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學會掌握時間會遇到壹個術語——沈沒成本。請問這個術語的定義,最好能舉例說明。謝謝妳。
分析:
經濟和商業決策過程中會用到“沈沒成本”的概念,沈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無法收回的成本。沈沒成本常與變動成本相比較,變動成本可以改變,而沈沒成本不能改變。在微觀經濟理論中,決策時只需要考慮可變成本。如果同時考慮沈沒成本(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這是錯誤的),那麽結論就不是單純基於事物的價值。
比如妳訂了壹張電影票,妳已經付了錢,假設不能退票。這時候妳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收回的,即使妳不看電影,電影票的價格也算妳的沈沒成本。
當然,有時候沈沒成本只是價格的壹部分。比如妳買壹輛自行車,然後騎幾天,在二手市場低價賣出。原價和賣價之間的差額就是妳的沈沒成本。此外,在這種情況下,沈沒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妳保持自行車的時間越長,妳的售價(折舊)壹般會越低。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妳是理性的,妳在決策時就不應該考慮沈沒成本。例如,在上述觀看電影的例子中,有兩種可能的結果:
付費後發現電影不好看,卻忍著看;
付錢後發現電影不好,就走了去做別的。
這兩種情況,妳都已經付出了,就不要考慮這個事情了。如果妳後悔買了票,妳現在的決定應該是基於妳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妳花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買票,而應該通過看免費電影來判斷。經濟學家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妳只是花了壹點錢,而選擇前者,妳會繼續受委屈。
損失厭惡和沈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擔心“浪費”資源,這就是所謂的“損失厭惡”。比如很多人會強迫自己去看壹部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怕浪費錢買票。這有時被稱為“沈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會把這些人的行為稱為“非理性”,因為類似的行為是低效的,是基於不相關的信息做出決策,錯誤地分配資源。
這些想法可能反映了效用度量的不統壹,因為這個度量是主觀的,對消費者來說是唯壹的。如果妳真的訂了電影票,發現電影真的不吸引妳,妳可能要等到放映結束。妳覺得自己挽回了面子,這也是壹種滿足。如果中途退出,陌生人會發現妳的判斷是錯誤的,這可能是妳想要避免的。妳可能會從對電影的吹毛求疵中獲得壹些娛樂,並為自己的欣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妳覺得有資格在別人面前批評電影。
沈沒成本的概念將用於分析商業決策。壹個常見的沈沒成本例子是品牌推廣的推廣。這種情況往往導致成本無法正常消化。降低品牌含金量來換取銷量並不是典型的方式(除非實施市場退出策略)。在做未來的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只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最近廣告投入大就貪便宜。
沈沒成本謬論,有時被稱為“協和式效應”,指的是英法* * *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資金,而當時已經很明顯這種飛機沒有經濟效益。這個項目被英國* * *,私下稱為“商業災難”,本來就不應該開工,當時也快要取消了,但是由於壹些政治和法律問題,兩國最終還是沒有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