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方式
屬於以下三種情形之壹的,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視為能夠可靠計量:
1.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存在活躍市場,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以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3.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交易市場,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公允價值。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公允價值時,要求采用該估值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估計數的變動區間很小,或者在公允價值估計數變動區間內,各種用於確定公允價值估計數的概率能夠合理確定。
問題二:什麽是法律的公允性 公允性:常見於會計審計制度中。就是說是否被大眾廣泛的認可。
公允性,是指會計報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 和資金變動情況。
合法性,是指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國家財務會計制度及其他財經法律、法規的規定。
壹貫性,是指會計處理方法的選用是否符合壹貫性原則。
參考相關資料並整理得:
壹、目前國內對合法性與公允性關系的觀點
1.同壹論:合法性即為公允性。只要合法必然公允,不合法則壹定不公允。
這種觀點存在以下缺陷:
(1)合法不壹定公允,不公允也未必就不合法。
(2)公允不壹定合法,不合法也未必就不公允。
2.前提論:合法性是公允性的前提。是否公允首先要看合法與否,如果不合法就壹定不公允;同時合法也不能保證公允。前提論彌補了同壹論的第壹個缺陷,但第二個缺陷仍然存在,即過分強調合法性,沒有意識到公允未必合法,不合法未必就不公允。
鑒於以上觀點的不足之處,國內有學者提出了另外三種觀點:
1.補充論。認為公允性是對合法性的補充,在同時滿足合法性的幾種處理方法下,用公允性作為標準,由CPA依靠職業判斷來決定。
這種觀點類似於“前提論”,彌補了“同壹論”的缺陷。與前提論不同之處在於這種觀點著重於公允性的作用,意識到合法性本身的局限,由公允性作為補充。
2.實質論。即合法性是形式上的要求,而公允性是實質上的要求。
這種觀點似乎在找壹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試圖通過合法來保證最低限度的公允。然而,實質論仍未明確二者的關系,類似於“前提論”,不同之處在於將合法性與公允性作為兩個層次的目標來要求。因此,實質論仍無法解釋二者的關系。
3.平等論。即合法性和公允性相互獨立,涇渭分明。這種觀點承認存在合法但不公允,公允卻不壹定合法的情況,較前幾種觀點似乎更合理。但是將二者等同起來作為目標,就如同把道德約束和法律強制等同起來壹樣,二者壹旦沖突必然要做出選擇。平等論將合法與公允分立,在避開二者矛盾時卻無法避免如何處理二者關系的難題,顯然在理論和實務中都是行不通的。
二、有關國家或地區與國際組織對合法性與公允性關系的處理
不同國家或地區隸屬於不同的法律體系。德國、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的法律隸屬於大陸法系,在法律制度中有詳細的規則,從內容到體系完整而系統,這些國家往往會側重於合法性。而英國、美國等國家隸屬於普通法系(英美法系),這些國家主要依據傳統和慣例來規範,因而只是壹些原則性規定,因此這些國家往往更推崇於公允性這個涵蓋範圍較廣的概念。從整個趨勢看,無論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還是國際準則都逐漸將公允性作為首要目標,明確指出公允性較之合法性更重要。
三、合法性與公允性關系的重新認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可以從合法性的制定與操作兩個層面來處理與公允性的關系,力爭將合法性向公允性的要求靠近。
kjlww/lunwen_show.php?lunwen_id=2145
問題三:公允性意見是什麽意思? 就字面的意思就是“被大眾廣泛的認可的意見”
問題四:公允價值是什麽意思 公允價值,指在壹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自願的雙方交換壹項資產或清償壹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
問題五:財務上公允性和真實性有啥區別和聯系? 會計上的真實性,是指財務報告所反映的交易及事項必須是實際發生的,相反,對未發生的交易及事項加以反映,則構成財務報告的虛假陳述。這的確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除了虛假陳述之外,財務報告不存在足以導致投資者決策失誤的其他問題嗎?換句話說,是不是說只要財務報告所反映的交易及事項都滿足了實際發生原則的要求,就不會誤導投資者決策失誤嗎?
多數情況下,年報所反映的類似顯失公允的關聯方交易、違規擔保、控股股東惡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等,與公司正常項目損益壹樣,都是實際發生的,並不會影響到財務報告的真實性。這就好比助人為樂是真實發生的,殺人越貨也是真實發生的,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顯失公允的關聯方交易雖然是真實發生的,但不適用於任意第三方,或者如果改變交易的任意壹方,交易的價格以及損益結果都會發生根本變化,由此導致人為操縱公司損益,或者以損害公司利益為代價,或者以損害關聯方利益為代價。真實發生的違規擔保往往以上市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並因此損害股東利益為代價。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控股股東惡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等真實發生的交易及事項。
實際上,真實性只是公認會計準則對財務報告的最低要求,滿足這壹要求只能保證董事長、分管公司財務的行政執行官以及會計負責人免於受到刑事處分,但不能避免由於財務報告的錯報、漏報、舞弊而受到民事訴訟,後者可能導致公司及有過錯的當事人對投資者損失給予經濟賠償,公司股票暫停交易甚至退市,有過錯的當事人喪失任職資格或被列入市場禁入者名單等等。在建立公司信任度衡量標準時,之所以將真實性排除在外,就在於它遠遠不能證明滿足真實性要求的信息披露是值得信任的。
與真實性相比,公認會計準則對財務報告的總體要求是公允性,又稱為公允列報。由此涉及的問題相當廣泛,包括交易價格的公允性,資產減值會計的公允性,固定資產折舊的公允性,費用配比的公允性,高管報酬的公允性,非常項目損益的公允性等,或者概況為資產凈值的公允性與業績的公允性。進壹步說,公允列報不僅要求交易或事項的結果是公允的,也要求交易或事項發生的過程是公允的。例如,股權轉讓未經中介資產價值評估為程序不公允,即使轉讓價格可能與公允價值較為接近;評估增值超過了實際的未來收益折現水平,即使獲得交易雙方的認可,資產價值評估的公允性也值得懷疑。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會計準則》在闡述公允列報要求時,連帶地提出了遵從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恰當地運用國際會計準則,並在必要時提供附加披露,則可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形成公允列報的財務報告。”這就是說,遵從會計準則是確保財務報告公允列報的前提條件。受此指引,財務報告的公允性,包含了合法性的內容。為此,有必要明確壹個狹義的公允性概念和壹個廣義的公允性概念,前者側重於交易及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後者泛指壹切合法性意義上的公允性。例如,即使壹家上市公司年度信任度專項公允性指數為100或0分,只要在合法性指數上的得分有限,充其量表示狹義的公允而廣義的有欠公允。
問題六:審計總目標中公允性的解釋 財務報告審計的公允性目標
公允性既是壹個會計概念,也是壹個重要的審計概念。關於“公允性”的含義,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審計準則說明書第5號》作過原則性說明,它認為公允性只有聯系到公認會計準則才富有意義。審計師對公允性表示正面意見,意味著對財務報告具備下列特征所持的壹種信念或信任:(1)所選擇和運用的會計原則得到普遍接受;(2)會計原則切合實際;(3)財務報告,包括其註釋的內容反映了影響使用、理解和揭示財務報告的重大事項;(4)財務報告中反映的信息已作合理分類、匯總,即詳略得當;(5)財務報告在可接受限定範圍內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之變化所作的表達反映了基本事實與交易。“可接受限定”是指財務報告允許的合理的和現實的限定。在美國,審計職業界將公允性審計目標與公認會計原則相聯系。在我國,審計判斷的依據則是企業會計準則和國家其它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也就是說,在公允性目標下,審計工作就是驗證被審計單位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和國家其它有關法規的程度。
由上述“公允性”概念解釋我們可以看出:
1.“公允性”並不排斥“真實性”,“真實性”作為“公允性”的子目標更為恰當。
財務會計報告是以簿記系統加工生成的信息為基礎,並按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進壹步予以加工,形成壹級既可靠又相關的會計信息。信息的可靠性是指被確認的項目的信息是真實的、可驗證的和不偏不倚的。這要求會計確認的資財、債務或其他事項的影響必須具有足夠的真實性,基本上沒有大的錯誤,而且在引導投資者、信貸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上基本上不存在偏向。信息的相關性意味著該信息具有反饋價值、預測價值,並能及時提供。具有相關性的信息能夠影響投資者和其他用戶作出決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眾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在可靠性的基礎上,更強調相關性。因此,審計目標也由傳統的“真實性”發展為現在的“公允性”。
公允性給了審計人員專業判斷的空間和余地。企業的會計核算如果遵循了企業會計準則和國家其它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則可以認為財務報告公允地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反之,則相反。企業會計準則和國家其它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包括某壹特定時間裏可以接受的會計作法的慣例、規定和程序。因此,他們不僅只局限於權威性文告,還應包括在業務中通過***同使用而得以接受的具體做法。
在企業會計準則和有關財務會計法規中包含著許多會計估計,而會計估計合理與否決定了核算結果的合理性。如果不同會計人員對同壹經濟事項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算,或在同壹方法中選用不同的參數進行核算,就會帶來核算結果的差異。例如,對固定資產定期進行價值評估並據以提取減值準備。是新企業會計制度的壹個重大突破。但我們知道,壹方面,在對固定資產進行評估時,選用的評估方法不同、參數不同,會對評估價值產生很大影響;另壹方面,固定資產期末的貼面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折舊方法、折舊年限、折舊基數的選擇和對凈殘值的估計。這就給審計人員的判斷帶來了困難。因此他們並不聲明在可供選擇的原則中,企業作了最好的選擇,而是說企業作出的選擇是可以被接受的。
可見企業會計準則和有關財務會計法規本身不具有精確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能力,如果以“真實性”作為審計的壹般目標顯然不夠全面,“真實性”作為“公允性”的子目標更為恰當。
2.公允性包含了會計信息充分揭示
公允性要求企業財務報告和其附註必須包括對重要財務信息的充分揭示。顯然,要做到充分揭示,先要判定什麽是重要財務信息。重要性的判斷標準有兩條-性質特殊和金額巨大。壹般而言,如果某項信息會使信息使用者在......>>
問題七:什麽是市場的公允性 10分 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確定價格交易,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壹項資產可以被買憨或者壹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
問題八:什麽是會計公允性 以市場價值為基礎入賬,而不是以歷史成本入賬,這類以公允價計量的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舉例子
公允價值入賬 股票購入100萬 市場價150萬,以市場價為準,50萬計入公貳價值損益
歷史成本入賬 買來固定資產60萬 以60萬作為購入價
問題九:公允反應什麽意思呢,怎末翻譯成英文是什麽呢 審計的公允性是指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了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
財務報表的公允性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註冊會計師是在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報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發表審計意見
公允反應:Just and sound response
問題十:8172919是什麽意思? CPA是註冊會計師(Certified Public Accoutant)的英文縮寫,是指依法取得註冊會計師證書並接受委托從事審計和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務的執業人員。註冊會計師主要承接的工作有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出具審計報告;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辦理企業合並、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的報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等。尤其是在執行上市公司審計時,註冊會計師不僅要鑒證壹個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規和制度,而且還要判定其會計報表是否遵循了真實性、公允性和壹貫性原則。由註冊會計師依法執行審計業務出具的報告,具有證明效力。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簡稱 ACCA) 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國際會計師組織。ACCA 的國際地位舉足輕重,聯合國於確定其環球課程時, 亦是以ACCA 的課程作為藍本。
自1990 年起,ACCA 便積極參與中國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 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大連,南京,長沙,深圳和西安等城市設立了13個考點和9個培訓中心。 目前ACCA 在中國大陸已有8,000 多名學員,會員已達800人。
學員完成14張考卷並積累3年相關工作經驗,可申請成為ACCA 會員,並授予 “特許公認會計師”稱銜,可使用ACCA作為頭銜。
ACCA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的,但是由於地方保護主義,也就是保護本國的會計師,雖然在企業任職可以,在事務所做鑒證業務就不行了,舉例:ACCA在中國可以作到跨國公司的CFO,但是不能在審計報告上簽字.目前為止,能在國內審計報告上簽字的只有CPA,CPA分為執業和非執業兩種,看清楚,是執業不是職業,執業可以在審計報告上簽字,非執業不行,但是可以在企業任職,不過要想進入跨國公司還要英語好,CPA***有5科: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要求在5年之內全部通過,否則到第六年還未全部通過的話,第壹年的成績作廢,第七年還未全過,則第二年的成績作廢,以此類推,即單科成績有效5年.ACCA壹***14科,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3科,第二階段6科,第三階段5科,單科成績有效10年,中國和英國有互相承認的協議,所以通過CPA的考ACCA可以免考第壹階段全部課程和第二階段的1\3課程,另外第三部分5科中前兩科是從4科中選兩科,如果發展方向是企業就選企業方向,如果發展方向是事務所就選鑒證方向,第三部分的後3科必須在壹次考試中同時報名,不允許分著報名,且必須三科全過才有效,如果只過兩科,那麽沒過的壹科也要達到40分,這樣過了的兩科成績可以保留壹次,如果沒夠40分或者只過壹科,則白搭,至於工資,具體要看個人的能力,CPA中有佼佼者,ACCA中也有廢物點心,能過ACCA的人未必過的了CPA,因為CPA答案唯壹,不允許個人的發揮,錯就是錯,對就是對,ACCA允許個人的發揮,答案不唯壹,妳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妳的想法合理,ACCA是很註重個人能力的,CPA不是不註重個人能力,而是因為這個行業在我國起步晚(91年,國外是上百年)所以國外認為我們的考試不夠權威,為了打消國外的想法,財政部將CPA考試設計的極為變態,超難,想考就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ACCA則要求外語好.以上意見僅供參考,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