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在元代得到進壹步發展,並在元末明初得到普及,逐漸取代算盤成為中國主要的計算工具。
明朝的經濟高度繁榮。由於商業發展的需要,珠算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並逐漸取代了以前的通用計算。在這種形勢下,文學家程大偉編著了《直算統宗》,對珠算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以後,中國的珠算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然後逐漸流行到美洲。並在16世紀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促進了其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
進入信息時代後,算盤開始衰落,其計算功能已經由電子計算機承擔。[2] [1]
繼承價值
珠算文化涵蓋了與珠算相關的數學科學、數學教育、應用技術和智能開發,在文學、歷史、音樂、藝術等相關文化領域也發揮了壹定的作用。珠算應用廣泛,非常科學實用。[1]
繼承狀態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算盤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日益邊緣化和瀕危。迫切需要有關各方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和保護。[1]
保護措施
2019,11,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中國珠心算協會獲得“珠算(珠算文化)”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9年9月29日,華北首家珠算文化中心落戶正定塔元莊村,國慶期間開門迎客。[7]
重要活動
2065438+2005年8月31日,首屆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珠算”知識競賽決賽在長春廣播電視臺舉行。[8]
2018,首屆山東珠算文化傳承儀式在山東大廈舉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