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為什麽索羅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既是贏家又是輸家?

為什麽索羅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既是贏家又是輸家?

索羅斯和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Boorman警告稱,在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僅兩年後,大量熱錢正以創紀錄的速度註入亞洲等新興市場,“非理性熱情”正在這些市場廣泛出現,可能導致痛苦的沖擊。

但是,伯爾曼的聲音沒有被聽到,這讓索羅斯最終下定決心,以壹人之力對抗東南亞國家集團的力量。

面對各國貨幣市場投機的盛行,東南亞各國央行對市值變化率壹直猶豫不決,尤其擔心熱錢流出會像流入中國壹樣快,從而導致匯率大幅波動。但此時此刻,要擰上這個重新打開的資本水龍頭是非常困難的。東南亞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抓住機會的索羅斯出局了。

但這壹次,索羅斯和他的手下不僅顯得謹小慎微,還選中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成為地區貨幣的泰銖。雖然印尼和菲律賓的利率比泰國高,但印尼的匯率經常被印尼官員操縱,因此很難進行投機。菲律賓對外匯市場的管制也比較多,也不方便放開手腳打壹場決定勝負的大仗。相比之下,泰國是東南亞國家中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最高的,資本進出自由;泰銖除了利率高,長期盯住美元,匯率相當穩定,風險最小。另壹方面,泰國“虛假”的經濟繁榮是最繁榮的,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拖累著原有的金融業,所以泰銖的市值其實是最不穩定,最容易破的。

索羅斯之所以采取太姥的操作,就在於他看中了上面的優勢,也就是所謂的“先抓賊,後抓王”。在攻破太姥要塞後,他將能夠徹底橫掃東南亞。就這樣,索羅斯指揮手下秘密轉移資金到東南亞,等最後時機成熟,大規模登陸東南亞,幹掉這些還在做夢的人。

索羅斯終於悄悄向東南亞國家宣戰。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低、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索羅斯和他的手下認為,這是泰國金融體系的壹個可能的增加。

在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下,他們先發制人地下令出售泰國銀行和金融公司的股份,儲戶從泰國所有的金融和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西方沖擊基金,正等著大量東南亞貨幣,聯合大規模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英雄”的圍攻下,泰銖壹時難以抵擋,不斷下跌。5月最低躍升至1美元兌26.70泰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反圍剿行動,旨在瓦解索羅斯的意誌,使其知難而退,停止帶領民眾沖擊泰銖。

作為第壹步,泰國央行與新加坡組成聯盟,動用約6543.8+02億美元巨款吸收泰國制粉。第二步,模仿馬哈蒂爾在1994的戰略戰術,以行政命令禁止地方銀行向索羅斯的軍隊出借泰木;第三步,大幅上調利率,將隔夜利率從10%左右上調至1500%。三管齊下,武器尖端,反擊有力,5月20日泰莫漲至2520新高。

由於貨幣政策突然收緊,利息成本劇增,索羅斯的軍隊猝不及防,損失了3億美元,簡直是當頭壹棒。

然而,索羅斯還是索羅斯。根據他的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央行能做的無非如此。經過努力,泰國人並沒有讓自己陷入絕境,遭受的損失也相對較小。從某種角度來說,索羅斯認為自己已經贏了。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最初的勝利只是災難前的曇花壹現,根本傷不了他的元氣,也救不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命運。

索羅斯為這個機會努力了好幾年,這次他有準備,也有決心要贏。先頭部隊的壹次挫敗還不止於此,索羅斯還要在東南亞打三場戰爭。

1997年6月,索羅斯再次出兵。他命令三軍重整旗鼓,命令對沖基金開始拋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的軍隊規模,後期再次對泰銖發起猛烈攻擊。剎那間,東南亞普惠市場硝煙彌漫,雙方展開肉搏戰。泰國壹片混亂,戰局復雜。各大交易所就像沸騰的熱湯,人們瘋狂地奔跑尖叫。

這是個人對國家的戰爭,形式上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從結果來看,更令人費解。

經過短暫的戰鬥,外匯儲備只有區區300億美元的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彈盡糧絕”。面對勢不可擋的索羅斯大軍,他們無法讓泰銖保持固定匯率。泰國人不得不拿出最後壹招,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沒想到,這是索羅斯預料到的,他也為此做了各種準備。各種對策已經實施,泰銖的命運已經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泰銖繼續下跌。7月24日,泰銖兌美元跌至32.5: 1,創歷史新低。索羅斯對泰銖的屠殺真的讓世界慘不忍睹,泰國人民更是驚恐萬狀,目瞪口呆,怨天尤人。

然而,在泰銖破城之後,索羅斯並不滿足於此。他斷定泰銖大幅貶值,其他貨幣會崩盤,於是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橫掃東南亞。索羅斯暗暗發誓,這次要把東南亞國家搜刮壹空,這些忘恩負義的人試圖取代西方的夢想破滅了。

聽說索羅斯的軍隊興風作浪,來不了,其他東南亞國家都想盡辦法抵抗到死。菲律賓拋售25億美元,馬來西亞拋售1億美元穩定本幣,但面對索羅斯的強大攻勢,很難阻止比索和林吉特的貶值。與此同時,印尼盾和新加坡元也劇烈波動。壹時間,東南亞匯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是金融危機的前兆還是金融風暴的終結?恐怕沒人敢妄下結論。或許只有壹個人知道這個秘密,他就是索羅斯。

索羅斯采取的是立體投機的策略,而不僅僅是外匯操作。所謂立體投機,是指利用三種或三種以上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的金融投機。

1997上半年期間,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壹些大資金利用“杠桿”不斷擠壓泰國金融市場,引發泰國金融危機。在隨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演變過程中,這些資金大規模使用“杠桿”,加劇了危機的程度。他們是怎麽做到的?正如索羅斯自己描述的那樣,“我們用自己的錢買股票,支付5%的現金,並借走其余的95%;”如果用債券做抵押,我們可以借更多的錢,我們可以用1000美元購買至少價值5萬美元的長期債券。(索羅斯等索羅斯論索羅斯,海南出版社,1997版)。他們用自有資金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然後用證券做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負債率。不僅如此,他們還廣泛炒作各種具有“高杠桿”特征的衍生品,從而進壹步提高杠桿率。據《經濟學人》報道,量子基金確實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形式借入大量泰銖,並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因為預期交易對手會賣出泰銖現貨以對沖衍生合約價值,容易被他人對泰銖造成貶值壓力。值得壹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是立體炒作的經典例子。

壹般情況下,由於金融市場之間無套利均衡關系的存在,隨著各種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場的誕生和發展,外匯的即期市場、遠期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衍生市場環環相扣,壹個接著壹個鎖定,牽壹發而動全身。典型的例子,如6月1997、6月10,以及隨後幾次國際炒家沖擊香港金融市場時,國際炒家首先在貨幣市場大量借入港元,賣出港元,迫使香港政府大幅提高貨幣市場銀行同業拆息;貨幣市場銀行間利率大幅上升導致股市下跌;同時導致衍生市場恒生股指期貨大幅下跌。恒指期貨的大跌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股價下跌令境外投資者對香港經濟和港元的信心急劇下降,紛紛拋售港股換取美元,令港元面臨新壹輪貶值壓力。各種市場的連鎖反應最終全面擴大了投機者的勝利。

預計對香港外匯市場的攻擊將引起連鎖反應,國際投機者將在各個市場進行立體布局。壹方面,他們會在各個市場加大賭註,助長投機;另壹方面,壹旦投機成功,可以獲得滿滿的收獲,將投機風險與高收益相匹配。索羅斯對此做了壹個生動的描述:“如果妳把壹般的投資組合看成壹個平面或者二維的東西,顧名思義,這是最容易理解的。然而,我們的投資組合更像是壹座建築。以我們的股本為基礎,建立壹個三維結構,有結構,有融資,以基礎股質押價值為支撐。.....我們願意按照三個主軸來投入資本:股票頭寸、利率頭寸和外匯頭寸。.....不同的部分相互加強,創造了這個由風險和盈利機會組成的三維結構。通常兩天——壹個上漲日和壹個下跌日——就足以讓我們的基金高速膨脹。”(索羅斯等索羅斯論索羅斯,海南出版社,1997版)。國際炒家在攻擊香港金融市場時充分利用了這種“立體投機”策略:壹是在貨幣市場大量借入港元;在股市上,借成份股;在股票期貨市場積累空頭期貨;然後利用現貨交易在外匯市場做空港元,同時賣出港元遠期合約;迫使香港政府提高利率以捍衛聯系匯率;在股市中,把借來的成份股拋出去打壓期指。整體而言,基於金融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立體布局”加強了投機者的風險暴露,大大增加了杠桿投機的動力和收益。1998年8月之前,國際炒家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豐厚回報,無疑鼓勵了他們的貪婪,使他們願意冒險,增加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當國際炒家在1998的8月中旬再次來港,使用同樣的戰術時,他們的運氣就沒那麽好了。香港政府果斷入市,打擊國際炒家。這場“戰鬥”驚心動魄,最終香港政府取得了勝利,捍衛了香港的財富,捍衛了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據說中國政府動用了外匯儲備來支持政府。不過政府自己開的市場,進去玩玩有點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