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蘇州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從經濟學角度談談妳的看法。

蘇州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從經濟學角度談談妳的看法。

希望能幫到妳。

以服務外包促進蘇州現代服務業發展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09-07-16 11:15:00]作者:陳福明李銳編輯:studa20。

此外,《關於促進蘇州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多項服務外包發展的配套政策,在資金、準入、用地、人才、環境等方面給予優惠。其中,對在本市新設立的國際國內知名服務外包人才中介機構,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準給予壹次性財政補貼;服務外包企業對承接外包服務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根據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件)和配件、備件,可以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申請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服務外包企業使用銀行貸款並按時還本付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標準利率給予貸款利息20%的優惠;服務外包企業獲得相關國際認證,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60萬元;對應屆大學(含大專)畢業生和未就業大學生參加服務外包培訓的,給予不超過85%的補貼。這些優惠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也使蘇州在發展服務外包和現代服務業方面具有政策優勢。

3服務外包促進蘇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蘇州要想保持服務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就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加快服務業的發展,而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是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蘇州服務外包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重點區域: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和蘇州科技城,這三個區域都制定了各自發展服務外包的措施。

3.1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發展策略

自2005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推出了三大計劃:產業升級、技術跨越和服務業倍增。服務外包已經成為“服務業倍增”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發展措施包括:(1)強化政策落實,對重點服務外包企業給予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註入創業投資基金,服務境內外上市;(2)加強國內外市場拓展。利用留學生和跨國公司中方管理人員資源,發揮園區跨國公司優勢,爭取更多海外訂單;(3)加強載體建設。加快服務外包產業園的裝修和商業設施建設;(4)開辟引進服務外包人才綠色通道,依托人才培訓主陣地,充分發揮專業培訓機構和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多層次培訓體系。

工業園區服務外包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軟件外包。蘇州工業園區有200多家軟件企業。2006年,軟件外包出口額超過8000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167%。(2) R&D外包。三星、艾默生、安德魯等跨國公司在工業園區設立R&D中心,為總公司亞太總部和全球部門提供R&D支持;(3)業務流程外包。從呼叫中心到人力資源,從第三方物流到金融,物流等外包業務在工業園區已經形成。蘇州工業園區1000多家企業選擇了財務外包,會計師事務所約1/3的收入來自各類財務外包業務;(4)設計外包。主要是專業設計公司為汽車、家電、機械等制造企業提供的新產品設計。

3.2蘇州高新區服務外包發展措施

蘇州高新區擁有良好的IT產業基礎和優良的投資環境,在發展新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根據自身情況和服務外包發展情況,2007年5月提出了服務外包的三個重點發展領域:壹是重點發展軟件服務外包。主要為軟件開發、工業設計、技術服務等服務外包。建立軟件實訓基地,培養大批實用型軟件人才;二是大力承接生產服務外包。重點發展外貿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服務外包領域。充分發揮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的“區港聯動”效應,形成強大的自由貿易區,推動以開發區物流為重要內容的境外物流跨越式發展;第三,積極拓展R&D和設計外包。全力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引進R&D機構,積極引進R&D和設計外包的理念,打響“蘇州設計”品牌。

3.3蘇州科技城的服務外包發展舉措

蘇州科技城致力於打造長三角地區軟件服務外包中心,制定了以下主要措施:壹是建設微系統園、軟件園、高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大廈四大軟件服務外包基地;二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快江蘇分公司(CSIP)、賽博實驗室等軟件和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優化整合軟件產業內生環境;三是加大對軟件產業的投入。依托奧索軟件等壹批軟件龍頭企業的科技優勢,積極引進品牌、旗艦、連鎖軟件服務外包項目;四是形成軟件人才和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完善軟件產業相關配套政策,培養和引進具有帶動和示範導向作用的軟件領軍人才,加快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建設。

參考

〔1〕?吳傑。國際服務外包的發展趨勢及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07,(05)。

〔2〕?姜榮春。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07,(05)。

〔3〕?陳小紅陳豪。對蘇州服務業發展的思考。江蘇商論[J],2005,(01)。

〔4〕?趙南。印度服務外包模式分析[J].當代亞太,2007,(03)。

〔5〕?華佳壹。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蘇州服務貿易發展對策[J].魏氏,2003,(02)。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