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采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後來會計人員壹般稱為賬房先生。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借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壹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壹種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古義是集會議事。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壹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壹起即成“會計”。
中國古代的會計制度在民間是很不普及的,民間的企業和富戶個人只有身兼會計出納的賬房,而沒有專門的會計。
但國家機關裏卻是壹直都有專門的會計部門和人員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會計”(這個詞不是外來語,中國古已有之)這個詞出現了。
最早的會計人員叫司會,後來的朝代多稱為“度支”,這個官職不但具有現代會計的功能,而且還很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很是超時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