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備好出版的書稿;
2、聯系壹家出版社,看他們是否願意出版您的書。如果願意出版,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出版:?
(1) 書稿好:出版社願意包銷您的書,則比較省事,您只要把書稿交給出版社,簽好合約,責任編輯會與您聯系。?
(2) 書出版後銷售有壹定風險,則出版社可能會讓您包銷壹部分書,您必須要為如何銷掉這些書傷腦筋。否則您可能要賠錢。?
(3) 書稿出版後銷售風險較大,您又壹定要出,則可能采用合作出版的方法,就是書出版後,銷售完全由您負責。出版社收取壹定數額的出版費。
3、印刷廠可以自己聯系或者由出版社聯系
壹、如何找到靠譜編輯
靠譜編輯,首先得是壹個真正的出版社圖書編輯,當然,民營出版機構如磨鐵博集天卷也是ok的,但要避免中二道販子的招。
二道販子也就是中介,有的開了公司,有的只是壹個人,自封各種頭銜,在網絡上到處忽悠。二道販子實行的是廣種薄收,見稿子就收,然後分門別類塞給各個出版社編輯,出版社看中了,他再反過來跟妳簽壹個合同或協議。當然,出版收益多數被他吃了,給妳剩點渣渣或連渣也不剩。然而對新人來說,稿費被吃或許並非最大的壞處,最大的壞處是:妳的稿子並未受到重視,只是他們上千本搜集來的書稿中的壹部,他起的也只是“二傳手”的作用。他們會大大耽誤了妳的時間與精力。
分辨這些二道販子的方法不難,在圖書出版QQ群、微信群裏熱衷露臉、吹牛逼的,基本就是二道販子。他們靠頻繁亮相、自擡身價來吸引新人的註意力,以獲得“貨源”。這些人的名字我就不點了。
其實,找到靠譜編輯很簡單啊,妳到新華書店找幾本跟妳同類型的書,掏出手機拍下版權頁(寫CIP數據以及出版日期的那壹頁),上面有出版社的社名與責任編輯的姓名以及讀者服務熱線(或發行、編務)固定電話,妳壹個電話打過去,說我是《XXX》書讀者,請問這本書的責編XX老師的電話是多少,就可以問到編輯的固定電話了。如果對方多問壹句:您找他有什麽事嗎?妳可以坦誠地說:我寫了壹本類似的書,想跟XX老師聊聊。基本上,妳就可以獲得聯系方式了。提醒壹下:責任編輯有時只是文字加工編輯,選題策劃由策劃編輯來主控,但不要緊,如果他不承擔策劃職責,會將妳的大作轉給策劃編輯(或直接告訴妳應該找誰)。還有壹種可能是,該圖書是民營出版機構買書號或通過其他方式與出版社合作出版,這類書通過版權頁找到真正的策劃人相對有點難,好在多數圖書是出版社的本版,碰上合作圖書也只是讓妳多打幾個電話而已。
以上招數,新人使用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但卻是最為有效的。這個招數不僅能確保妳直接聯系到編輯,還能確保妳的大作跟編輯的出版方向高度匹配。新人將太多時間浪費在尋找編輯之上,找到編輯之後,大多數編輯的出版方向又與書稿不符。出版社編輯分工很細,做青春文學的,做繪本的,親子教育的,做經管的,經管又細分股票、會計、互聯網創業……把妳的大作比作壹條魚,妳給猴子和兔子沒用,要給貓。
新人最常用的,還是圖書出版QQ群與出版社公***投稿郵箱。
出版QQ群裏,活躍的永遠是二道販子,圖書編輯基本深度潛水。新人作者如果想通過這個渠道找靠譜的出版渠道,可以在群成員名單裏,找出備註有出版社社名的呢稱,如“張三-中信社”,這些呢稱壹般都是出版社編輯——出版圈子不大,呢稱假冒很容易被同行看穿。妳壹個壹個私聊,但多數編輯的出版方向未必與妳吻合。怎麽聊,下文我再細說。
至於出版社網站與圖書上留下的投稿郵箱,相信我,那是壹個深不見底的大坑。99.99%的編輯不會去社裏公***投稿郵箱裏選稿。成千上萬封未讀郵件躺在那裏,灰塵壹米厚。
二、跟編輯溝通的正確姿勢
無論妳是通過直接打電話,還是QQ群或論壇,聯系到了圖書編輯,接下來壹定會有的動作是,加QQ深聊。壹般不用微信,第壹是使用習慣,第二是就書稿溝通來說,QQ更加好用。
有道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還想告訴妳,伯樂對於千裏馬的渴求,絲毫不會亞於千裏馬對伯樂的渴求。
編輯也有考核有壓力啊,品種量、碼洋量、加印當量……直接跟獎金掛鉤,也直接跟成就感掛鉤。所以,明智的編輯從來不會把自己當伯樂。
每行每業,我們都會說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對於圖書編輯來說,讀者是自己的衣食父,作者是自己的衣食母。兩邊都很重要,甚至,在壹定程度上,作者更重要。因為,有了優秀的作者,讀者才會買單。
圖書編輯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優秀作者資源多寡。策劃能力就算稍微弱壹點,優秀作者完全能夠幫其補齊,文字功底稍微差點,找個靠譜的加工編輯。壹個有充足優秀作者資源的編輯,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此,作者即便是新人,也無須唯唯諾諾、戰戰兢兢,當然也不可以自以為是、牛逼哄哄。平等與禮貌即可。
我個人覺得,大致這樣的溝通是高效的:
1,簡短寒暄,直入主題。例:X老師妳好,我是XXX,我寫了壹本書稿,這是選題策劃案。謝謝!
2,在線將選題策劃案發過去。如果編輯不在線,就發QQ郵箱,QQ留言以上寒暄,註明策劃案發在QQ郵箱請查收。
沒有必要說自己寫書多辛苦,或者強調自己的書寫得多好。編輯看了策劃案會有自己的基本判斷。如果有需要了解的,他會主動找妳。
選題策劃案極為重要,但很多新人並沒有或者寫不好。絮絮叨叨介紹作品,不如采取標準的範式來溝通,壹目了然,便捷高效。
每個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單都不完全相同,但核心要素是壹致的。此外,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單,多數是表格,比較呆板,是策劃在選題立項時的標準文本。畢竟,編輯向選題委員會推介選題,跟妳向編輯推薦還是略有差別的。所以,我建議作者跟編輯的前期溝通,不要采用出版社的模板,而是用word文檔按照以下格式做(括號裏的文字是提醒語言,不要寫進去了哈)——
《如何順利出版壹本書》(書名,居中,壹級標題)
——老司機手把手帶妳混出版圈(沒有副書名也可以)
本書簡介(居左,二級標題)
本書15萬字,分為9章。第壹章講述如何順利找到靠譜的圖書編輯,第二章講述與圖書編輯高效溝通的方法,第三章講述選題策劃案的結構、寫作方法與註意要點,第四章(省略哈,此簡介客觀描述即可,150字左右。如果是小說,不要第壹章第二章第三章這樣去介紹,用150字介紹概貌即可)
再:如果書稿在網絡上連載過,可以在150字介紹後,分段再寫:本書稿在天涯煮酒連載,取得了100萬的點擊量,讀者反響較好(別說很好,就算很好也用較好)。鏈接地址ABC。(如果點擊量可觀,評論較好,這絕對是大大的加分項)
作者簡介(居左,二級標題)
張三,筆名老司機,70後,已出版作品《abc》(xx出版社,2011.6)、《yyy》(xx出版社,2015.7)等作品多部。(三本以內,沒出版過圖書的,寫幾篇發表過的文章也行,什麽也沒有的,就不要虛構了,這個不太重要,主要還是妳的選題的市場價值與文稿的質量)
讀者定位(居左,二級標題)
文學愛好者(三個以內的名詞,描述妳的讀者目標群體)
本書特色(居左,二級標題)
技巧實用:有幹貨,有具體操作方法與套路。
(1-3個特色)
競品分析(居左,二級標題)
(在當當京東買三四本銷售較好的同類型圖書,客觀分析每壹本圖書的優劣點,最後指出妳自己的書稿的競爭力在哪裏。順便將競品圖書截圖貼上,便於編輯做進壹步市場調查。作為新手,妳的分析或許不太專業,但至少證明妳用心了,而且有市場意識。文學愛好者別清高,市場意識不是個壞詞。本書特色與競品分析有壹定的交集,新人請註意後者強調的是與競品的不同點。)
聯系方式(居左,二級標題)
我建議有這麽壹欄寫上自己的姓名,QQ號碼與聯系電話。編輯面對的作者多,要是QQ上沒有對妳的名字做備註的話,想找妳時半天找不到妳的聯系方式。
本書目錄(居左,二級標題)
略
本書樣章(居左,二級標題)
壹般是1萬字左右的連續文字。編輯看完後,若是覺得還可以,但又不是很確定,可能會讓妳再給壹兩萬字深入了解壹下。少數編輯,甚至想要看壹半的書稿或全稿,有些作者就擔心了,我的書稿會不會被盜用創意?會不會被剽竊?
這些擔心純屬多余。編輯盜用妳的創意,再找壹個人來寫(或剽竊),還不如直接用妳的書稿,或讓妳修改完善。繞那麽大壹個圈子,他壹分錢落不著,還背負法律上道德上的風險,傻子才幹。再說,妳把小說貼在論壇上公開展示,怎麽不擔心被剽竊啊。所以,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策劃案的的介紹到此為止。
如果編輯對妳策劃案感興趣,自然會主動聯系妳,進壹步跟妳溝通。如果大半個月沒有回音,妳可以主動問壹下他是否看了策劃案。編輯有時候趕進度,沒時間看也比較正常,妳提醒壹下很有必要。
等編輯看了,可能會禮貌地拒絕妳,這時沒必要據理力爭或解釋什麽了,沒有多大意義。說聲謝謝,繼續打磨書稿或尋找伯樂去吧。
沒有被拒絕的話,出版幾率倍升。接下來妳們就會針對書稿方方面面來展開溝通。需要說明的是:編輯(策劃編輯)看好妳的書稿,不意味著肯定能出版,他需要說服選題會立項。立項的成功率,跟妳書稿的市場價值與質量有關,也跟他在單位的業績有關(出的書多數好賣,通過率高;反之,多數遭卡)。
前面我說過,作者是編輯的衣食母。這句話跟新人說,意思是妳要跟編輯平等溝通,不要唯唯諾諾。當然,也不要真的像父母對兒子壹樣高高在上。
最後,吐槽壹下我剛進出版社時遇到的人與事。曾經有個陌生作者QQ我,說有壹本超級牛逼的書稿,出版後保證能暢銷至少100萬冊。他是代理人,作者是壹個中學生,具體寫的什麽忘記了,反正通篇幼稚的議論與假大空的抒情,記得裏面有類似於“青春是壹首激昂的歌,青春是人生最壯美的篇章”之類的話,作為精華語句用粗體字標紅。我當然婉拒。然而人家並不樂意,說我這麽好的作品妳居然不出版,懂不懂文學藝術啊?
我那時年輕氣盛,順手復制了“青春是壹首激昂的歌,青春是人生最壯美的篇章”給代理人,說這類大而無用的話,我實在看不出多少文學性,既無文采,又無營養……
結果捅了馬蜂窩了。對方開啟機關槍掃射模式:妳說沒有文采沒有營養,妳把妳寫的拿出來讓我看看!妳怎麽能這麽說壹個16歲孩子呢,妳還有沒有愛心?妳16歲時能寫的這麽好嗎?
懶得跟他說我16歲時的事跡了,也懶得跟他辯論食客是不是必須懂得炒菜才有資格評論廚師的菜品。決心不再搭理。
但他不依不饒,QQ小人不停閃爍,各種古怪邏輯的話如裝滿大糞的高壓消防水管亂噴。
最後被我拉黑了事。
三、要想少走彎路須從動筆前做起
如果妳不是壹書寫成百家求的作者,如果妳想順利出版自己的書,最忌諱的是壹聲不響埋頭寫寫寫。書寫完後,很可能會出現選題方向與市場不太符合的問題,或者內容、結構、行文從策劃編輯的角度來看不具備足夠的市場銷售力。
當妳所接觸的所有策劃編輯都拒絕常規出版時,與其抱怨他人沒眼光不如想想自己錯在哪裏。寫書是很個人化的私事,出版卻是市場化行為,如果寫書之前就聯系策劃編輯,跟他壹起探討主題、讀者定位(切入角度)、風格、目錄以及樣章,妳會少走很多彎路。
我的主方向是做經管圖書出版,所以就以經管圖書為例來談。
2014年年底,有個作者跟我聊想寫壹本主題為微店的圖書。
微店這個題材可以做,市場還是蠻大,但有個問題是此類題材已經做得泛濫了,如果找不到壹個獨特的點,出版風險不小。這件事在我頭腦裏盤旋了好幾天,有壹天蹦出壹個想法:根據我在朋友圈裏對微商的認識,不少微商的文化偏低(並非攻擊,求放過),互聯網知識極為貧乏;那麽,是不是可以在讀者定位上向這部分人傾斜,做壹本針對互聯網小白的微店經營圖書?說白了,讀者定位就是那些只懂得聊QQ微信的、夢想開微店賺錢的人。
有這個想法之後,我做了壹番市場調查,發現這個版塊被出版市場所忽略。有需求、被忽略,那麽意味著有機會。
讀者定位壹旦解決,風格也就明晰了:傻瓜式的“手把手教”,壹個簡單的註冊都不厭其煩貼圖再貼圖,壹步壹步教。作者寫作中間經常問我這樣寫是不是太繁瑣了,我回答按照既定思路執行。其實後來審稿時我也覺得太細致繁瑣啰嗦了,不過我堅信有壹群讀者需要這種“傻瓜式”的指引。
目錄就是按照平臺選擇、上貨、營銷、客戶管理的時間脈絡,能讓壹個新手將店鋪運轉起來。
樣章,要求少說專業詞匯,接地氣,多貼圖,其實也就是貫徹既定的風格。樣章8000字打磨到位後,簽訂出版合同。之後,作者全面開動,壹個月完稿。
2015年年初上市,這本書不算很暢銷,但達到策劃預期,加印了幾次,至今走勢強於絕大多數後出版的同類新書(包括本社同類新書)。
詳細寫下這個過程,是想說明策劃編輯對於作者的重要性。多數策劃編輯市場敏銳度高,信息來源廣(開卷、三大網店等),喜歡用數據說話。打個比方,策劃編輯是跑船多年的領航員,作者是水手,兩人壹起去探索新航道,是不是勝算大增?
四、簽訂出版合同註意事項
1,版稅。壹般是6%-10%,正常是8%。在版稅上,采用階梯遞增版稅比較有利於作者(出版社也沒有損失,雙贏吧)。比如首印4000冊為8%版稅(0~4000),4001~8000冊為9%,8001~15000冊為10%,15001冊後為12%。這個階梯基本屬於雙方可以心平氣和接受的。補充壹下:個人覺得盡量不要采取千字稿酬,出版社壹般執行的是千字100元上下,千字稿費無論高低,最大的問題是萬壹圖書暢銷了跟自己的收入無關。我有朋友曾經就將單冊銷售幾百萬冊的書稿按照千字稿酬給賣了,而且是全部被買斷。書名就不說。
2,首印量。首印3000,5000還是多少?對於作者來說,當然首印越多越好(理由在第3點裏再說)。對於出版社來說也不是首印越少越好——首印多點能攤薄成本,但又會增大庫存風險。因此,出版社的編輯會盡量做到壹個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點。在首印數上,普通作者沒有多少話語權,堅持壹下,可能能讓出版社增加1000冊左右首印。如果出版社不同意,作者最好讓步。
3,稿費結算方式。假設版稅8%,首印4000冊。是按照首印量結算,還是按照實銷?前者是不管有沒有賣出4000冊,出版社都按照4000冊跟妳結算版稅。後者是按照實際銷售來結算。如果這本書只賣了2000冊,顯然,按照首印結算有利於作者,因此上面說了對於作者來說首印多壹點有利。如果按照實銷結算,壹般來說出版社會先支付50%—70%的首印版稅。若按照70%結算,實際銷售卻低於70%,出版社也不會問妳要回“多”給妳的錢了。
4,結算節點。壹般來說,首印的稿費結算都是圖書入庫3個月左右。這個結算時間節點跟民營書商有討價余地,跟出版社沒有余地。出版社面對很多作者,為壹個作者更改支付時間,會導致財務支付流程的不便。此外,加印的稿費支付,壹般是壹年兩次,6月與12月,這些都是格式條款。
5,授權期限。壹般是5年。不建議10年,也不建議低於5年。太短不利於出版社,太長不利於作者。5年是折中的。
6,海外版權、繁體版權、電子版權、影視改編權的歸屬,利益的劃分。壹般是五五分吧。如果妳自己有渠道,也可以不授權出版社,自己拿去賣。
以上是與出版社簽出版合同的要點。與民營出版機構簽合同,如磨鐵或博集天卷之類的知名機構,大致也跟以上差不多(話說我其實也不熟,只是感覺)。不知名的機構的合同差異很大,條款有較大商量余地。作者跟小的機構合作,最好不要拿版稅(作者難以掌握真實印數),按照千字稿酬計算(註明是word統計字數還是版面字數,兩者相差約30%)。書商收稿的千字稿費區間很大,從幾十到幾百。如果妳是賣方市場,可以要求支付預付,給樣章8000字要求支付30%,交全稿3天或7天內付清。前提是,妳很牛,對方需要妳,妳根本不愁沒書商找妳。
此外,跟小的機構合作要註意每壹個字眼。可能會有文字陷阱。
五、其他實用出版渠道
常見的出版渠道就不多說了,本節只想說壹些非常規的實用出版方式。非常規出版是壹個巨大的隱秘王國,作為出版業老司機的我也僅僅窺見壹角。
大家都知道,文學類圖書想常規出版真的很難。小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如果妳沒有壹定的名氣(出版過較暢銷的圖書或網上贏得名聲),只是默默無聞的作者壹枚,即便是小說寫得清新脫俗,編輯在決策時依然會猶豫遲疑。自帶名氣的人相當自帶流量,銷售上有壹個起碼的保證。
至於文集(短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就更艱難了。先別說妳的集子多好,單說最近五年裏妳買過壹本非著名人士的文集嗎?沒有的話,憑什麽認為別人會買妳的。在此只說事實,不做評價。
還有學術專著,妳懂的,99%以上得走非常規出版。
非常規出版,也可以叫自費出版,或什麽出版,其存在的原因是出版機構不會做明知虧本的買賣,而將市場風險轉嫁作者。
非常規出版是壹個信息高度不透明的地下江湖。出壹本書,有人花幾萬,有人花幾千,也有極少數的人並沒有花什麽錢。差異的原因很多,以下大致梳理壹下。花幾萬的原因:
壹是找了純中介機構。純中介是除了要給上遊留下正常利潤之外,自己還要留壹部分,所以價格會較高。再說他們做這買空賣空的活兒,(多數)搞壹單算壹單,沒有定價標準,習慣看菜下飯,能要到妳八萬絕不要妳七萬。註:中介機構請勿對號入座。
二是找了僅作自費出版的機構,他們的盈利模式是:收作者的錢—書號費—排版費—封面設計費—印刷與紙張費—其他小額零碎開支=毛利。簡單說,就是拿作者的錢開支了出版這本書所需的所有開支,剩下的才是毛利。毛利還要減去分攤的辦公運營費,才是純利。因此,價格低了他們難以盈利。
三是作者找的出版機構拿書號成本高了,成本高有兩個原因:1是作者指定了幾家出版社(如專著要求某幾家高校出版社,小說要求在頗有名氣的文學出版社),2是出版機構因入行時間不長或其他原因,沒能拿到行業最低價的書號資源。
寫到這裏,感覺要斟字酌句了……說太多,會挨砍嗎?圖書出版的圈子很小,陌生人壹見面,會發現彼此擁有很多***同的朋友。熟人壹看到這個帖子,肯定知道我是誰。
下面說為什麽有些自費只花幾千元就達成了。原因有以下幾個:
壹是妳的書稿有壹定市場價值(非著名作者的散文集、小說集、學術專著基本不在市場價值判斷之內),小說、勵誌、經管、文史的可能性較高。也就說,出版機構判斷這本書能在市場上走壹定的量,之所以不給妳支付稿費還收費是因為他們對走量多少並不樂觀。市場走個千來本,館配走個幾百本,再收妳幾千元,基本就是小賺了。壹般來說,這樣操作的是民營出版機構。
二是妳找到了專業館配商。館配商是地球上最會控制圖書成本的商人,書號費能便宜到妳無法想象,同等質量的圖書制作成本差不多是出版社的壹半(對此我表示汗顏),辦公場地、人力開支更是少之又少。這幾塊壹節省,傳遞到自費作者身上的壓力就減少了。收妳幾千元,散文集也好、小說集也罷,都不上市了,直接通過自己的渠道供應圖書館。如果是大幾千元,差不多覆蓋了所有成本,館配出去的回款就是利潤。館配商之所以收費不高並非良心大大的好,而是用稿量非常大,適中的報價有利於迅速征集足量書稿。此外,自費出書中介會有不少書稿流向館配商。有時候,館配商會給大訂單給中介,要求壹個月內征集幾百本某類書稿,這時,中介壹般也就收作者幾千元到處征稿,以便快速完成任務。因為訂單大,中介的總體利潤還是不小的。中介壹本賺2000元,200本就是40萬啊。
參考資料
知乎:/question/19614586/answer/12299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