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上市公司; 財務欺詐; 危害; 防範
壹、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含義及其特征
在漢語中,“欺詐”壹詞是指用奸詐的手段欺瞞他人騙取好處。在英語中欺詐(Cheat)是騙取、欺騙、哄騙的意思。《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38條註釋:“欺詐行為是指意欲誘導對方犯錯誤,並因此從對方的損失中獲益的行為”。所謂財務欺詐,是壹個組織整體或某些個人在進行財務活動時為獲得自身利益而采用不當手段欺騙財務信息使用者的故意行為。從行為主體上看,財務欺詐的主體既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個人。公司財務欺詐是企業欺詐的壹種,雖然公司財務欺詐是通過財務人員這樣的具體的自然人實施的,但欺詐行為的主體是公司,體現了公司集體的意誌。
為此,以筆者之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是指上市公司為謀求公司自身利益而在財務報告中采取蓄意錯報、瞞報或誤導等手段,故意制造虛假財務信息以欺騙財務報告使用人的組織性行為。
上市公司不同於非上市企業,在財務欺詐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壹)動機上具有更大的復雜性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與壹般欺詐行為壹樣,主觀動機上都具有故意性。但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動機既不同於壹般性欺詐行為,也不同於非上市企業的財務欺詐行為。對非上市企業來講,進行財務欺詐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偷逃稅款,或為了增加企業領導者的個人業績。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動機則除了個別的是為了偷逃稅款,或出於公司領導個人業績需要外,主要還體現在為了達到上市籌資需要條件、達到配股和增發等再融資條件、避免遭到“P”、“T”或退市,以及美化公司業績、擡高公司股價等。這種財務欺詐多與上市公司高層管理者有關,是在公司高層管理者授意或者指使下進行的財務欺詐。
(二)手段上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由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須經註冊會計師審計監督方能報出,並且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機制要比非上市企業嚴厲得多,上市公司為了增強其財務欺詐被發現的難度,就會采用更加隱蔽的手段,以加大註冊會計師的發現成本,降低註冊會計師的發現概率,達到騙取註冊會計師發表無保留意見的目的。比如,有的通過各種手段多計收入和收益、少計費用和成本,虛增盈利能力;有的通過各種手段多計資產或所有者權益、少計負債,虛增公司價值;有的通過不按規定披露信息,削弱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和相關性;有的通過任意改變會計政策來穩定收益,誤導投資者等。
(三)類型上具有全面性
欺詐按表現形式劃分,有作為性欺詐和不作為性欺詐兩種。所謂作為性欺詐是指用積極的行動實施的欺詐行為,是欺詐最常見的壹種形式。所謂不作為性欺詐,則是故意不履行告知義務而構成的欺詐行為。許多欺詐行為主體可能發生的欺詐,主要體現為作為性欺詐,有些則體現為不作為性欺詐,也有的兩者可能兼而有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包括作為性欺詐和不作為性欺詐。比如,上市公司采用多計資產、收入、收益和所有者權益,或少計負債、費用和成本等造假的手段進行財務欺詐就是作為性欺詐。而對按規定應當予以披露的信息不予披露或不及時、不充分和不完整披露,則屬不作為性欺詐。無論是作為性財務欺詐還是不作為性財務欺詐,都會對財務信息使用人(含潛在的使用人)產生誤導,進而可能造成損失。
(四)結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是壹種公***信息,使用者既涉及公司管理層、國家稅務機關、證券管理委員會、投資人和債權人等,也涉及社會廣大潛在的投資人等。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與非上市企業相比,財務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廣泛。由此推理,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引起的危害在範圍上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在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可能很大)。我們很難知道有多少潛在的信息使用人,更難以預見各個信息使用人利用財務信息做何決策。可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在結果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二、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危害 分析
(壹)對投資人、債權人的危害
財務欺詐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主要靠欺騙他人並從他人的損失中獲益。投資者受到蒙蔽,依據其欺詐性財務信息可能做出錯誤性決策,最終遭受損失。債權人受到蒙蔽,依據其欺詐性財務信息錯誤判斷其償債能力,不及時收回賬款或繼續擴大其債權,壹旦上市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則會加大債權人賬款壞賬的風險。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對投資人、債權人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如美國的“安然”“世通”等,對成千上萬的投資人造成巨大損失;我國的“銀廣廈”、“鄭百文”、“東南融通”等事件,也使許多投資人遭受損失,甚至破產。
(二)對上市公司自身的危害
由於財務欺詐壹般是通過會計確認、偽造會計資料來操作的,這樣就會使公司自身的財務核算資料失真,使公司管理者難以準確判斷經營狀況,並使公司經營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如提前確認收入或者遞延確認費用,雖然虛增了利潤,欺騙了投資人,但也為公司後期留下了潛虧,需由以後各期慢慢消化;同時,公司管理高層在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時,不得不在已經虛假的財務成果上確定不符實際的更高的目標,以顯示公司持續發展。目標定得越來越高,實現的難度越來越大,上市公司便不得不采取更嚴重的財務欺詐。日積月累,財務欺詐所造成的假象也便愈加嚴重。隨著政府監管、社會審計監督力度的增強和投資人對財務信息識別能力的不斷提高,任何上市公司財務欺詐都不可能永久。而財務欺詐醜聞壹旦暴露,對公司的打擊便會是致命的。
(三)對資本市場運行的危害
資本市場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而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嚴重破壞了這樣的“三公”原則,對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構成極大威脅。而完善有序的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對資本市場產生的危害具有很大的廣泛性,會進而破壞市場經濟的整體運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甚至也會對整個社會的信用基礎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