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鹽城工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院校?

鹽城工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院校?

鹽城工學院是公辦。

鹽城工學院是江蘇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位於有“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美譽的鹽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於1996年5月由鹽城工業專科學校與鹽城職業大學合並組建而成。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始名鹽城工學院)創建於1958年,1986年成為全國建材類3所示範性高等工業專科學校之壹;鹽城職業大學創建於1985年。2000年,創建於1964年的鹽城會計學校並入鹽城工學院。截至2018年1月,學校占地面積2270畝,校舍建築面積59.2萬平方米,學校擁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設有20個教學院部,64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0多人、聯合及全程培養研究生181人。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截至2018年1月,學校擁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6個省級壹級學科重點建設學科6個。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建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重點專業(類),2個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江蘇省卓越計劃(軟件類)試點專業;建成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9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含建設點)。學校是"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4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藝術設計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知行合壹,能力為本的機制專業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省級重點專業(類)(7個):材料類、機械類、土木類、設計學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江蘇省卓越計劃(軟件類)試點專業(4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自動化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與淮海中聯水泥聯合有限公司、江淮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機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鹽城工學院---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實踐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9個):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物理及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計算機基礎中心、環境化工實驗教學中心、電氣與新能源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新材料與江蘇沿海工程建設實驗教學中心、環保裝備及先進制造實踐教育中心、沿海生態環境監測與汙染控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創意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院系設置: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設有18個二級學院、1個教學部。師資力量截至2018年2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500多人,專任教師1300多人,其中特聘專家3人、高級職稱700多人、博士500多人(含在讀)、研究生導師139人。聘請特聘教授16人,聘請兼職教授180多人。現有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養人選等170多人,省級教學名師、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17人建築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為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2個學術團隊為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姚穆院士、阮雪榆院士、孫偉院士、著名服裝設計大師王新元等壹批知名專家被聘為學校的客座或特聘教授。

教學成果:

截止2014年2月,學校有省級優秀精品課程14項,省級精品教材9項,校級精品課程14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省級教改項目14項,其中2013年,學校有2項教學成果獲得壹等獎,2項教學成果獲得二等獎,82個項目入選省"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省級優秀精品課程(14個):土力學、材料科學基礎、粉體工程、機械設計、材料物理性能、CAD/CAM技術、土木工程材料等校級精品課程(14個):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服裝設計專業素描、材料物理性能、物理化學、CAD/CAM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標誌設計、計算機基礎、會計學、機械原理、電子商務、電機與拖動、電路與信號系統省級精品教材(9個):結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會計學、政治經濟學等校級精品教材(1個):平面構成省級建設精品教材:

建設工程質量檢評與事故處理、工程項目管理案例學生在全國、全省大學生有關技能競賽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壹等獎和交叉創新壹等獎,學校獲批"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校"夢之聲"合唱團屢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2011年2月應邀赴維也納參加"中奧建交40周年金色大廳慶典音樂會"演出。多次被表彰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學術研究。截至2018年2月,學校技術轉移中心為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中心,獲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學校科技查新工作站為教育部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建有江蘇高校生態建材與環保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擁有江蘇省新型環保重點實驗室等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科技服務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其中,江蘇省新型環保重點實驗室是江蘇首家新型環保重點實驗室,也是鹽城市第壹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2006年至2014年2月為止,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2項、省級121項,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項;發表科研論文5000多篇,被SCI、EI等收錄507篇。其中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星火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61項;獲批江蘇省科學技術獎9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總數列全省高校第三位;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5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44件。

學術資源:

學術刊物《鹽城工學院學報(社科版)》主要設置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文學、語言、歷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欄目;同時結合地方實際設立了"鹽海文化"研究專欄,其內容包括海鹽文化研究、新四軍研究、沿海灘塗與濕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科版)》主要刊載機電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工程、建築工程、紡織工程、汽車工程、海洋工程、計算機應用等專業學術論文。學校被中國高教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教育科研單位",《鹽城工學院學報》社科版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評為江蘇省壹級期刊。2006年、2010年,《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蘇期刊"明珠獎"特色欄目評比和2010年第二屆全國地方高校特色欄目評比活動中,"鹽海文化研究"專欄被評為"特色欄目"。館藏資源鹽城工學院圖書館成立於1996年,由原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圖書館和鹽城職業大學圖書館合並而成。設有迎賓大道校區(北校區)圖書館和希望大道校區(南校區)圖書館。據2014年學校圖書館官網介紹,館舍總面積達4.7萬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多個。圖書館工作人員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16人,館藏印刷型文獻160萬多冊。目前使用的各類數據庫近30個。

所獲榮譽。經過多年的建設,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育科研單位、全國和江蘇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全國高校節能管理先進院校、江蘇省和鹽城市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高校思政工作先進集體、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省助學工作先進集體、省高校文明食堂和文明宿舍先進單位、省高校節能工作先進院校、江蘇省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2月,學校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的2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聯系和長期合作關系。學校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美國底特律大學舉辦4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加拿大蒙克頓大學聯合培養碩士,與英國樸茨茅斯大學、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韓國江陵原州大學合作開展互認學分、互發文憑校際交流項目。先後與美國UGS公司聯合***建優集學院、與印度NIIT信息技術學院聯合培養軟件人才。學校積極拓展聯合培養研究生渠道,與中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東南大學等8所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現有兼職研究生導師34人,在培研究生44人,其中博士3人。

特色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鹽城工學院的特色專業,就業主要面向大型城市,男生學習該專業較有前景。學生需要學習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畢業生可以在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當下熱門專業、學校環境好、設施完善。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畢業生可以在工業生產第壹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主要是鹽城工學院首批具有招收本科專業資格的專業之壹。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巖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畢業生可以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隧道、道路、橋梁、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學校有教職工近1700人,專任教師13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700多人、博士600多人、研究生導師260多人。特聘教授28人,聘請兼職教授180多人。有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養人選等400多人,省級教學名師、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