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會計核算前提

會計核算前提

會計核算前提也稱會計基本假設,它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做的合理設定。這是全部會計工作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關於會計假設的具體內容,會計界大多數認為有四個,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壹、會計主體

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即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對象。這些特定對象,可以是壹個企業,壹個事業單位;可以是獨資的、合資的或通過控股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會計核算應首先解決為誰核算的問題,這是因為會計的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都是同特定的經濟實體,即會計主體相聯系的,壹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會計主體立場上進行的。否則,如主體不明確,資產與負債就難以確定,收入和費用也難以衡量,以劃清經濟責任為準繩而建立的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區分開來,會計核算的對象是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

會計主體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壹定的資金。不論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單位,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都必須有壹定的資金。

(2)進行獨立活動。按規定獨立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這種活動的權利包括:①計劃權,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確定方針,進行決策,編制並組織執行計劃;②財權,根據本單位的資金情況,有權獨立使用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有權處置本單位的資產,有權支配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壹部分盈利;③物權,根據市場物資供應情況,有權選購壹部分物資,直接和有關單位簽訂供銷合同;④人權,根據國家勞動的政策和法規,保證勞動者的地位和物質利益,有勞用工權和人事管理權。

(3)實行獨立核算。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和單位財務制度規定,有獨立的會計機構,配備專職會計人員或兼職會計人員;在當地銀行開設賬戶,進行往來結算;對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運用會計方法,進行全面、完整、系統的核算;進行月度結算和年度決算,編制財務報表。

會計主體按其活動的內容分為:企業性會計主體,如工業企業、農業企業、建築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商業企業、對外貿易企業等會計單位;事業性會計主體,如科學研究單位、教育事業單位、文化衛生事業單位等會計單位。

會計主體可以是法人單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單位;可以是壹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中的內部單位或企業的壹個特定部分,如企業的分公司、企業設立的事業部;可以是單壹單位,也可以是幾個企業組成的聯營公司或企業集團,如有若幹個公司和母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等。

二、持續經營

如果說會計主體作為會計假設是壹種空間界定,那麽持續經營則是壹種時間上的界定。它是指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而是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既然不會破產和清算,企業擁有的各項資產就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耗用、出售或轉換,承擔的債務也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清償,經營成果就會不斷形成,這樣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因為持續經營不僅僅是人們的主觀願望,而且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壹種客觀要求。當然,無限期的持續經營是不可想象的。在會計上持續經營的概念,是假定在可以預計的將來能持續經營。這樣假定,主要目的在於解決財產估價和費用分配等問題的需要。持續經營假定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作為壹個會計主體必須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條件。

持續經營前提中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持續經營與會計主體、會計期間、貨幣計量等前提條件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會計主體確定後,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該單位能夠存在多長時間。只有規定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持續經營下去,才需要進壹步確定會計期間、貨幣計量的前提條件,才能進壹步選擇和確定會計核算所使用的壹系列會計處理方法。

(2)持續經營是會計核算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企業在持續正常經營活動情況下,資金運動才能夠表現為周而復始的循環與周轉。會計在此條件下,才能夠記賬、算賬、編制會計報表,為管理者或管理部門提供會計信息;才能夠進行會計預測、決策、編制計劃、會計控制、檢查、分析與考核,完成會計任務。

(3)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企業對會計信息的搜集、處理所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才能夠保持穩定性和壹致性,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才能真實可靠。

(4)在持續經營前提下便於解決資產計價和負債償還問題。例如,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對長期使用的各項固定資產,均可按其原始成本入賬,對同壹種固定資產,也不需要因其先後原始價值的不同而重新估價;對其所負擔的各種債務,如應付賬款等,可以按照原來規定的條件償還。而在清算情況下,資產的價值必須按照實際變現的價值計算;負債必須按照資產變現後的實際能力償還。

(5)持續經營為采用權責發生制奠定了基礎。由於以持續經營為前提,企業就能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的標準。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企業對啟用的機器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按照其價值和使用情況,可以確定采用某壹折舊方法計提折舊費用,並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成本中;企業發生的有關預付、待攤或預提、待付等項費用,能夠據其受益期間進行合理分配,以保證財務成果的真實、合理。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壹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壹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此期間又稱會計期間。這壹假設是從持續經營的假設引申出來的。企業的經營活動從時間上來看是持續不斷的,但會計人員為了確定損益和編制報表,定期為使用者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就必須將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劃分成若幹期間。會計分期的基本前提解決了會計核算和監督的時間概念。

在今年分期假設下,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這樣規定與我國財政年度壹致,便於國家財政的管理;同時也與我國企業普遍采用的公歷年度做法相壹致。會計分期主要有以下意義:

(1)會計期間與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相互補充,不可分離。只有規定會計主體能夠持續經營下去,才有可能和有必要確定會計期間。會計分期依賴於持續經營,持續經營需要會計分期。立足於企業持續正常的經營,又盡可能分清各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成績,才能夠連續的提供會計主體在各個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

(2)確定會計期間以便正確組織會計工作。壹般說,在會計月份,月終要進行會計結算,計算盈虧或收支結果;在會計年度,年終要進行年度會計決算,反映年度財務狀況,檢查和總結財務計劃或國家預算執行情況;總之,按會計期間的規定,要及時、正確的處理會計事項。涉及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事項與涉及幾個時期(即跨期)收入和支出的事項,壹定要分別處理,不得混同。

(3)會計期間的前提是壹貫性原則的基礎。由於會計期間前提將壹個連續的生產經營過程人為的劃分開來,分別計量和報告,為了對比、分析各個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各個會計期間所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必須保持壹致。

(4)規定會計期間,有利於企業及時結算賬目和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滿足企業內部加強經營管理及有關方面進行決策的需要。

(5)劃分會計期間對於確定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有了會計期間,才有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有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才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采用權責發生制後,對壹些收入和費用需按權責關系在本期和以後會計期間進行分配,確定其歸屬的會計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用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用貨幣來反映壹切經濟業務是會計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會計核算的壹個重要前提條件。會計計量是會計核算的關鍵環節,是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的前提,貨幣則是會計計量的統壹尺度,企業經濟活動中凡能夠用這壹尺度計量的,就可以進行會計反映;凡是不能用這壹尺度計量的,則不能進行會計反映。

以貨幣為計量單位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必然結果。在會計工作中,利用貨幣作為統壹計量尺度是市場經濟的需要。貨幣是核算、計量和反映資產、負債的工具。

以貨幣為計量單位是與會計對象的性質相聯系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對象的表現形式是各種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資金是處於運動過程中的價值。因此,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社會主義的會計對象,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必要性。

貨幣計量本身也有壹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即幣值穩定前提,只有在本身價值穩定的前提下,貨幣才可以作為壹種度量手段來度量其他商品的價值。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本身的價值是不穩定的,所以目前通用的壹種做法就是采用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同時用貨幣來反映經濟業務本身有壹個重大缺陷,就是它把那些不能用貨幣來度量的因素,縱然它傳遞的信息很重要、很有用,也壹概排除在會計系統之外了,如管理水平、人力資源等等。

由以上對四個會計基本前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對於會計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能夠滿足會計核算的要求。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壹定時期的經濟活動進行真實、準確、完整的記錄、計算和報告。該項工作要求: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企業是會計核算的主體;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壹定時期是會計核算的期限;真實、準確和完整是會計核算應達到的質量標準;會計核算的程序是對經濟活動的記錄、計量和報告。由於企業會計核算是在壹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必須確立並遵守其相適應的會計核算基本前提。

(2)能夠順利地對社會再生產進行核算。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為了發展市場經濟,為了對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的資金運動順利地進行核算,就必須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確定:確定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即對整個國民經濟、部門、地區、基層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確定會計核算的時間範圍,即壹定的年度、季度和月份進行會計核算;確定會計核算的內容,即對壹定單位正在進行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確定會計核算的計量依據和方法,即采用某種計量單位、某種記賬方法和某種會計處理基礎進行會計核算。

(3)保證會計核算質量。確定了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才能夠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綜合地反映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