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道家的思想,認為“道”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本體,是萬物的表現。從其產生的過程來看,是自然的,沒有任何外界強加的力量,所以“道”就是“無為”。
但從其創造的結果來看,萬物皆因道而生,所以可以說道是“無所不為”因此,道家不是說“無為”,而是說“無為而無不為”;不是什麽都不做,什麽都放棄,而是按照規律和邏輯自然發展變化,而不是強迫。
萬物皆有其自然過程,無為而自造。所以實際行為只是符合道德規範和物質發展規律的行為軌跡。不壹定要停止或抵制任何事物本身,而是要實現宇宙中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道的特點是靜,它的工作是引導人。它所尋求的是如何認知,如何把復雜變成簡單和樸素,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質。所以要服從現實,把問題客觀化,減少自身的疏忽。
擴展數據:
道家弟子把老子的《道德經》作為基本經典,把“道”和“德”作為最高信仰。在古代,佛教不可能撼動道教,除非把道教和道教分開,因為道教勢力強大,所以佛教徒想盡辦法把道教和道教分開。
道教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道家黃老學派的理論和實踐上。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應對這種局面,黃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了唯心主義,開始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
在此基礎上,黃老陶提出了道家思想,不僅解決了法律本身的合法性問題,而且開啟了道家治理世界的道路。此外,黃家族還提出了壹系列政治主張,如天道、守女用男、君子和而不同、清靜無為、簡樸有禮、休養生息等,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的精髓。
從道教治理國家的實踐來看,無論是治下的齊國,還是治下的秦,以及後來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百度百科-武威大道
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