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創造輝煌

創造輝煌

地質博物館修繕後的新面貌。

中國地質博物館

2001~2004

首先,啟動壹項史無前例的改造工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末,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博物館的需求日益增加。相比之下,地質博物館,中國的老建築和落後的展覽理念和手段已經遠遠落後於形勢的發展。特別是1958建成的地質博物館建築,經歷了40多年的磨蝕和1976唐山大地震的沖擊,自然破壞十分嚴重。雖然多次對其進行了局部加固和修繕,但由於當時的各種條件,整個建築抗震能力差、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甚至到了20世紀末,在世界各地建新館、舊館翻新的風潮越來越高的同時,代表中國國家地質博物館水平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卻陷入了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的困境。博物館建築破舊,雨天倉庫漏雨,晴天展廳悶熱,供電線路老化,消防管道無水壓,防盜設施不完善,唯壹的電梯經常停運,漏洞百出,險象環生。教科書式的陳列理念和標本標簽式的陳列形式,遠遠跟不上博物館的發展和廣大觀眾的要求。另外,展覽內容還處於不完全科普階段,專業人士欣賞不了,非專業人士看不懂。參觀人數逐年減少,中國地質博物館的生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幸運的是,這種情況引起了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有關部門領導的深切關註。2000年7月,在部財務司的指導下,地質博物館正式向部提交了《中國地質博物館建築更新改造項目報告》。2000年9月底,陷入困境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悄然關門。幾天後,《北京晚報》刊登了關閉通知,引起了國內外觀眾和媒體的關註。5438年6月+2000年2月,財政部以蔡健[2000]712號文件下達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修繕和設備更新專項資金”,中國地質博物館迎來了成立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

國土資源部調整博物館領導班子,成利偉升任館長兼博物館黨委書記,在地質博物館歷史上首次實現了黨政主要領導的統壹。2001 1 2日下午,國土資源部召開當年第壹次部長辦公會議,研究中國地質博物館修繕工程,會議通過了中國地質博物館提出的修繕工程方案。同時要求將博物館定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將博物館建設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地學博物館,打造名副其實的國土資源“窗口”。根據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關於建設項目實行法人責任制的規定,館長是中國地質博物館修繕工程的負責人,主持工程總體規劃和重大問題決策;我們還聘請了熟悉項目建設和博物館情況的離退休幹部和部分在職人員,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組建了精幹的修繕項目辦公室,在館長的直接領導下,負責項目的組織和實施。為確保項目規範運作,專門制定了項目辦公室工作規則,委托專業會計師事務所負責項目財務管理,並組織跟蹤審計。

修復和改造博物館的外觀

地質博物館正在進行外部裝修施工。

根據中國地質博物館修繕工程的內容和部領導的有關要求,決定將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抗震加固和外裝修。第二階段是建築內建築設備的安裝和裝修;第三階段是基本的展覽重建和展覽裝飾。為確保壹期工程與部大樓改造同步,統壹立面風格,部大樓改造工程領導小組決定,中國地質博物館改造工程壹期工程由部信息中心項目辦主持實施,地質博物館予以配合。第二、三階段由地質博物館組織實施,以滿足博物館的專業要求。2001 2月1日,圖書館整體搬遷工作啟動。經過58個日夜的努力,全館工作人員組織撤展,搶做標本箱並打包,終於搬出了2500箱標本、328箱資料、92箱設備和壹批零散標本、設備。廢棄的展品和建築附著物被當場拍賣。在翻修期間,標本被存放在四個地方。其中,稀有標本存放在招商銀行(復興門),展廳標本封存在樓下地下室。普通標本、資料和設備租用在中國地質物資公司東郊壹個500平米的倉庫裏,零散標本存放在博物館原標本廠(白塔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分為三個辦公室,其中博物館領導和辦公室、財務部、黨群部、科研部、陳毅部五個辦公室都租住在北京市西城區大紅鑼場街。社會教育部、托管部、社會部搬至原標本廠辦公;新成立的建築改造項目辦公室設在博物館東校區的平房內。大樓全部騰空後,對大樓包括放射性氡等有害氣體在內的基礎環境進行了專項檢測,為確保改造後環境達標奠定了基礎。同時委托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抗震研究所對該建築的抗震、承載力、老化程度進行了全面檢測,為制定加固裝修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同步組織了項目的整體設計,提升了建築的建築風格。首先,建築外形基本不變,以保持帝博樓在西四區的標誌性地位;其次,增加寶石窗、玻璃幕墻等地質專業符號和現代設計;第三,外立面選用幹掛淺紅色粗花崗巖石材,保證與本部西部四棟建築風格的和諧統壹。

建築功能全面提升。首先,按照抗8度地震,50年重復使用的要求,采取外包鋼梁柱、增設剪力墻、粘結裂縫、降低外墻和頂層荷載等措施進行抗震加固。其次,在原有電梯的基礎上,新增兩部電梯,選擇無機房電梯,實現電梯上七樓的目的;第三,對樓宇安防、消防、綜合布線等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改造。2001 4月1日,中國地質博物館建築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二是重新定位了建館理念,全面創新了展覽設計

立面設計方案1

立面設計方案2

立面設計方案3

立面設計方案

受眾群體的定位與基本展示內容和形式的定位互為因果,相互依存。從某種意義上說,博物館改造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改造的結果能否被普通觀眾接受。回顧歷史,雖然地質博物館向社會開放後對基本陳列進行了多次改革,但陳列形式壹直在逐步完善。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地質博物館也開始在展覽中註重普及和推廣。但由於缺乏明確的受眾定位,壹直徘徊在專業人士和普通受眾之間,造成了長期以來主觀願望與客觀實際脫節、受眾少的慘淡局面。鑒於此,中國地質博物館改造工程啟動後,非常註重展示理念和形式的創新。為了集思廣益,尋求可行的創新之路,形成壹套創新有效的方案,2001年8月,邀請了地質界、博物館界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在十三陵召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研討會。

2001 10 10月23日召開了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會。

中國地質博物館集中了這次會議和此後幾次不同範圍的研討會的意見,明確了“以非專業人士為主,以青少年為主,兼顧科研人員需求”的受眾定位。建立了“以青少年為重點,面向非專業觀眾普及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逐步建立標本借閱系統,提供基礎觀測和研究設施服務,滿足專業人士需求”的基礎展覽及相關科普活動服務模式。形成了“展覽內容必須緊扣時代主題,關註人類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要時刻關註國土資源的窗口作用,努力展示最前沿的學術思想和最新的工作成果;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處理好知識系統化與突出重點的關系,解決好館藏優勢、研究特色、受眾需求與社會熱點問題的關系;無論是展覽內容的設計,還是展覽形式的設計,都必須符合非專業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知識需求、思維方式和生理特點的實際情況,全面提高展覽對非專業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吸引力、親和力和知識傳播有效性。

中國地質博物館代表團參觀福井恐龍博物館。

同時,為了開拓視野,趕上世界博物館最先進的展示設計水平,在全館人員的參與下,組織實施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工作。組成20多個調研組,考察了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近百家著名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和部分綜合性博物館。通過圖書館的研究成果交流活動,可以提高整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尤其是設計人員的素質,拓展他們的視野。他們把握世界博物館建設的趨勢和發展的脈搏。

品質館的設計大膽創新。

2002年6月25-26日,二期工程招標評標現場。

5438年6月+2002年10月,國土資源部開放西四建築群北廣場和地質博物館北門。讓幾代博物館員工的夢想成真,大大改善周邊環境。

2002年3月至6月5438+10月,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部有關司局的參與下,有序規範地組織了二期工程招標,成為第壹個進入北京建築市場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項目。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含強電、給排水)及室內裝修工程、消防工程、安防工程、綜合布線工程、中央空調安裝、電梯安裝、倉庫內密件櫃安裝等七項內容。2002年6月,在北京西鳳寺召開座談會,聽取退休專家對陳列設計的意見。

2002年7月,項目第壹階段完成。

經過長期的精心準備,2002年9月,為適應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築改造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地質博物館組織實施了館內人事制度改革,館內機構由8個調整為14個。調整後的機構為:辦公室、人事部、計劃財務部、黨委辦公室、藏品保存部、社教部、展覽部、巖礦研究室、古生物研究室、標本技術實驗室、信息網絡部、科普中心、標本中心、物業管理中心。同時,身份管理改為崗位管理,全員招聘上崗。通過改革,整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面貌煥然壹新。

2002年9月17日,圖書館人事制度改革動員大會召開。

2002年6月5438+00日,二期工程正式開工。

國土資源部地方效果圖

2002年6月5438-2月在象山召開展覽研討會,展覽方案基本確立。展覽會的布局被調整了。根據地球圈層結構和地學原理,壹樓改為楓葉館,二樓改為礦物巖石館和寶石館,三樓改為史前生物館和第壹展廳,四樓改為國土資源館和第二展廳。在展覽內容方面,為了解決原有展館之間內容重復的問題,先對各展館的內容進行了重新定義,然後理順了各展館的設計思路。其中,Mapparium以地球動力學為主線,重點研究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內外動力地質過程;礦物巖石系以礦物晶體的宏觀形態為主,兼顧巖石的微觀結構和三大巖石之間的關系。寶石館著重從文化角度展示寶石美化人類生活的魅力;史前生物館重點向觀眾講述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幾件大事,同時展示博物館的藏品優勢;國土資源部從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測繪四個方面介紹中國的相關國情、國家政策和國家法律。在展覽形式上,力求把死去的標本活起來,把活的道理講透,給觀眾提供盡可能多的體驗,保證館內有亮點,在現代展覽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出自己獨特的展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2002年2月,仍在修繕中的中國地質博物館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3年4月至6月,正當中國地質博物館二期改造工程進入關鍵階段,三期招標工作啟動之際,壹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席卷全國,使得中國地質博物館二期建設和三期招標工作舉步維艱。然而,非典並沒有阻止這個項目。地質博物館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嚴密的防範措施,確保了全體員工和施工現場100多名工人的安全,確保了工程的延續,完成了三期工程的招標。

2003年5月底,項目第二階段的主要部分已經完成。

2003年5月底,項目第二階段的主要部分已經完成。

2003年6月,館內工作人員搬回新館,開始了第三階段(展覽)工程。

第三,新境界

修繕改造期間,博物館領導班子關註工程進展,深化改革,全面推進各方面工作。博物館項目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基本建設程序和政府采購項目的有關規定開展工作,排除各種幹擾,堅持從實際出發,以確保建築結構安全為重點,合理安排各項工作,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和改造目標的實現。經過全面抗震加固和徹底修繕,中國地質博物館建築煥然壹新。

改造後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築壹改往日灰暗、毫無特色的模樣,以壹種地質特征明顯、現代性極強的風格,美麗地矗立在府內大街東端南側,成為西四地區的建築亮點。這個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完成的設計方案,是在分管副部長的主持下,經過反復討論,從不同設計單位提出的幾個設計方案中初步篩選出來的,並根據我館意見修改後確定的。這壹設計方案,淺紅色花崗巖幕墻搭配玻璃幕墻,形似礦物晶體的“寶石窗”,使整個建築看起來像壹塊鑲嵌著幾顆晶瑩剔透的礦物晶體的巨石,形成獨特的建築風格,區別於國土資源部辦公樓,並與之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建築群,受到各方好評。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在新裝修的大樓裏,有包括自動報警噴頭、消防栓和各種滅火器在內的消防系統,包括先進的電視監控和自動報警安全系統、冷暖空調系統,以及完善的供電系統、給排水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廣播系統和通信系統。建築的布局,特別是壹至四層的展區,也根據建築結構的特點和建設功能齊全、管理科學的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進行了調整。壹至四層分為中廳、南廳、西廳三個大廳。壹樓中廳為接待大廳,西廳為觀眾服務部;壹樓到四樓的南館和二樓的西館是基本展廳;三、四樓西廳為臨時展廳;二至四層的中間大廳是觀眾休息、購物和安排小型臨時展覽的地方。其中,二樓中廳有標本咨詢服務部,三樓中廳有標本修復實驗室,四樓中廳有紀念品超市。辦公區域完全用不銹鋼龍骨的玻璃隔開,通透、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配有特別設計的文件櫃、衣櫃和辦公桌椅,讓員工享受現代化的辦公環境,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律能力。基礎設施和建築功能的完善,為觀眾和工作人員營造了壹個優雅、舒適、便捷、安全的充滿現代文化氣息的環境。

倉庫中的密集標本櫃

2003年6月5438+065438+10月21,完成精品標本搬遷;2004年3月底,普通標本搬遷工作完成。經過改造,標本庫改變了以往地面塵土飛揚、安全隱患不斷、木質櫃子淩亂擁擠、雨後舀水的狀況,取而代之的是專門設計定制的重型移動密集櫃和高科技全方位技防設施。

2004年5月31日,展覽工程和內外環境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新建的展廳從展示理念到展示內容和形式都有了質的飛躍。首先,科普功能全面加強。展覽將按照“以非專業人士為主體,以青少年為重點,兼顧專業人士需求”的觀眾定位,將中小學生自然地理課程所涉及的地學知識全部納入展覽內容,並加以完善,使中國地質博物館成為中小學生地學教育的第壹課堂。在展示形式上,應避免舊建築結構的弊端,充分利用聲光技術、多媒體技術、仿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並深入挖掘展品的內涵,讓觀眾在感官享受中體驗和理解地質科學的真諦。其次,向國際化邁進了壹大步。新顯示的內容範圍從布局文本、標簽文本到多媒體文本、語音解釋文本等。中國地質博物館歷史上第壹次實現了全方位的中英文對照,消除了外國觀眾的語言障礙,同時配備了部分英語專業的展覽導遊。第三,實現了人文精神的回歸。“以人為本,觀眾至上”的設計理念從建築的外部到內部處處體現,再到展廳和觀眾休息室。整個博物館的無障礙通道設計,輪椅和嬰兒車的配備,觀眾自己參與的展品,自助講解系統,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回歸。

2004年6月1日,博物館重新開館試營業,並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2004年7月14日,正式重新開業。88年前的今天,中國地質博物館從無到有;88年後的今天,中國地質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寶石館新面貌

礦物巖石館的新面貌

史前生物館的新面貌

國土資源部的新面貌

中國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