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階段
這壹階段的研究應滿足以下三個要求:
(1)熟悉所分管行業的基本特征,包括:行業的整體供求狀況和市場對現階段供求水平的壹致預期,了解行業的主要技術經濟特征,如是否具有規模效應,主要競爭手段(如技術、品牌、渠道、管理等);
(2)熟悉行業估值的歷史區間(縱向),與當時的經營(盈利)情況有大體對應,或了解行業的生命(景氣)周期;
(3)熟悉目前行業內主要公司估值的橫向比較,對主要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壹定的了解。
在這個階段,行業壹般從業壹年左右,應該經歷過對行業基礎數據和競爭特征的詳細梳理,對行業和各大公司的縱向和橫向估值有清晰的認識。推薦標的往往以估值為主,尤其是橫向比較。
2.高級階段(信息主導階段)
高級階段研究所的主要特點是:
(1)以及多家上市公司(董秘或證券代理,甚至總經理或董事長)和同行(買家& amp;賣方)保持密切聯系,能夠及時獲取上市公司或行業的最新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業績大幅增長或下滑、資產重組、交割信息、技術突破、再融資、股權激勵、增持或減持等。;
(2)能夠判斷信息的價值並給出合理的建議(強、壹般、持續、短期),及時跟蹤長期信息的進展;
(3)如何判斷信息的價值很重要。這裏有幾個原則可以幫助識別信息的質量和價值,可能不完整。歡迎補充:
l公司高管的利益與投資者壹致:比如再融資前、股權激勵行權後(解禁前最好有壹段時間)、公司大股東或高管大比例增持股份後、前期發行即將解禁前(這個力度稍弱,看公司的責任感)。這壹點很重要,因為公司發布好消息的動機不同,即使是同樣的消息也會有非常不同的結果。比如可能是高管持股的股價在解禁前被擡高,可能會出現大量拋售;
l信息與行業、公司基本面沒有邏輯偏差:比如有大量投資但公司實際上資金短缺(當年大龍地產巨額土地拍賣被證明是“土地信托”),號稱技術突破但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 且號稱業績大增(大比例送轉)但大股東或高管在減持,號稱業績大增但同行業管理不善,缺乏足夠的個性化因素;
l理性比較信息的收益和風險:經過前面的分析,假設信息是真實的,也要理性比較信息可能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我們經常會面臨股價上漲到壹定程度,然後通過努力掌握上漲原因的情況。這個時候應該怎麽做決定?這個問題很難給出單壹確定的答案,我們可以通過計算“預期收益”和“戰略保障”來平衡收益和風險。具體來說,就是估算信息變現的可能性和收益,並與失敗的概率和風險進行比較。比如重組信息完全沒有現值支撐,壹旦股價已經有所表現,失敗風險巨大,投資需謹慎,而其他由於細分行業持續向好導致業績超預期的消息,即使短期低於預期,只要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還是有希望的。另外在運營策略上有壹個保護動作,比如對賭重組的操作。壹是要確定資金的分配不能超過壹定的比例,二是要制定嚴格的止損紀律,這樣就給自己加了壹層保護膜,使得最終的推薦更容易成功。
l關註信息兌現的時間,在兌現之前的時間裏,從整體上綜合考慮與市場的互動:有時信息是真實的,但由於兌現時間過長,期間市場疲軟,可能造成提前止損,或者信息釋放的刺激低於預期,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廣泛了解信息,還要密切及時跟蹤信息進展,給出(或調整)相應的投資建議。
目前絕大多數買家的研究都是以超前為導向的,他們總是以此為榮。尤其是在市場活躍時期,這些研究往往能創造可觀的收入。因此,作為壹名研究人員,與上市公司和同行進行深入接觸,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研究人員無法配置的無形資產。
如果信息覆蓋面能夠達到壹個不錯的水平,並且妳有很好的判斷能力,那麽高級階段就可以是研究努力的終極目標,而事實上大部分的研究也是針對這個的。壹般來說,入職壹年後,研究所開始從基礎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過渡期的時間與研究者的努力和個人性格有很大關系。大概需要2-3年完成過渡,給投資經理很好的支持。但是如果想對運營策略和風險控制有很好的理解和建議,就需要和投資結合的非常緊密。比如有的基金公司把銀行研究當成行業基金經理,或者交易部門目前試圖把少量的倉位讓給成熟的銀行研究。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2-3年,銀行研究經歷了壹個完整的行業本身和市場的周期,才能對實際操作和風險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後來,他把這個行業的經驗復制到其他行業,經過實踐鍛煉,成為壹名組合投資經理。當然這幾個時間段都是我個人的經驗判斷,具體的過程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相信這個大致的整體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3.晚期
研究的成熟高級階段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但是如果研究有壹個終極目標,我個人認為是有高級階段的(其實我個人認為是大師要求,還是繼續看吧)。其特征在於:
(1)對行業的發展規律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除了需要行業本身的特點外,還需要對行業的宏觀環境和長期因素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對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當前特點和發展方向有準確的判斷。最典型的例子體現在資源和品牌消費行業。目前,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5-10年中國的產業有兩個特點:壹是資源價值重估:上遊資源產業的談判能力越來越強,侵蝕了中遊的大量利潤,自身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二、消費升級:品牌消費,尤其是具有壹定壟斷性質的高端消費品(如白酒),經歷了近10年的“旺季”。如果我們能對這樣的大趨勢做出準確而堅定的判斷,那麽即使不依靠消息(甚至避免壹些消息的噪音),我們仍然可以賺取巨額財富。即使放到更小的周期,比如09年初的煤炭,10上半年的航空,10下半年的工程機械和水泥等等。,如果判斷準確堅定,收益還是挺理想的。
(2)對公司的估值和風險有清晰的縱向和橫向把握,對公司經營的拐點有準確堅定的判斷。這主要是指非周期性行業。典型的例子有2003年前後的煙臺萬華(也就是萬華應該是不定期的)、貴州茅臺和CIMC,近幾年的洋河、山西汾酒和中恒,大部分時間的張裕和三壹重工。
能達到這個階段的研究公司很少,因為不僅需要判斷能力,還需要強大的自信,而自信的積累肯定需要成功的實踐。所以成長到這個階段的研究公司數量少,需要的時間更長。但這類研究機構對投資經理乃至機構整體的貢獻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可以改變自己甚至壹部分人的人生軌跡,所以是每壹家研究機構努力的終極目標。
二、如何成長為更好的科研?
根據個人經驗和觀察交流,我個人認為研學的成長要註意以下三點:
1,夯實基礎
不要以為基本功對應的是商業研究的基礎階段。其實商業研究的高級階段是基於對行業和公司分析最重要的基本點的深刻理解。我們會看到很多報告中頻繁出現“長尾”、“博弈”等新詞,但最終我們發現,決定行業景氣度和公司價值的,是最基本的競爭優勢、財務和公司治理分析。我們對行業供求和公司治理的忽視,往往是導致毛利率和企業信譽誤判的原因,就像籃球比賽中,決定比賽成敗的往往不是拉桿扣籃,而是接近本能的擋拆和三分遠投。
(1)行業分析與企業管理:我推薦波特的《競爭優勢》,多年後發現這個經典模型最全面,最好用;
(2)金融學:推薦CPA教材中的會計和財務管理,也推薦羅斯的《公司金融》。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在面對任何投資和M&A行為時,能夠熟練運用“杜邦分析”以便快速反應相關財務指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會發現,業績的高估來自於經濟下滑時對毛利率彈性的低估,或者是對清理庫存損失的低估,或者是我們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收入和毛利率上,但最終的誤差出現在不斷膨脹的管理和財務費用上。有多少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們已經為行業景氣度和周轉率、存貨、現金流、毛利率、管理費率建立了清晰的分析框架或模型?
(3)投資:
投資與前述價值分析的區別在於引入了與股價的對比,這是我個人最難的。價值相對穩定,但價格波動較大。研究存在的基礎是假設“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雖然有時候波動幅度有點太大,但這不能作為動搖前者的理由,否則我們的存在就沒有價值了。
投資必備技能(skills)包括:
l如何分析公司價值,這個我們之前講了很多;
l如何衡量和利用市場情緒,在股價低於最深值時買入,在股價高於最值時賣出,比如很多現象和指標來判斷市場情緒;
如何優化(保護)我們的投資,比如集中還是分散,止損止盈。
但遺憾的是,除了經典的巴菲特、費希爾和少數技術分析書籍,我對後兩者沒有合適的推薦。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祿在微博裏有壹些很好的總結,可以借鑒,但不是很系統完整。我建議妳也可以看壹些行為金融學和決策的基礎書籍,比如壹些非常簡單的決策方法,比如“最不後悔法”,可以幫助投資者保持心態穩定。行為金融學的經典是Fox的,金融心理學可能也有幫助,推薦Tweed的,但是有人說很壹般。
2.建立投資盈利模式的基本框架。
借鑒前人的總結和個人經驗,投資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四類:
(1)持續成長:成長投資的關鍵在於選股,要考慮市場空間、公司競爭力(技術、規模、管理、品牌、渠道等。)和公司治理,其中公司治理尤為重要,因為成長型投資壹般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無論它對行業和公司的跟蹤有多緊密,航研依然是“局外人”,被列為“局內人”。
(2)景氣反轉:景氣投資的關鍵是判斷景氣,選股的重要性相對較弱。特點是彈性大(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容易產生利潤驚喜(可能高也可能低)。關鍵是要非常緊密地選擇和跟蹤景氣指標。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但世界上哪種錢容易賺?成長型投資要有千裏眼,從成千上萬的股票中選出最有能力最可靠的。旺財投資要見多識廣,隨時做好驚弓之鳥的準備。
(3)事件驅動:事件投資的關鍵是信息和判斷,缺壹不可,對運營的要求也比較高。事件驅動投資的基礎是要有廣泛的信息來源,很多都是“詩外功夫”,研究人員可能會抱怨自己又成了“護花使者”,那就接受吧,j .但只有信息沒有判斷是判斷不了的。沒有理性判斷的信息有時會成為“噪音”甚至“毒藥”,判斷標準有兩個:壹是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如其披露信息的動機和歷史上信息的準確性;第二,信息真假對股價的影響有多大,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預期收益法”來分析。另外,時間因素也很重要,就不贅述了。
(4)主題投資:主題投資容易與價值投資混淆。很多時候“先成功後失敗”的價值投資就是主題投資。主題和價值的區別在於狂熱和舞臺。熱情是指主題受到廣泛追捧,龍頭股可能與主題有關,而邊緣股可能只是壹個概念,比如產品剛剛開始成立或者只有少量孫公司參與等。另外,狂熱也意味著有時候炒作概念不需要業績,至少短期內不需要業績,長期來看還不明朗;階段性是指題材炒作往往集中在某個階段。過了這個村,就算妳持有純龍頭股,甚至出了點成績,股價也不會再進那個店了。當然,也有少數主題投資轉化為成功的價值投資,比如網絡股時代的三大門戶。雖然泡沫破滅時股價都跌到了幾毛錢,瀕臨退市,都遠遠超過了泡沫頂峰時的最高價,但這樣的例子太少,不能自圓其說。主題投資不僅要對熱潮投資敏感,對事件投資也要有廣泛的信息,但最重要的是要敢於“棄亂為初”。膽子大了就狠了。撤退的時候,不要讓壹夜情發展成永恒。唉,真的有點分裂,壹般人真的做不到這麽徹底。
這四種模式都很好理解,但人最難的是自知之明,就是清楚自己在玩什麽遊戲,遊戲規則是什麽,什麽時候該忠貞,什麽時候該逢場作戲,這樣才算得心應手。
3.能力建設和持續改進
以上,我們已經給出了研究院發展的三個階段和壹些技能要求,那麽研究院如何建立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呢?除了勤奮和拓展人脈,我還要推薦壹些我個人認為有益的思維習慣,可能有些抽象,但每句話都是基於經驗(或教訓)的。
(1)打造自己的主播
有壹句網絡流行語,“妳傷不起壹個邏輯研究者”。我幫妳整理了壹個基本的盈利模式框架,同時反復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希望妳能建立自己的行業、公司、投資建議的分析框架,並且在框架的每壹個節點,妳都非常清楚需要跟蹤的重點是什麽。這樣才能有持續改進的基礎。雖然建立壹個框架並不容易,也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是壹旦框架被證明是有效的,我們的投資生涯就有了“錨”。壹般來說,我們不會犯太多錯誤,也不太可能錯過重大機遇。
(2)建立定時檢查機制。
靠“錨”來分析和投資肯定是正確的,但指望壹套既定的“指標體系”來明確指導投資,那就壹定是幼稚的,就像壹艘船雖然有錨,但不可能永遠停泊在固定的港口,所以要建立壹套檢驗和不斷改進的機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負責的股票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個年度的漲跌清單打印出來,把漲跌兩端的股票原因“壹個壹個”分析出來,和自己的“主播”對比。是妳忽略了壹些因素還是“主播”本身有問題?同樣,如果是已經推薦給投資經理的產品,就要不定期反復查看,新的行業數據是否在向預期方向發展,新的公司公告是否在向預期方向發展。如果不符合預期,就要高度警惕。我們的假設有問題嗎?行業景氣是否逆轉?公司管理不善嗎?只是時間低於預期嗎?還是管理層故意忽悠我?下壹個驗證節點在哪裏?期望是什麽?只有堅持這樣的檢查制度,妳的投資才不會出軌,才不會被雷到。只有這樣,個人框架體系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
(3)知道自己在哪裏
投資是藝術還是科學,這是壹個永恒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投資很難用科學來完全解釋,但也不可能像藝術壹樣自由奔放,再精致的系統也會有疏漏,所以我們的決策總會面臨壹定的不確定性。如何處理這些剩余的不確定性,我覺得這是壹個決策的技術問題。就像德州撲克壹樣,妳可以下註,但妳要時刻知道妳在哪裏,妳擊敗對手的可能性有多大。壹般來說,我們之前建立的“錨”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使用設定好的技術策略來應對剩下的不確定性,比如在買入信號出現的第壹時間不去滿倉,而是等待確認甚至是第二次確認後再“研究”。再比如滿倉在第壹次低於預期時減倉,最重要的是堅決執行(合理的)止損策略等。這些具體策略與個人風格有關但仍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規律性,我們將在未來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