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會計資訊質量在具體確認、計量和報告中,這些質量要求是如何的?

會計資訊質量在具體確認、計量和報告中,這些質量要求是如何的?

會計資訊質量在具體確認、計量和報告中,這些質量要求是如何的?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根據基本準則規定,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資訊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征;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資訊的次級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質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進,需要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另外,及時性還是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制約因素,企業需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尋求壹種平衡,以確定資訊及時披露的時間.

壹、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下列要求:

(壹)同壹企業對於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二)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資訊口徑壹致、相互可比,即對於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同企業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以使不同企業按照壹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基礎提供有關會計資訊。

五、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果企業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那麽就容易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無法如實反映經濟現實和實際情況。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但是,謹慎性的應用並不允許企業設定秘密準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損害會計資訊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會計準則所不允許的。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是復制貼上的,不過答案就是這樣的。。。

在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包括那些,會計實物中如何體現?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例如:某公司於20×7年末發現公司銷售萎縮,無法實現年初確定的銷售收入目標,但考慮到在20×8年春節前後,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公司為此提前預計庫存商品銷售,在20×7年末制作了若幹存貨出庫憑證,並確認銷售收入實現。公司這種處理不是以其實際發生的交易事項為依據的,而是虛構的交易事項,違背了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則,也違背了我國會計法的規定。

又如,企業按照銷售合同銷售商品但又簽訂了售後回購協議,雖然從法律形式上實現了收入,但如果企業沒有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沒有滿足收入確認的各項條件,即使簽訂了商品銷售合同或者已將商品交付給購貨方,也不應當確認銷售收入。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包括哪些,在會計實物中如何體現?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要求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相關性(要求所提供的會計資訊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可理解性(要求所提供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使用者理解)、可比性(同壹主體不同時期、不同主體同壹時期的會計資訊應口徑壹致,相互可比,如會計準則規定不能隨意改變會計計量方法等)、實質重於形式(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資產計提折舊)、重要性(財務報表應反映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項,重要與否相對於每個具體主體是不壹樣的,如有的企業規定金額大於3000元的就是重要事項,而有的則規定大於3萬才是總要事項)、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該保持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等)、及時性(對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應該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後)。

什麽是“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具體內容有哪些?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資訊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相互可比。主要有兩層含義:(1)同壹企業不同時期可比,(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單選題]為了滿足企業會計資訊質量的( )要求。企業應當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資訊的過程中,充分考

這題應該為D。

記得這題我在考呀呀平臺做過的,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要求企業應當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資訊的過程中,充分的考慮使用者的決策模式和資訊要求。

提取壞賬準備金這壹做法體現的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

C.謹慎性

應收帳款要提取壞賬準備,因為款項如果長時間收不回來,就很有可能發生壞帳,所以為了謹慎起見需要按照壹定的比例提取壞賬準備

會計資訊需要滿足哪些質量要求

新會計準則規定八項:

1、可靠性;2、相關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實質重於形式;6、重要性;7、謹慎性;8、及時性。

在會計裏,會計資訊的質量要求包括什麽

1、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壹般包括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2、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 *** 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資訊,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如何加強會計資訊質量建設

由於會計資訊主要是用來作為財富分配和投資決策的數量依據,要使同種屬性的會計資訊同時滿足兩種不同用途的資訊質量要求,即傳統財富分配所需要的可靠性和投資決策所需要的相關性,就必須確保會計資訊能夠完全真實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而且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是真實性的目的,真實性是決策有用性的手段。因此要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就是要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

2.1 規範公司會計行為。良好的會計資訊披露體制是建立在規範的公司會計行為基礎之上的。倘若公司會計行為不規範,違規美化公司業績,必然會影響到資訊披露的質量,進而會影響依據這些資訊選擇投資方案的決策過程。由於會計是環境的產物,會計資訊的內容、結構和口徑是與特定時期的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執行方式相適應的。並且我國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轉制改造而成,受計劃經濟管理方式的習慣影響,它們對於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恰當地選擇會計方法,合理地處理會計業務,可靠地提供會計資訊,審慎地反映其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等,都沒有作好應有的準備。如我國新的《會計法》規定,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計提四項準備,並且各公司有權制定各自不同的計提標準,這雖然照顧了公司之間的差異,但也造成了壹定的隨意性。有些公司為了能把利潤做高些,采用直接核銷法,根本不計提任何準備金,事實上公司並不核銷任何損失,虛增利潤,增加了公司的投資風險;還有些公司拿計提四項準備作為調節利潤的手段。因此我們應當加強會計規範的建設工作,盡快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進而規範公司會計行為,從而使公司所披露的資訊更加可靠。

2.2 發揮產權對會計資訊生成過程的規範和界定功能。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入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裏,不能顯著降低會計資訊交換中的交易費用,且人為因素阻止了按市場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資訊不能向投資者提供真正有用的訊號。而且會計資訊產權界定的不完善和低效率還表現為會計資訊的不對稱。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範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明晰的產權為會計資訊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壹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當會計主體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時,才會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範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範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從而向投資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資訊。

2.3 理順各方的利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提高會計資訊的相關性。由於企業內部存在著多層次、復雜的委托壹代理關系。因此理順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委托方只能觀察到經濟行為的後果而不能得知經濟行為的過程本身,而在事前辨別經濟行為的後果到底是由於主體的選擇還是由自然環境作用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委托方應當根據某些假設如:關於代理人偏好和沖擊的分布函式等資訊,根據經濟行為的預期結果為代理人確定壹個報酬方案。委托方應當使得在這個方案下,代理人將不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時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這樣,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經濟利益上的壹致性基礎,使得利益關系清楚,減少利益沖突,從而減少由於利益沖突原因而產生的會計資訊失真問題。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對經營者的基於經營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勵機制,如使經營者部分持股或給予其股票購買選擇權等,使經營者的目標函式與所有者趨於壹致,從而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

2.4 強化契約關系。合同關系的強化有利於降低違規行為的預期收益,提高違規行為的預期成本,從而有效地控制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首先必須使企業中的個體嚴格地執行已經訂立的合同;其次應當訂立關系合同而非完全合同,合同中應當允許存在壹定的發展余地,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和經營成果的變化來確定風險和報酬。此時,違規行為變得沒有必要,或者說違規行為的成本變得很高,合同當事人就不會故意地選擇舞弊、欺詐等違背合同的行為,從而可以減少會計資訊失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