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會計要素是根據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會計要素按照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側重於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側重於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會計要素的界定和分類可以使財務會計系統更加科學嚴格,為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六個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側重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構成資產負債表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側重於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構成利潤表要素,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是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的基石,更是會計準則建設的核心。
二、會計要素的相互關系可以用會計恒等式來揭示,會計恒等式是指各個會計要素在總額上必須相等的壹種關系式。它揭示了各會計對象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復式記帳、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不同會計期間,它的會計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會計恒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其中,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壹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非流動資產是指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壹個營業周期以上才能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可以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其中,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含1年)或者超過1年的壹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預提費用等;非流動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壹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含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構成。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因此,收入是會計活動帶來的結果。按照企業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可以將收入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業從事日常活動在企業的重要性,可將收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是企業為獲得收入而付出的相應“代價”。
利潤是指企業在壹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余額、直接記錄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滑了。
從數值上看,利潤就是收入(包括利得)減去費用(包括損失)之後的凈額。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反映的是企業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的是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
利潤公式:收入-費用+利得-損失=利潤
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會計要素
百度百科:會計恒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