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學校所在區域交通便利,風景優美。學校位於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學校毗鄰張家界蓮花機場和銅仁鳳凰機場。五條高速公路和三條鐵路在校園周圍交匯。張吉淮高鐵2016正式開通。校園風景優美,總占地面積2400多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億元,圖書館各類紙質和電子文獻250多萬冊。
學科:學校擁有50個壹級學科,78個本科專業,涵蓋13個學科。省級重點學科5個(含1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國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養計劃”1,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民族學、工商管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同研發中心”1個;壹級學科碩士點14個(涵蓋70多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點3個;國家級專業3個,1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卓越博士教育培養計劃,1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65438省級專業和重點專業。
平臺建設:有1個院士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湖南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個(2011);有40多個院系、省級研究基地、示範中心、重點實驗室、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和創新訓練中心。學校還是教育部“教育裝備國際交流實驗園”。
師資力量:教職工17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余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200余人,專任教師200余人,副教授49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傑出人才支持計劃”7人。湖南省“百人計劃”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22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1湖湘青年人才和國家民委優秀中青年專家。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人,寶鋼教育基金獎獲得者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1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個。
人才培養:現有註冊學生3萬余人,其中本科生2萬余人,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近千人。此外,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三個獨立學院)有72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學校面向全國365,438+0省市招生,設有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各類專項獎學金(如宋祖英基金會獎學金、南潯感恩獎學金、誌剛獎學金)。學校以“課程引領、環境熏陶、實踐錘煉、自我塑造”為體系,開展“育人”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務實作風”的合格人才。“十二五”期間,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競賽和比賽中獲得特等獎和壹等獎,共獲得國家級獎勵208項,省部級獎勵922項。畢業生就業率壹直保持在93%以上。成立至今,* * *已培養了110000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各類人才。
社會聲譽:學校凝練了“平民大學”的理念(“把吉首大學打造成貼近老百姓、造福老百姓的大學,直接服務和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色、地方特色、自身特色的地方大學辦學之路。先後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平安大學”、“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镕基、曾慶紅、尉健行、賈慶林、劉運山等先後來我校參觀指導工作。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高度評價“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前副校長曾慶紅肯定“吉首大學具有特殊價值”,前政協主席賈慶林參觀學校時高興地說,“看到吉首大學,就看到了武陵山區脫貧致富的希望”。
新時期,吉首大學正抓住發展機遇,大力推進轉型發展戰略,加強內涵建設,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特色、教學科研水平高的地方綜合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