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國際會計史

國際會計史

會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壹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的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實行會計模式的重大變革,以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不斷改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

壹、現代會計的內涵和特征

會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要手段,持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和控制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不僅是壹個主要提供會計信息的經濟信息系統,也是壹項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壹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人員應進行會計核算,取得並填制憑證。經審查,以合法憑證為依據,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順序在賬簿中登記反映,保證提供真實、正確的會計信息。

2.團結。會計作為壹項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對可以用貨幣表示的方面進行管理。以實物計量為貨幣計量的基礎,以貨幣為統壹的計量尺度,將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融為壹體,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概念概括”。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人員應當將連續發生的經濟業務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進行記錄。

4.系統化。是指會計人員首先要對各種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匯總,然後進行系統處理,從而提供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各種信息。

5.全面性。它意味著會計人員應該充分反映每壹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並加以記錄。同時,其會計人員應反映的所有經濟業務都必須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迅速,呈現出壹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內涵的變化。由於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對會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變化,即從原來主要對外編報報表和報告財務狀況轉變為內部加強管理;從事後核算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後核算同時進行;不再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而是轉向綜合提供和利用信息,幹預生產,促進管理,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的發展。成本會計中出現了壹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和彈性預算。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和決策的需要,會計方法還充分利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和決策。

3.會計工作的組織變革。應改變過去單純以管理職能為基礎的綜合管理體制,建立以投資、利潤、成本為主要內容的各級責任中心的會計工作,實現其綜合經濟核算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應用。由於會計工作任務、方法和工作群體的變化,會計數據處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和數據操作的準確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手續也比較復雜。因此,電子計算機壹問世,就迅速應用於會計數據處理,會計電算化出現了,並且正在進壹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基礎。我國歷來重視會計工作,自1985《會計法》頒布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推動了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的會計現代化實質上是會計國際化和國家化的結合。會計國際化要求中國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入統壹的國際會計體系;會計民族化要求中國會計要立足於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首先要實現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受其客觀環境的制約,受管理對象、管理要素和管理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經濟體制下,會計概念是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的概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客觀條件的沖擊,逐漸形成基於市場經濟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需要會計理論的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的主要功能是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地、合乎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視角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把過去的參照系從縱向比較改為縱橫比較,並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壹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與國際會計體系接軌,為實現這三個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 10 31)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反映經濟活動,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會計事務必須依法處理,同時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行為的懲處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並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務,嚴禁打擊報復。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強化相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範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促進會計工作規範化的有力保證,將進壹步加快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制、規範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在日本新體制交替並存的條件下,由於法制和監督機制不健全,會計工作還存在壹些問題,主要是會計秩序混亂。

1.直線管理的弱化。法律和制度是循規蹈矩的,也就是說,法律不算少,著書立說的學者也不少,但是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監管部門服從企業領導,外部監管部門服從地方政府。

2.執法檢查的靈活性。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多種因素而異。例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壹家企業故意逃稅10,000.00元。結果,鑒於被檢查單位態度好,企業實際困難,免於罰款,繳納了少量罰款。

3.實踐保護差。會計專業持證上崗已經很多年了,但還是有壹些無證、沒文化的人在占崗。他們中的壹些人往往缺乏財務政策和會計知識,影響了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和嚴肅性以及會計工作的質量。

4.會計業績的公開存在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是遵紀守法、聚斂財富,更是對內對外負責。但現在在輿論導向上,更註重效率而不是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的先進事跡時,關於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很多,而關於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很少。如果會計人員主動揭露存在的問題,不僅在內部會受到批評和排擠,可悲的是在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和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範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中的作用,加強這項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壹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落實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確保制度和法律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和會計主管人員要深入壹線,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實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應充分利用新的會計方法,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進壹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改革。會計人員管理和會計電算化改革尚未全面開展,政府部門會計管理的職能和方式仍需進壹步轉變。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既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障會計規則正常運行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和貫徹有關會計法規,采取切實措施,嚴肅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會計工作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現有法律法規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將會計法的規定具體化,進壹步完善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

3.加強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實現會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是進行會計改革,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高科技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利益競爭和市場競爭,關鍵在於信息競爭。加強會計電算化事業,應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研究制定總體發展規劃,指導我國會計電算化有計劃、有步驟的發展;要制定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逐步把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引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加強會計軟件市場管理,做好商用會計軟件評估工作,促進我國會計軟件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會計電算化人員的在職培訓,培養壹支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隊伍。

4.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的素質和積極性直接影響到會計工作的提高和會計改革的順利進行。通過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人才培養、評價和選拔機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做好在職會計人員培訓工作,落實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層次開展會計專業在職教育的政策,在財政部門統壹規劃、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和各類辦學力量參加會計在職教育。同時,研究制定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