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物貿易屬於商品交換的範疇,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沒有區別,但由於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的,因此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和社會習俗帶來的差異,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壹般數量多、金額大、運輸距離長、履約時間長,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大於國內貿易。
3.國際貨物貿易很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化、雙邊關系和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
4.除了雙方,國際貨物貿易還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配合與協作,過程比國內貿易復雜得多。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點和發展趨勢
壹、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業(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即有償提供和接受國際運輸、保險、金融、旅遊、科技等服務的服務業經營活動。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國際商品活動領域。隨著《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署和生效,國際服務貿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競爭的又壹熱點。根據1997年2月公布的世界貿易組織1997年度報告,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速,1996年增長5%,預計1997年增長至7%,總額達2.7萬億美元。縱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1.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服務貿易的發展是工業進步的標誌。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分工的深化、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科技革命的加劇和跨國公司的興起,國際服務貿易以高於貨物貿易的速度迅速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僅為710億美元,但1980年飆升至3830億美元,增長了5倍多。1980之後,國際服務貿易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速約為5%,是同期國際貨物貿易年均增速2.5%的兩個。到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03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四分之壹以上。據預測,隨著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實施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運作,各國將進壹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也將進壹步發展,到本世紀末將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壹。
2.國際服務貿易領域正在擴大。目前國際服務貿易的範圍包括:(1)國際運輸(海、空、陸運輸);(2)國際旅遊;(三)國際金融服務(包括保險);(4)國際信息處理和傳輸軟件數據服務;(5)國際咨詢服務(包括會計師和律師);(6)建築、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七)國際電信服務;(8)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九)國際租賃服務;(10)商品維修、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後服務;(11)國際視聽服務(12)教育、衛生、文化、藝術方面的國際交流服務;(13)商業批發和零售服務業;(14)知識產權(工業產權和版權)服務;(15)國際投資服務;(16)其他官方國際服務。
3.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首先,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壹般來說,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都是順差國。據統計,65438-0986年世界服務貿易中工業化國家所占比重為78.6%,其中運輸、凈投資收入和旅遊收入占全部項目的75%以上。在1996全球服務貿易出口20強排名榜單中,工業化國家占15,美國以2026億美元的出口排名第壹。第二,行業發展不平衡。隨著服務貿易業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大,服務業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而各行業的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傳統的全球運輸服務業仍在增長,但增速放緩,年增長率僅為2%;旅遊業增長了6%,而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專利的增長率都達到了7%。第三,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勢頭良好。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處於明顯的劣勢。除了旅遊、勞務匯款等個別項目(即以勞務輸出為主的項目)外,幾乎都是服務貿易逆差。然而,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其國際服務貿易也迅速發展。從65438年到0996年,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的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達到8%,高於北美和西歐。新加坡、韓國、中國、泰國、中國香港和臺灣省都進入了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的前20名。
4.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國際服務貿易。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國出於自身利益都加大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特別是自1986以來,國際服務貿易成為烏拉圭回合的新議題,國際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成為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關註的焦點。許多發達國家政府撥款支持學術界和智庫進行該領域的專題研究,分析國際服務貿易的經濟含義、現實發展、爭奪世界市場的策略以及各種可能的政策行為。發展中國家壹方面對開放金融、保險、運輸、商業銷售等市場仍持謹慎態度,另壹方面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研究,試圖在這壹新的國際經貿領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從而在進入和開放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實踐中占據主動。二,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原因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性變化。20世紀60年代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壹歷史演變,導致了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具體來說,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升級的動力。根據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國家的產業結構會依次升級,逐漸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再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發展。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主要國家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化進程,開始進入後工業化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轉移。各國經濟能力增長帶動的產業升級,引發了世界產業結構的大規模調整。這壹過程中形成的世界經濟新格局的不平衡,導致對國際服務的需求更大,使得全球服務業的貿易總量具有快速增長的潛力。
2.受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推動。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貨物貿易流量不斷擴大。以世界貨物出口總值為例,1990年的11億美元和1990年的33949億美元,40年增長了近56倍,遠超同期世界工業生產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在貨物貿易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國際運輸服務、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服務等與貨物進出口直接相關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規模和數量成倍增長。國際投資的快速擴張和向服務業的傾斜不僅導致了國際貨物貿易的增長,也導致了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特別是作為要素服務項目的國際投資收益的迅速擴大,本身就構成了海外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新科技革命,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信息技術革命,有力地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首先,高新技術的發展廣泛應用於服務業,使許多以前“不可貿易”的服務轉變為“可貿易”的服務,從而增加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種類和範圍。比如壹些傳統的教育服務和健康服務,壹直被認為是“不可交易”的服務,現在可以存儲在磁盤或軟件中進行交易。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也使銀行、保險、商品零售等成為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為跨境服務帶來機遇。其次,科技革命加速了勞動力和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特別是促進了專業科技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向其他國家流動,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的擴大。最後,隨著科技的進步,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逐漸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壹些發展中國家轉移,使這些國家和地區可以利用本地區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賺取外匯服務收入,形成大規模的國內服務出口。
4.促進世界經濟壹體化和社會生活國際化。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壹體化的發展和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現代人的社會生活越來越國際化。出國旅遊,接受教育,雇傭專門人才,即使對發展中國家的人來說也不是遙不可及。在過去的40年裏,旅遊業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行業之壹,與社會生活國際化相關的服務貿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