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Kota計算器是奧地利工程師Kurt Hertz Stark在1948年發明的。據說計算器的大部分設計都是庫爾特在納粹集中營裏完成的。1947年庫爾特出獄後,開始制作計算器,次年生產成功。從外觀上看,Kota計算器主要由頂部的壹個曲柄和壹個數字盤以及桶上的壹個滾動數字盤組成。其中,頂部白色數字盤記錄轉數,黑色部分顯示計算結果。操作時手柄要居中,然後在槍管的數字刻度盤上設定要計算的數字。順時針旋轉壹整圈就是加法,減法操作就是順時針旋轉手柄壹次。至於乘除法,可以在加減法的基礎上連續運算。
第二,內齒輪結構非常復雜。它的設計是基於數學家萊布尼茨在公元1600年後期發明的階梯圓柱機構。圓柱圓周上的齒輪按照從短到長的規則排列。齒輪同步轉動時,只要移動位置,就可以改變相互嚙合的齒數。通過將齒輪連接到數字刻度盤,並用輸入滑塊定位齒輪,可以創建最基本的加法器。之後,步輥演變成了步輥,所有的數字都可以由中心的單個氣缸驅動。以加法運算為例。首先,操作員用旋鈕輸入加數的數字。定位與骨輪嚙合的齒輪旋鈕通過背面的滾珠與數字軸上的凹槽嚙合上下移動,帶動頂部的數字盤轉動;然後曲柄順時針旋轉壹周,上下氣缸中長短不壹的齒輪與技術齒輪嚙合,帶動傳動軸轉動,傳動軸與頂部的結果數字盤連接,最後在進位機構的輔助下完成計算。
第三,在1972電子計算器誕生之前,哥打計算器可以算是壹個神奇的存在。工程師用它來計算衛星的軌道,測量員用它來跟蹤淩日的位置,會計師用它來算賬,甚至中國的兩彈壹星都是借助手控計算器完成的。不過說到計算,中國的算盤也是劃時代的運算工具。具體是怎麽操作的?關於珠算的定義。有壹種說法是七排方,四周木架直柱,俗稱當。壹般從第九檔到15檔,橫測兩棵,每棵計五棵,每棵計壹棵。操作過程中,定位後撥球,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可以看出,算盤下層的珠子是壹比壹,上層的珠子是壹比五,主要遵循小數原則。