,武昌區將實行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並重的策略,壹方面,改造舊城區,降低核心區人口密度,提高環境質量和居住水平;另壹方面,重點開發外圍區域,完善公***與市政配套,建立健全良好的社區服務體系,創造吸引投資的綜合環境,帶動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房地產業、金融商貿業、文化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
軟環境方面,武昌區堅持不懈地抓好環境創新,著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法制環境;抓好武昌區投資(投訴)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服務承諾制和“壹門式”辦公、“壹條龍”服務機制;強化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和綜合協調機制,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重點掛牌保護;制定鼓勵投資政策,營造“親商、護商”的良好氛圍,努力建設服務型、法治化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